基于柔性管理政策的高校辅导员管理模式研究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柔性辅导员管理工作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0.引言

高校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有效参与校园事务管理工作,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辅导员是学校与大学生建立密切连接的重要桥梁,通过辅导员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可帮助学校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同时,辅导员也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通等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思政政治教育正由“社会哲学”向“人学”转换过程中,而柔性管理方式中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与其深度契合。因而,柔性管理方式逐渐开始应用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辅导员基于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管理效果。

1.柔性管理概述

1.1 柔性管理内涵

柔性管理是依据西方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提出的概念,相对于刚性理论建立起新的管理方式。刚性管理更注重以规章制度作为管理方式,利用各种规范、制度等约束、监督手段施行管理。而柔性管理核心内容是以人为中心,运用非强制性的人性化管理手段,基于组织共同文化、价值观、精神氛围等方面开展的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是在探究人类心理及日常行为规律,对被管理人员从潜意识里产生说服力,将组织内欲达成的意愿或规定,过度到个人自觉执行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柔性的管理方式更加深沉和高级,可充分体现人类理性、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一面。

1.2 柔性管理特征

柔性管理相对于冰冷的制度管理,是使人更舒服、更能够激发人类自觉性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方式其自身具有较鲜明的特征,现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中。首先,它具有一定的驱动性质。柔性管理是以人为切入点,通过内在的思想层面的指引、教育,激发被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力及内驱动力。使被管理者能主动的践行对方的意志,并自愿执行相关任务。其次,它的影响力较持久。柔性管理更注重把硬性的管理制度转化成组织内成员的自愿承诺,从而使其变为自觉行动力。而被管理人员一旦与管理者达成共同的意愿或价值观,定然会产生较强且持久的影响力。再次,柔性管理中的灵活性。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的需求可被划分为低层需求及高层需求。人的生理需求、社交需求等属于低层需求;尊重需求、被认同需求等属于高层需求。而管理人员若想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要注意成员的低层需求,更应重视并满足高层需求,进而给予被管理者一定的激励。最后,环境适应的迅速性。组织通过对被管理者进行思想教育、指引等方式,使其文化素质、组织认同感、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内成员可迅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解决因环境变化而出现的各种状况及问题。

2.柔性管理与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渗透关系

高校大学生相对其他院校学生,拥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和独立想法,及具有一定维权意识。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自我认同,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懂得维护学生基本权利,使学生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辅导与与学生通过日常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或心理困扰。在这样友好互动作用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善意与温暖。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也能产生帮助其他的的服务意识。但在高校实际管理工作中,高校的辅导在学生心中的位置与授课教师有一定的差距。将柔性管理融入学校管理中,以人为中心不仅单以学生为本,而是以学生和辅导员的双重标准为本。借助这样的柔性管理方式,使更多的人去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高校辅导员们应从国家政策方针、学校管理目标、社会关注点等各方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须建立以辅导员及学生为本的理念具有一致性。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一直强调因材施教。应根据不同学生发展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及不良情绪,这就要求辅导员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辅导员在解决问题时,不可能运用同一标准去解决不同学生间发生的各种状况,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与柔性管理中的灵活性管理特点不谋而合,它们都注重在管理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使学生主动接受对方意愿。从而令学生更好的适应环境,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从而促进辅导员有效完成高校管理工作。

3.基于柔性管理政的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模式有效实施策略

将柔性管理融入高校管理工作中,可展现出管理工作的和谐、协作、灵活的管理优势。辅导员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参与到学校的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与学生进行更为直接的接触,因此,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服务意识等,对能否有效完成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在开始实质工作前,学校应重视辅导员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学校应从不同的方向,对辅导员做好有效的培训工作。帮助辅导员提高业务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资格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学校在辅导员的师德养成机制、业务培训制度等建立及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培养辅导员的柔性管理意识。师德不仅反映辅导员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熏陶作用。高校应充分重视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方向与品德的培养,帮助辅导员建立正确的管理工作的认知。这样,辅导员基于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品德修养,再借助柔性管理方式,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学校管理目标。

3.1 辅导员建立正确管理姿态,实现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政策下,教师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建立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管理新姿态。辅导员要正确认知自身的服务意识,针对学生的需求及心理变化进行教育。重视学生内心的变化与情感需求,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辅导员在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以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管理教育方案。根据管理方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进行管理工作。但在方案落实过程中,切记应遵循柔性管理方式,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当合理需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尊重与关爱,增近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关系。辅导员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以情感的角度出发,走进学生的生活。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家庭情况,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或消极心理时,能有效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并充满爱心与耐心的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学生压力。使学生更多的感受辅导员的关心与重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可有效改善学生的消极态度。教师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上及心理上的问题。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辅导员还应灵活的处理学生的相关问题。管理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避免采用传统流程式的制度管理。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重视深度研究学生的特点、个性特征等,使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既保证全体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趋势,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将柔性管理特征最大化发挥,提高学校管理工作质量。

3.2 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向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学习不同的科学文化知识,终极目的就是使学生未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进行储备知识,为以后更好的进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大学生在校开展学习活动的最主要的任务和需求。高校辅导员向学生施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是满足大学生需求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的意识,并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身份同时达成有效转变,学生从管理中的“被动”变得更为“主动”。这样身份的转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因长期处于被动的模式开展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养成过于依赖他人的性格特征。辅导员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作为主导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未来发展规划,这会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在我国高校中已有一些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必须课,被列入人才培养规划项目中,作为课堂教育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受教学时间及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实现。而高校辅导员是专门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可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及相处时间。相对于其他授课教师,辅导员可充分对不用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可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展现的不足。高校辅导员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充分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3 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施行的管理,是基于班集体组织形式有效开展的。这种建立在班集体组织形式的自我组织、他人组织的特征都极为明显。传统管理模式中,高校辅导员对班集体进行管理时容易“大包大揽”,没有深刻的意识去让学生发挥自我组织的管理能力。而辅导员基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展开工作过程中,为更好的完成管理任务,会不自觉的利用各种制度去管制、监督学生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手段过于“刚性”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与懈怠心理,并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辅导员基于柔性管理模式下,应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工作。使学生相互合作,参与任务的组织活动。辅导员可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培养并发挥学生自组织能力及作用。在这样的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可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参与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和发挥空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感到自己发挥了有效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等,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辅导员应注意在组织结构上注重“优化”,将每位学生的声音与组织者的意见都吸纳到班级管理中。使带有不同需求的群体都能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中,令更多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辅导员在搭建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平台时,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辅导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移动设备,如利用微博、微信、QQ建立相应的群组进行线上交流。辅导员应善于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的便捷性与超强的互动性,降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地位差异。使辅导员与学生间消除隔阂和障碍,建立和谐的交流关系。在这样更为轻松的管理氛围下,学生会更愿意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工作。不仅促进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同时可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

3.4 强化实践与反思,提升管理效果

当代大学生伴随互联网技术成长起来,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可接收更多的外界信息。他们虽身处校园进行学习,但对社会也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更为丰富。因此辅导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以更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工作。首先,柔性管理政策下,辅导员仅仅通过创建理念、静态的知识组合、宏观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学习与应用,就想在管理上能立即展现显著的效果是不现实的。柔性管理方式的有效运用,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密切相连。辅导员应灵活运用、掌握管理技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工作。其次,柔性管理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但并不是能够急速见效的管理模式。从“短期效果”角度看,相对于“刚性管理”方式,管理效果不如后者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辅导员通过实践工作经验能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提高柔性管理的意识。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管理智慧,可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且还应在实践工作中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透过复杂的事件表象,洞察问题的本质。针对于事情的关键点、敏感点,制定有效方案,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等方面的疑难杂症。最后,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一定要培养自身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时候是对管理理念的重新认知,有时是对学生交流的有效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快,若辅导员的思维观念与学生无法对接,是无法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平台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柔性管理、及柔性管理特征与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渗透关系的深度认知,意识到辅导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而辅导员采用怎样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对学生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一定充分重视起辅导员的指导作用。并不断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使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社会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有效发挥自己的才华,全身心的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

猜你喜欢
柔性辅导员管理工作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