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高校教师信息化

(徽商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0.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更让各行各业的人们工作更为便利。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逐渐发生转变,信息化技术以独特的形式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让教育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还能让教师提升职业能力有所依靠。因此,在信息化技术的冲击下,教师如何能够借其强化自身教学能力,成为目前高校教师的难题所在。

1.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概述

对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具体概念,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教师向往成熟化教学的极端,也是着重于教师职业专业能力的提升,且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累积。还有学者认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将教师职业化发展作为获得专业地位,强调教师外在的提升专业能力,另一部分是指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资源分配权利,在此时所提升的内在能力。我们可以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具体概念分为四类进行分析,第一,教师应为职业能力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实际能力发展过程中,主要由两大因素影响,其一是社会外在环境的影响,其二是教师内心影响,例如教学理念、教学专业能力发展、教学主动性等。但是第一因素只能够对教师起到辅助作用,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一因素。因此,教师在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主动性。第二,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虽然不同学者对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具体概念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实践经验是重点培养内容,且对于教师未来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第三,教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目前来看,高校教师在培养职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不懈的吸收知识、实践累积,一名成熟的教师在转化的阶段内需要强大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以此才能够在明确自身缺陷的同时向更为专业的教师请教,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最终成为一名职业能力较强的成熟教师。第四,教师需要积极对自身职业发展状态进行改革。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是一件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师作为高校育人的中坚力量,能够起到教学改革的实际性作用。因此,教学改革应伴随着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改革,以此共同进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2.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育人的重点基地,其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学科研究、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且认为教师展开专业研究和日常教学这种过于单一的工作性质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唯一途径,更认为自身专业能力不需要在加以培训和学习。但从后期发展形态来看高校教师这种发展状态将对日后教学能力产生一定局促性,让自身能力停滞不前。再加上近年来高科技教学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打乱了传统教学带给教师的适用性。陈碧祥曾指出,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是经过教学、服务、研究的同时,通过正式进修、研究果冻、非正式进修的活动来反省和理解自己,以此增强服务、研究、教学能力,这种职业发展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表现,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学术能力,以此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意指将自身所学知识和教学目标置放于学生当中,以此达成职业任务。如德国的能力两维论意指综合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三维论中包含着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

任何职业在岗位中都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也就是说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职业能力,通过传递自身知识及教学技能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1994年《高校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提出的技能由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课外活动等,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具备强大的职业能力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中深入学习。

3.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困难的主要因素

3.1 教师缺乏实践能力

目前各大高校师资力量发展效果较为理想,但部分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掌握并不理想。发生类似现象,主要是由于早期教学实践,多开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信息化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尤其部分高校虽然建设了校内网络,但是教学资料并未事实更新,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能力,导致师资力量存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缺陷。信息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能力,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通过实践训练、实践经验、实践平台,不断强化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职业能力的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需要快速补齐的教师职业能力,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发展意义。

3.2 教师操作能力有限

信息化教学技术不断更新,从多媒体教学发展到微课、慕课、APP学习软件的应用。尤其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后,各种可应用于高校课堂的信息化技术也在高速发展和创新。很多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不断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本身更新速度过快,教师忙于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无法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新型信息化教学技术,才导致操作能力相对有限,无法将更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带入课堂。虽然并非高校教师个人信息化职业能力的缺失,却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一种发展弊端。

3.3 培训体系并未健全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更为全面的培训体系中,增强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个人职业能力。这种外在环境并无法通过简单的技术介绍来掌握,需要以潜移默化的信息化环境作为培训条件。以往时期,教师虽然获得了高校提供的各种培训资源,但是短期培训很难实现信息化综合职业能力的快速发展。当教师信息化培训结束之后,由于缺乏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回到校园并无法直接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技术,以至于培训内容无法快速进行实践,才导致各科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践职业能力薄弱。因此,当前各大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并未真正健全,主要缺失校内环境的先导性支持,造成了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无法得到及时训练,限制了各科专业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的良好发展。

3.4 缺乏网络平台支撑

信息化教育的真正发展,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来支撑。当校内网络教育环境并未真正形成时,各种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融入也会有所限制,甚至造成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断档和缺位。而构建校内网络平台,不仅是学生学习资料的上传与下载。更加需要对学习资料进行更新和全方位设计,方能补齐关键学科知识点,甚至是跨专业的重要学习资源。而目前的情况是,虽然校内网络平台构建较早,但真正的使用频次和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专业教师在每一学期仅更新过一次教学资料或电子教案,甚至两学期才更新一次网络学习资源和重点知识。因此,当前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职业能力并未均衡发展,在缺乏网络平台支撑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快速形成信息化职业能力的效果,是严重限制各科专业教师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和限制条件。

4.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路径

4.1 建设信息化培训体系

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更加需要综合体现于各种计算机技术、教学软件技术、教学方法的信息化输出等方面。高校需要为所有教师提供同等的培训机会,并为所有教师提供培训不同职业技能的职业发展实践。通过构建培训班,帮助教师提高个人职业能力。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同时,增强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将信息技术高校管理深入结合,让每位教师都具备更为广泛的信息化工作能力。包括:日常教学办公的信息化管理、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教育服务的信息化管理。进而全程多维度探索,教学水平全面提升的总体路径,支持教师个人能力发展,乃至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高校深度融合多种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而全面培养教师群体的多元化职业能力,为打造智慧校园铺垫基础条件。诸如,在建设高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可提前培训每位教师的系统操作技能,可以在构建信息化体系的过程中,以智慧教室建设为主体功能,解析高校数据库建设的规划方案。在信息化经验的共享和分析过程中,加强教师群体的经验对接,为实现信息化的智慧校园提供师资力量保证。

4.2 构建校内信息化平台

积极推动计算机技能发展,需要构建校内信息化平台。这种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是以校内教师信息化交流为前提,结合教学工作要求,为教学管理提供便捷性。一方面,需要以校内整体网络资源开发为基础条件,设置信息化管理的不同功能。包括:教学管理功能、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功能等,不同科室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发布个人教学管理内容,同时可以借助校内平台公布科研成果或当前进度。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是基于纵深信息化管理的一种发展结果。教育活动的开展全面构建于校内网络体系之后,便可达到实时应用信息化功能,不断发现校内网络平台应用技巧的规律,进而为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的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令所有教师可以在不断使用校内网络平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信息化思维,增强其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尽量开发智能终端,并提高智能终端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化教育时代,不仅教师的个人能力可以借助智能终端充分发挥,尤其师生之间可以借助智能终端来实现信息交互。诸如,各科专业教师均可以利用智能终端,建立师生共享学习信息平台。在教师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终端,定期、定时发布本专业学习资料,或者跨连接学习资源。学生及教师之间,均可通过校内信息化平台进行沟通,进而实现更为良好的校内互动,在日常交流沟通中完成对于信息化平台的职业技能培养。

4.3 扩展课堂信息化规模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真正实现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是以智慧课堂建设为前提的教育模式优化。在各种专业课程内,整合多种信息化资源,如微课、慕课、APP学习软件的应用等,在综合运用大量信息化技术之后,达到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度融合,并形成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升级。进而令所有在职教师都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于传统课堂的优化设计,令专业教学模块更为形象化和具象化,丰富教学资源与信息内容的情况下,支撑智慧课堂的校内发展。在对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快速增强所有教职员工的课程设计技术能力,构建现代化师资团队,令所有教师都能够快速形成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掌握。尤其在扩展课堂信息化规模之后,可以令整体教学环境更加接近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目标,为培养高校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职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更加需要对所教授专业的学科体系进行信息化知识扩展,广博网络信息之后,寻找高密度价值的专业学科知识信息和素材,为学生制作动态教学流程、模板、以及学习资料,继而令各科专业不断形成信息化的智慧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引导所有教师学会使用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更多先进的教学软件,诸如音频、视频制作和剪辑软件,进而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职业能力。

4.4 开发网络教育环境

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软件,虽然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令智慧课堂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培养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必然发展方向。但是智慧课堂仅为初级发展目标,中长期发展目标应当定位于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职业化导向。这样的发展定位,是基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综合考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构建“课堂教学+网络辅导+学生自学”三位一体的网络化教学模式。一方面,需要围绕各科专业学科方向,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可通过学号登录校内平台,在其中下载各科专业学习资料,包括:知识点解析、案例、素材等重要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各科专业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内容,以学生当前学习需要为设计方向,尽量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需求。课前要求学生解析教师提供的点子教案,详细记录下知识难点和重点,而后在课堂之上向教师提问。既能够训练教师设计电子教案的职业能力,也能够通过不断更新学习资料和电子教案,达到优化教师设计专业课程的职业能力。因此,开发网络教育环境,才是真正从本质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重点。鉴于当前各大高校信息化教育水平发展并不均衡,需要围绕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以扩充教学设备为前提,在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之后为各科专业教师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为支持高校信息化教育,以及对于所有教职员工的信息化职业能力培养。

5.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同时以信息化教育为发展目标,实现对于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全面掌握。鉴于当前各大高校均存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缓慢的类似问题,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教师操作能力有限、培训体系并未健全、缺乏网络平台支撑。提出相应发展建议,通过建设信息化培训体系,构建校内信息化平台,扩展课堂信息化规模,开发网络教育环境,达到更为理想的培训效果,为所有教职员工提供职业能力的发展空间,增强教师对于信息化教育的理解,乃至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高校教师信息化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