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培养研究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中国化进程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罗定 527200)

0.引言

随着文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只有不断培养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的将文化自信不断进步和发展。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特性。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培养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1.1 培育文化自信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在文化自信中,理论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的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主要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培育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为培育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方法。同时也是中国化进程中培育文化自信的思想灵魂。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即辩证观念,使人充分了解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中午存在的联系与内涵。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反应出时代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的需求,不仅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最科学以及最进步的思想体系,科学性与先进性是时代精神与中国化进程中的精华。为培育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来源。文化自信不仅是世界观的自信同时也是方法论的自信。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够建立坚定的信念与自豪感。

1.2 培育文化自行的生命力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培育文化自行的生命力。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以及高尚的理论品质。在与时俱进中,不仅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又要在理论和思想上与时代进步,而且要不断的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在坚持理论基础以及与时代同步上,不断进行理论推进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与我党的发展历史都是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本质。为我们适应新形势以及完成新任务,起到强大的引导力量。时代在前进,并且社会在发展,要求对事物以及行事的思想认识也要与时俱进,敢于不断进步和创新,继而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不断深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培育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所在。必能使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培养放射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1.3 培育文化自信的客观根据

文化的基础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不仅能使实践与文化相统一,同时也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客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来自实践,并且又将实践回到理论中。培育文化自信,不是有良好的愿望就能完成的。培养文化自信,需要根据客观依据,不断实践。只有与实践相统一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实践改变世界。通过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增强文化自信的客观依据。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功,不仅得到了人民充分的肯定,同时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鼓舞和支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充分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自信力量。使文化自信的培育又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理论,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客观依据。并且促进对马克思的传播与发展,培育文化自信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而逐渐迷失自我,并且失去方向。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影响文化自信培育的因素

2.1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影响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影响文化自信培育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中。谈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并且已经是过时的理论。在培育文化自信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培育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源泉与实践榜样。要以错误的理念丢弃马克思主义,不仅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失去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使培育文化自信失去了理论源泉与实践榜样。没有坚实的思想目标和动力,培育文化自信就相当于失去灵魂。导致文化自信的树立没有实质,并且会使很多人产生自身文化的迷茫。从而不利于培养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影响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发展和培育。

2.2 理想信念缺失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想信念缺失对培育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人民共同理想不仅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前进方向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共同理想的目标,其特征是成为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在培育文化自信过程中,凝聚力与精神支柱是最重要的。失去共同理想以及信念,其文化自信会像一盘散沙,失去方向。只有树立正确共同的理想与信念,才能将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从而能够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培养化自信,要掌握好文化自信的标准,因此,树立共同理想与信念,才能够更好地培育文化自信。

2.3 淡化民族精神的影响

培育文化自信,离不开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影响文化自信培育的原因之一是淡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时对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树立坚实的文化根基,同时也会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淡化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就会造成文化自信变得消极和脆弱。通常很多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产生不自信并且焦虑的心理,失去对优秀传统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且将外来文化作为心里崇拜的对象。同时在再崇拜外来文化时,缺乏对优秀文化为我所用的精神。从而逐渐淡化民族精神与创新意识,没有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主动性。并且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倡在面对文化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淡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会造成文化自信失去时代精神和生命力,会阻碍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高。

2.4 道德失范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道德基础中。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性本身的弱点和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道德主义的谴责也在不断的增多。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因此,道德失范不仅不利于形成优秀的文化自信,同时也会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受道德失范的影响,歪曲道德标准,就会使文化自信失去系统的规范体系,文化自信就会失去本身的功用,丢弃根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很多人群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且在工作中道德失去规范,忽视了文化工作和建设,未意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当今社会很多人被不良文化迷失方向,缺乏对自身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思想的有效认知,做出失去道德价值的事。从而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推进。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导致文化自信缺失的根源

3.1 未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为坚持正确的是指导思想,是导致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思想基础模糊并且为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特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并且在交流和发展过程中,世界中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渗透和激荡。不断冲击着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指导思想的价值观念。社会上逐渐出现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并且一味的吹鼓马克思主义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进步。大力宣扬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社会。无论人接受或者否定不良文化思潮,都会引起人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的变化。并且逐渐失去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不再坚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未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优越性,从而导致文化自信严重缺失。

3.2 西方不良文化和思潮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激荡,导致各种西方思潮以及生活方式不断涌入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很多人思想开始产生动摇,并开始盲目学习西方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开始认为西方世界都是美好的。开始对本土文化全盘否定。在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制度自信以及理论自信逐渐显露出消极的态度。由于世界经济文化多元化进程加快。社会以及生活方面都在追随西方文化的脚步,对西方不良文化和思潮,也没有正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经济成分多样化,人道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选择性以及多变性。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的培育滋生着一些负面影响。

3.3 受社会不良环境

在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社会环境中不良现象出现也越来越频繁。由于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很多人价值判断和标准失去正确方向,不仅对社会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没有及时分辨,同时还一味的追求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并且开始逐渐失去社会责任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很多人到行为规范背离了公共道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不文明乘成车、公共场所喧哗、乱丢垃圾等现象,对整个社会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失去了中国文化中真善美的所在,很多人开始变得冷漠,逐渐失去爱国者应具有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责任感。并且随着社会环境中实用主义的影响,在社会中逐渐出现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人群。在这个突显时期,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缺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培养文化自信的对策

4.1 坚持科学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培养文化自信的活力源泉以及理论基础。并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以及方法论能够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因此培育文化自信,需要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持科学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政党有着重要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培养文化自信最主要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才能更好培养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再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断倡导科学发展观,并且要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质。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时,要坚持科学的理论,揭露各种错误思潮,及时改正错误,才能更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培养文化自信。

4.2 保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不断弘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凝聚民族力量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只有保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才能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社会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保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首先要坚定党的领导,坚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化现代建设。并且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并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基本理想。从而使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保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以至于可以更好培育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发展。

4.3 增强民族精神与自豪感

民族精神是培育文化自信坚实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根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为改革创新提供了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培育文化自信,离不开民族精神与自豪感。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文化自信的精神纽带。培育文化自信首先要培育科学的民族精神与自豪感,而且科学精神要求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发展。增强民族精神与自豪感才能更好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4.4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并且强调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才能正确衡量社会中的是非美,同时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的道德基础。形成社会良好风气,不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需要认真学习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清除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形形色色腐朽人生观的消极影响,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并且还要能鲜明地指出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明确和提倡社会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现象。在日常行为中,要树立正确得到的标准和确定价值取向,对社会中不良风气即使制止和打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科学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身作则,要用高度的道德自律,坚持文化自信的根基,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

5.结语

文化自信既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繁荣和振兴,同时有利于推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培养文化自信,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具有民族精神与自豪感。培养和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中国化进程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