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艺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技法

(绥化学院 黑龙江 绥化 152061)

0.引言

创作能力是艺术的基础,创新是艺术的源泉,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是艺术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保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纤维艺术在我国取得迅速的发展,以纤维艺术材料来源丰富、综合性高、形式多样化等优势,得到我国艺术学界及艺术院校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培养艺术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作能力体系。然而在纤维艺术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理念,从而促成学生纤维艺术创作能力及艺术理念的提升。

1.纤维艺术历史发展以及含义

自20世纪以来,纤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及感染力,得到西方诸多国家的青睐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及弘扬。由于区域文化因素影响,纤维艺术在不同地域及国家文化交融中,经历着文化的传承、交融及演化过程,逐渐形成以艺术风格多元性、艺术形态多样性、纤维材料丰富性为特征的现代纤维艺术形式,然而追溯到我国先秦时期,我国已存在利用动物或植物纤维创作装饰品及服饰的艺术作品。例如《诗经》及《左转》有“纠纠葛屦”及“毳衣如菼”的记载,其中“葛屦”及“毳衣”是指以兽毛或植物根茎编织,绣有花纹的服饰或布料。而到汉朝时期则出现大量以野兽纤维装饰的长袍及屏风。因此,纤维艺术自古有之,然而真正以艺术形式出现,应以20世纪西方纤维艺术为主。从艺术形态上进行区分,现代纤维艺术源于西方,以融合世界诸多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为特征的艺术形式。是包含以棉、麻、丝、毛为主的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及人工纤维为创作材料。以编织、环节、缠绕及缝缀制作技巧,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在现代纤维艺术教学中,纤维艺术创作集审美与实用为一体,具有较强的艺术装饰性及创作特点。因纤维艺术创作材质不同,与传统艺术作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特别在艺术作品的收藏及保存上,纤维作品具备良好的吸光、防潮、隔音等效用,能够减少人力维护成本,提升艺术作品储存寿命。

2.我国纤维艺术课程教学概况

纤维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西方艺术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当代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纤维艺术教学在我国艺术领域起步较晚,直到1985年清华美术学院以纤维艺术形式开设艺术设计课,才逐渐得到我国艺术界及艺术院校的重视,并将纤维艺术教学引入中国艺术院校教学体系。随着纤维艺术在我国得到不断发展,开设纤维艺术教学的院校已有60多所并在艺术创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如今纤维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专业技能、通识技能及专业方向教育三个方向,其中纤维通识技能主要以普及纤维艺术刺绣、编织、拼接及纤维处理技术,提升学生纤维艺术基本创作能力,为后续纤维艺术创作活动奠定基础;专业技能则基于基础技巧教学前提下,引导高校学生在艺术表现及技巧上进行提升。高校往往采用案例模仿的教学形式,通过对关键技法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案例作品进行模仿,从而引领学生掌握纤维艺术创作感知力,从而强化对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最后突破案例作品结构限制,真正实现对纤维艺术作品的创新创作;至于专业方向主要指以引导学生设计毕业作品为措施。此阶段教师以艺术领域纤维作品标准进行衡量学生纤维创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通过具体的指导促使学生向专业化纤维艺术领域发展,从而丰富社会纤维艺术领域人才的储备。在教学体系层面上,纤维艺术专业主要以多学科教师担任纤维艺术不同课程的教师,以加强学生对不同课程的涉猎及应用,全面培养学生艺术感染力及现代创作观念。

3.纤维艺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3.1 纤维艺术课程设置缺乏完善

由于纤维艺术教学近几年才引入我国,因此高校在开展纤维课程教学中,往往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及方法,致使纤维艺术教学针对性差,无法适应实际教学需求。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由于受限于传统艺术教学模式,缺乏对纤维艺术形式的深入理解,难以探寻出纤维艺术教学特征及学生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则侧重纤维艺术理论及历史发展等知识点的传授,缺乏多样化实践课程设置,致使学生纤维艺术创作能力不足,无法表现出纤维艺术感染力。其次在纤维教学侧重点中,高校教师不能深入贯彻艺术创作理念,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过渡要求学生对已有案例作品的临摹并以案例模仿完成程度作为学生课程评分标准,不符合艺术教学的特点。再次,纤维艺术教学不深入,教学工作局限于课堂内部,不利于学生纤维艺术技能的形成。纤维艺术教学与传统艺术教学相同,是基于艺术技法传授及大量临摹练习,然而由于缺乏对纤维艺术理解及重视,导致大部分教师忽视学生课后练习工作,致使纤维教学不连贯、不深入。最后,纤维艺术教学缺乏完整培养体系,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艺术型人才,扩大我国艺术领域规模,提升艺术作品质量是当前艺术界及艺术院校更为关切的问题。然而在纤维艺术人才培养中,高校仅仅将人才培养置于毕业作品指导及设计环节,无法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而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纤维艺术人才的发展。

3.2 纤维艺术课程缺乏创新性

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纤维艺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创新性、创造性。首先在艺术作品材料选取上,纤维艺术突破材料的限制,充分利用动植物纤维或人工纤维材质及色泽等特点,创作出具有立体感、视觉冲击、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其次在艺术形态上,纤维艺术作品表现技巧多样,可以利用拼接、缝缀、编织、环节等技法表达艺术思想及文化内涵,因此纤维艺术具备极强的开放性、创新性、灵活性、综合性及趣味性。因而纤维艺术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培养其他艺术学科学生创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中,从而有效激发高校学生潜力、思维及创新激情,为学生艺术创作活动发挥着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充分认识纤维艺术对培养学生创新及创作能力的作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刻板,教学训练枯燥,极大降低学生参与纤维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而更深层次问题是高校教师缺乏教学的创新意识。首先是纤维艺术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致使纤维艺术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缺位,无法利用有效的教学制度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极大限制学生纤维艺术创作能力的发挥,给艺术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战略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缺乏创新体系也将制约着艺术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3.3 纤维艺术课程师资队伍不足

纤维艺术有别于传统雕塑艺术及绘画艺术形态,但在艺术意识形态中又有机地将两种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基于艺术空间维度的差异,可将艺术形态划分为二维形态为代表的绘画艺术,以三维形态为主的雕塑艺术。而因纤维艺术原料以动植物纤维为主,在艺术创作中主要以纤维进行艺术构建,因此会产生以三维及二维形态结合的纤维平面艺术作品或独立于三维空间的立体纤维作品。以平面纤维作品为例,艺术创作者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绘画尝试、空间构图理论,因纤维在创作中存在一定的角度差异,在构建平面纤维作品中更需要拥有独特的立体思维掌控能力。即通过协调纤维与纤维之间的角度及布局,完善平面艺术作品的整体架构。而在立体纤维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具备雕塑艺术思维及平面审美理念,从而通过纤维重组,完成对艺术作品的塑造。因此,纤维艺术具备绘画及雕塑艺术的特征及特点,在创作理论中又涉及多种艺术创作理论,具有典型交叉学科属性。然而在目前我国纤维艺术教学领域中,具备跨学科理论及实践知识的人才严重不足,复合型教师数量有限,通常以课程形式,实现对高校学生不同艺术理论的传授工作,然而,由于学科专业限制,授课教师仅能把握自身学科的理论及问题,而对于交叉学科视域下其它学科的应用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形成连续性、系统性的纤维艺术教学体系,制约着学生对纤维艺术技巧的掌握及实践。

4.促进纤维艺术学生创作能力路径

4.1 注重国内外传统文化积累 加强基层技术训练

艺术创作的前提是基础技法,只有以扎实的基础技法为根基,才能不断提升高艺术创作理论及方法的吸收及应用。而要提升基础技法的掌握能力,关键在于对文化内涵的积累及基础技法的联系。在纤维艺术教学体系中,为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创作能力,必须从文化及技术角度出发,强化对文化知识的积累及基础技法的训练,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激发艺术创造思维。首先是注重对高校学生文化内涵的积累。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放眼古今,具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作品,无不透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阿尔伯特的《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佛雷德里克《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等均以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及民俗文化作为基础,将艺术创作置于文化层面,从而极大赋予艺术作品个人思想及文化韵味,提升了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因此在纤维艺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高校学生对纤维艺术的文化起源、发展脉络,文化融合态势进行全面而准确地认知,进而结合我国悠久古典文化及现代艺术文化,引领学生在文化底蕴中寻找创作灵感,从文化素材中寻找创作技法。比如,我国陶瓷艺术、丝织工艺品、宗教故事以及现代突显文化、生活、政治元素等诸多作品。只有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积累能力,吸收多种艺术形式及文化元素,才能有效提升纤维艺术的创作内涵。其次在基本技能训练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基本技法的理解及训练,掌握各种拼接技巧及编织技法,熟练运用各种纤维材料,创作出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教师可利用编织技法训练,强化学生对编织与纤维艺术的认知,通过尝试诸多编织技法,培养学生对纤维基础技法的应用能力。

4.2 拓展高校纤维艺术教学案例构建创新培养体系

首先,纤维艺术教学需要以大量典型作品作为案例,通过对典型纤维艺术作品创作过程、创作形式、艺术作品结构及作品应用的编织技法及纤维创作技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作品感受典型纤维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及创作肌理效果,从而传授学生案例作品的成功之处,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然而纤维艺术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案例作品,应结合当代艺术发展动态,拓展具有创新性、符合当今艺术审美标准的纤维艺术作品,强化学生对纤维艺术作品发展及变化的洞察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纤维艺术创新性及动态性,进而促使高校培养出符合当代艺术需求的艺术型人才。其次,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应结合高校课程设置,学科课程编织及培养体系构建,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办学优势,以满足现代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合理构建创新型课程标准,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其一,在教学管理体系上,艺术院校应结合当前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以阶段式考核标准,突破原有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忽略应用实践的限制,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文化表达能力、艺术感染能力及纤维艺术技法运用能力进行评估,从而转变以往教学内容及方法,将教学重心转变为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层面来。其二,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高校教师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例如利用翻转课堂、MOOC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纤维艺术教育的兴趣,进而从教学方法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创作。此外,教师应结合学生对案例作品技巧习得情况,准确地摸准教学时机,使学生展开思路,大胆投入纤维艺术的创作过程。

4.3 注重纤维艺术教学的实践性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纤维艺术具有极强的便携性。应用于纤维艺术的刺绣、编制、拼接等技法突破场地的限制,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创作空间,诸如在图书馆、寝室、餐厅等场所,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工具及材料完成对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针对课堂教学课时短、不连贯、间隔时间长等问题,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堂派及MOOC平台等远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课外教学服务,通过在线答疑,教学视频发布、实时通话等方式,传授学生相关实践技巧,使纤维艺术教学体系连续化、系统化、可拓展化并有效强化学生对基础编织技能的联系及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及钻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作能力。其次,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由于纤维艺术教学涉及多学科、多艺术领域,艺术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相对有限。因此高校应从两方面进行师资队伍构建工作:其一,构建纤维艺术培训机构,对任课教师开展专业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培训工作,促使教师在获取本专业技能外,熟知并运用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及相关技巧。其二,聘请社会优秀纤维艺术家作为纤维艺术教师,以其前瞻性、创新性、拓展新的艺术思维,使学生对现代艺术形式及理念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而结合社会艺术发展需求,创作出大量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纤维艺术作品。提升我国艺术院校教学效率及质量。

5.结语

纤维艺术是融合多民族文化体系的艺术创作形式,在艺术创作中,纤维艺术突破传统艺术对创作原料及空间维度的限制,具备极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及创新性,是培养艺术院校学生创作能力的良好载体。因而高校在纤维艺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作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技法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