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内科患者连续输血后的效果分析

2020-02-27 10:17庄桂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内科红细胞血液

庄桂花,张 芳

(胶州市铺集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胶州 266326)

依照临床相关的输血技术规范来规定,本院也同样制定了临床输血指标的评估原则,在输注红细胞的过程当中,每个患者因为自己的疾病因素以及病程的不同等,其输血后的血液指标变化也是存在不同差异的。本文一共分析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患者分为连续输血以及非连续组各30例。排除标准为:不完整病例;查出阳性的特殊病例。其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有18例,消化系统有12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7例患者,血液疾病患者有3例,泌尿系统延吉综合病种各20例患者。因此,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输血之前都是需要经过具体的体检,要保持所患者的血液安全性。

1.2 研究方法

采取电子病例和血库资源来分析临床的管理情况,之后也要分析患者的具体治疗和检查等基本情况,输注的红细胞总量,以及患者的血红蛋白数量等,在患者连续输液24小时后,身体以及各项机能是否有变化,这些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红细和血红蛋白平均量情况[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3.0中作为记录,计量指标为平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检验方法为t作为表示,P<0.05,则代表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分析临床内科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检查指标对比

输血前:RBC(2.37±0.63)、Hb(64.5±16.04);输血后:RBC(2.84±0.67)、Hb(78.5±18.06);平均输血量:RBC2.24、Hb 2.24;每单位输血量的影响数值为:RBC(0.22±0.17)、Hb(6.36±6.12)。

2.2 对比连续输注红细胞对输血效果的影响性

和连续输血组的第一次输注相对比,第二次输血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评价改变量出现了增加。其数据差异性显著。

3 讨 论

经过临床的本次研究发展,可以得知,按照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并且通过对比输血患者前后24小时的血液和血红蛋白变化来得到指标结果,并且也可以综合输血量来做出具体的分析数据,从而可以发现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整体变化量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并且整体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变化量则是很脆弱,因此,这代表着临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出现出血率是比较高的,并且之后应用输血的治疗方式,其效果都基本相同。但目前为止,针对这些得到统计差异是无法来比较的,此外,可以直接说明内科患者基本对于输血效果是不会有明显的改变。之后造成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降低因素也有着连续性的失血情况。与其他的外科疾病来分析,内科疾病的患者是具备疾病时间发展较长等一个特点,在很多疾病发生的情况下,直接会促进人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下降现象。

经过临床相关的报告显示,血红蛋白细胞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输血效果,在进行第一次的输血之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就会呈现有效的提高,机体缺氧情况也会得到有所改善[3-4]。有相关的具体研究得知,输血次数要达到六次的患者,其抗体会产生88%左右。

猜你喜欢
内科红细胞血液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