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临床观察

2020-02-27 10:1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贝伐转移性紫杉醇

刘 岩

(四平市肿瘤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1)

卵巢癌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手术和化疗可以提升患者身体健康程度,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但是应用铂类药物化疗可能出现大量腹水或再次复发患者,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安全的手段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1]。贝伐单抗作为一种抗血管生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毒类抗癌药物,其在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治疗中可以发挥一定效果。临床研究发现,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以100例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使用铂类药物化疗后复发的100例卵巢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50),一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研究组)。对照组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6.41±4.68)岁;研究组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38±4.7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托烷司琼预防恶心、呕吐,同时还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照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美国阿博利斯生物技术公司,H20091059)治疗,依据患者情况将100~120 mg/m2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冻干粉与生理盐水充分溶解后于静脉滴注,将时间控制在半小时。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单抗(罗氏制药,S20100023)治疗,根据患者体质量计算用量后于静脉滴注,不超过10 mg/kg,滴注时间控制在90 min[2]。所有患者均进行六个月化疗,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则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可以分为缓解、部分缓解以及病变进展。治疗有效率=(缓解+部分缓解)/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设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缓解计29例,部分缓解计20例,病变进展计1例,治疗有效率为98.0%(49/50);对照组缓解计21例,部分缓解计22例,病变进展计7例,治疗有效率为86.0%(43/5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x2=9.783,P=0.002)。

3 讨 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患者中往往有较高的表达,其很容易诱发恶性腹水,还会导致病症进展。通过两次减瘤手术及抗雌激素疗法可以缓解病症,但是其有效率较低,因此临床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与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生成新的毛细血管,这会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而贝伐单抗可以有效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效应,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3]。其与化疗药物联用可以降低肿瘤组织间的渗透压,提升化疗药物浓度,提升化疗有效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纳米技术技术下的新型药物[4-6],通过将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成微小的颗粒,作用于肿瘤可以来化疗药物浓度,并且其比传统紫杉醇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在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患者治疗中可以发挥理想效果。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作用机制可以发挥协同效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7-10],该治疗方案价格昂贵,可能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本次研究显示,与单一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相比,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有着更高的治疗有效率(P<0.05)。综上所述,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治疗中应用效果理想[11-13],可以缓解患者病症,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贝伐转移性紫杉醇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进展*
脂质体紫杉醇周疗方案与普通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紫杉醇C13侧链的硒代合成及其结构性质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贝伐单抗联合多烯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接受标准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联合贝伐单抗、单独使用贝伐单抗或不再继续治疗的Ⅲ期非劣性试验(AIO KRK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