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芬镇静麻醉技术在ERCP诊疗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0-02-27 10:17栾旭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胆总管体征麻醉

栾旭梅

(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 烟台 265400)

ERCP诊疗术就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具体操作为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由活检管道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插入造影导管,在导管中注入造影剂,再使用X线拍片诊断[1]。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该手术存在带给患者疼痛感强等不良情况,因此需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镇静与麻醉。本次研究将选取丙泊酚对患者开展镇静麻醉,并对该麻醉技术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和讨论,该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行ERCP诊疗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予常规麻醉)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丙泊芬镇静麻醉),每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38.25±5.14)岁;病情诊断:32例胆总管结石,2例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3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38.33±5.28)岁;病情诊断:33例胆总管结石,3例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1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理和批准。

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均符合ERCP手术指征;②纳入患者均对丙泊酚无药物禁忌反应;③纳入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其他肿瘤疾病患者;②对丙泊酚及术中药物不耐受患者;③存在精神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患者;④基线资料不全患者。

1.2 方法

术前检查两组患者是否对丙泊芬、芬太尼等耐受,完成后叮嘱其术前8h禁食、6h禁饮。麻醉诱导前患者取俯卧位,开放静脉通道,并为其连接可监视其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的心电监护仪,并做好通气、抢救的准备。对照组予常规麻醉:术前10~30 min静脉泵注山莨菪碱10 mg,哌替啶50~75 mg,地西泮10 mg,另外在术前30 min口服达克罗宁胶浆10 ml。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丙泊芬(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57)镇静麻醉:患者入睡前先静脉推注1 μg/kg芬太尼诱导,再推注1.5~2.5 mg/kg丙泊芬首剂,待患者完全入睡,使用微电脑静脉输液泵对患者持续输入丙泊芬,速率控制为4 mg/(kg·h)。视手术时患者麻醉情况是否继续注入丙泊酚,术后持续保持通气6h直至患者苏醒并恢复自主呼吸能力,手术过程中记录患者不同时段生命指标。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诱导后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术中生命体征主要统计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3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则统计患者术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中分析,患者术中生命体征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

术中,对照组患者的HR为(92.14±2.91)次/min,R为(25.71±2.86)次/min,SPO2为(94.52±1.79)%;观察组患者的HR为(78.14±2.12)次/min,RR为(19.56±1.73)次/min,SPO2为(97.88±1.35)%,比较结果为:HR(t=12.741,P=0.001)、RR(t=11.341,P=0.001)、SPO2(t=13.745,P=0.001),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中出现3例腹痛,3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7/37),观察组中出现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37),比较结果为(x2=5.046,P=0.025),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因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胰胆管病症发病率增高,该类病症不仅会为患者带来长期性的腹部疼痛,还可能影响其肝肾功能,从而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有关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采用ERCP诊疗术,即将十二脂肠镜置入总胆管开口处,在确定病灶具体位置后通过十二指肠镜的头端往胆总管的开口插入特制的各种导丝及工具,从而完成造影及治疗双重目的。但该治疗手段在置入十二脂肠镜时,容易给患者带来严重异物感甚至疼痛感,致使其在手术中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因此需要术前采取适宜的麻醉手段来提高手术效果[2]。

ERCP诊疗术属微创手术之一,常应用于胰腺疾病、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等,其具有创伤小、预后好、操作便捷等特点,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3]。在手术时运用科学有效的麻醉方式能够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该手术通常会选择通常会选择非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有研究表明在进行ERCP诊疗术时采用的丙泊芬镇静麻醉比常规麻醉效果更好,在进行ERCP诊疗术时,患者需要取仰卧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通气功能,易出现呼吸障碍的情况,应用丙泊芬镇静麻醉后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优于常规麻醉。但该麻醉药物存在阵痛较弱的情况,需要与咪达唑仑、布托啡诺等进行联合诱导方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4]。

为研究丙泊芬镇静麻醉技术在ERCP诊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7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术中的HR((78.14±2.12)次/min)、RR((19.56±1.73)次/min)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7%)均<对照组,SPO2((97.88±1.35)%)>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结果与上述提到的研究中的结果一致,更加佐证了丙泊芬镇静麻醉的安全性,且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其不适感,有利于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丙泊芬镇静麻醉技术在ERCP诊疗术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使患者在术中的生命体征更为平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胆总管体征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