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消毒管理对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分析

2020-02-27 10:1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器械供应

潘 伟

(安丘市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潍坊 262100)

在医院内部,供应室的消毒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其中规范的人员操作水平和专业的灭菌设备是消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另外有效的管理措施也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有效降低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1]。不过随着目前医院人流量增多,各种医疗耗材的使用频率增加,但是供应室内人力有限,面临着消毒不全面等问题。因此,供应室消毒成为当前医学界一项热门的探讨话题,本文便以此为研究方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7 月~2019年9月,选取213例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男性57例,女性50例,年龄23~73岁,平均(49.35±4.4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14±0.38)年;参照组男性56例,女性50例,年龄24~72岁,平均(49.97±4.3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06±0.41)年。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皆已成年,具有自主判断能力;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且签订同意书;临床资料准确完整;经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类疾病,意识模糊;患有语言功能障碍,难以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经过病原学检测,患者接受研究前已出现感染;已被纳入其他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消毒措施,按照原有的消毒措施,不进行任何创新性改善。

观察组采取针对性强化消毒措施,具体内容为:(1)首先需要在医院内部构建供应室消毒管理的规章制度,因为在一切机构中,制度对于管理而言最为重要,例如我国卫生委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在医院内部建立规范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是院内感染管理机构应尽职责。由此可见,在实施供应室消毒管理之前,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需要将制度进行对外宣传,首先加强消毒供应室内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的认知程度;其次需要对院内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宣导,严格实施相关管理法,并加强在管理期间工作监督,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2)由供应室领导召集本部门所有成员以讨论方式调整供应室耗材摆放,明确划分供应室区域,并在各区域间设置醒目屏障,要求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禁止将各区域内的物品放错位置。(3)在日常的消毒护理中确定清洗时间和特殊物品的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按照部分操作物品的清洁规范完成工作,在消毒的同时延长物品使用寿命。(4)定期对供应室人力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方面需要帮助其掌握更具优势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其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调动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医院供应室内的医疗物品消毒工作。(5)成立院内监管小组,专门就供应室消毒安全等问题展开对应检查,防止部分人员出现惰性思维,提高消毒质量水平。(6)在医院器械消毒工作中,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消毒灭菌的监测,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有效降低医疗器械在回收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在器械消毒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规范流程操作意识,坚持无菌消毒原则;尤其在器械回收时,应当遵循科学的回收步骤。第一步使用清水冲洗;然后将所回收的器械放置于酶溶液消毒超声机中浸泡,并且浸泡时间必须达标;使用特制毛刷对器械管腔进行细致清洗;最后再次使用清水冲洗。除此之外,对于人员消毒灭菌环节应当做好及时监督,及早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然后做出处理。另外对于新购入医院的器械,需要进行不定期地抽样检查,对于容易发生感染的一次性小材料,在使用完毕后通常需要交由政府有关部门处理,防止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数据以护理人员实际统计为准。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结束后,观察组共计感染1人,占比0.93%,参照组共计感染7人,占比6.61%,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x2=4.734,P=0.029)

3 讨 论

医院供应室是放置无菌医疗器械的场所,也是医院展开无菌化操作的源头[2];如果在这一源头中,消毒工作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那么在后续的工作中必定无法安全使用,引起感染等危险。可见,供应室中的消毒工作是整个医院安全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环节[3]。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采取强化消毒措施前后的差异,为后续消毒工作提供参考。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0.93%,参照组感染发生率为6.61%,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首先应当在医院内部建立严格的供应室消毒管理制度,并将制度在院内进行宣导,要求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提高对规章制度的重视度;另外也需要将规章制度对医院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宣导,从而提高整个院内的防感染意识,严格将每项管理规章落实到位。在小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消毒灭菌过程中的监测,这在无形中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在医院供应室内,需要将以往的室内布局进行改变和调整,尤其以醒目的标志划分各类物品间的区域,这会使工作人员在日常小组工作中着重点更加明显。其次在消毒工作中除了定期展开,还要对特殊的医疗物品参照其专业说明书,按照专业流程完成消毒,一方面可以使消毒工作更加彻底,另外也能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4]。同样也有必要对供应室人力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其专业操作流程;并针对性地增加监管小组,对消毒工作同步进行检察,全方位改善消毒工作,努力保障后续临床安全。最后在医疗器械的消毒过程中必须遵守科学的消毒过程,对器械做到彻底消毒处理,尤其对于回收器械室,十分容易发生交叉污染,一方面考量到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考验着他们的工作责任感。还有对于新购入的医疗器械,消毒供应室内那应当做好定期抽样检查,避免引起大规模感染发生。

综上,采取强化消毒措施时对院内感染预防可以起来良好的控制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器械供应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浅谈中央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墙化”更需“强化”
健身器械
供应信息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器械动态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