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帕替尼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2020-02-27 10:17黄东纬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拉帕载药脂质体

黄东纬,高 山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2.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07)

乳腺癌是女性肿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晚期及转移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差。拉帕替尼是酪氨酸激酶受体HER2和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晚期或者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但是,由于拉帕替尼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水溶性差及血浆蛋白结合较强等缺陷,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拉帕替尼只作为口服片剂应用,而且需要大剂量口服[1]。

纳米载药系统具有尺寸小、靶向、缓释、可体内降解等多项优点,有望解决传统给药系统所面临的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及靶向性差等问题,纳米载药系统主要包括纳米粒,纳米胶束,纳米囊,纳米脂质体等[2]。本文对拉帕替尼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拉帕替尼的给药系统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纳米粒

拉帕替尼血浆蛋白结合率比较高,Wan等[3]制备了拉帕替尼血清白蛋白纳米冻干制剂,粒径约140 nm,与游离药物相比,拉帕替尼血浆蛋白纳米颗粒能更好抑制肿瘤生长。该纳米粒血浆消除半衰期更长,绝对生物利用度是拉帕替尼片剂的8.08倍。Zhang等[4]构建了拉帕替尼结合脂蛋白纳米颗粒,以拉帕替尼-白蛋白为核心,外层由卵黄卵磷脂构成,纳米粒基本呈球形,粒径约62.1 nm,纳米粒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和胞饮进入细胞。

高分子聚合物常用作纳米载药材料,Mobasseri等[5]利用硫酸右旋糖酐和壳聚糖制备包封拉帕替尼的纳米粒,在氯化钙等作用下交联聚合得到载药纳米粒,该纳米粒稳定且具有pH依赖的双相药物释放特性。

拉帕替尼包埋于核-壳结构纳米载体内,利用外壳亲水性增加溶解性而提高生物利用度。Gao等[6]制备了具有疏水核和亲水壳的核-壳纳米粒,拉帕替尼包裹在核心,水溶性提高到10 mg/mL。动物实验显示,该纳米粒在胶质瘤中的富集浓度更高,该纳米粒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靶向胶质瘤的递送载体。

2 纳米囊

拉帕替尼能抑制腺苷三磷酸结合转运蛋白的功能,Vergara等[7]将紫杉醇与拉帕替尼结联合纳米给药。以壳聚糖(聚阳离子)和海藻酸(聚阴离子)作为囊材,通过超声制成三层包膜紫杉醇/(壳聚糖/海藻酸),粒径约为250 nm,以OVCAR-3细胞评价该纳米囊的抗肿瘤活性,与游离紫杉醇、拉帕替尼相比,该纳米囊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聚合物胶束

据报道,拉帕替尼不仅能抑制HER2阳性的乳腺癌生长,还能有效提高其对紫杉醇的敏感性,Wei等[8]制备载有拉帕替尼和紫杉醇的纳米胶束,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首先将拉帕替尼与聚乳酸-聚乙二醇共嵌段键合得聚合物,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载有紫杉醇的聚合物胶束,该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5.80±0.47 nm,载药量为14.82±2.16%,该联合药物纳米胶束相比单一药物的纳米胶束的抗肿瘤活性要强。

Dehghan等[10]通过两亲嵌段聚合物泊洛沙姆F127作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来递送紫杉醇和拉帕替尼,胶束粒径约64.81nm,紫杉醇和拉帕替尼的包封率分别为68.3%和70.1%,这种联合胶束对T-47D的抗肿瘤活性更强。泊洛沙姆F127复合胶束可以作为纳米载体系统。

4 其 他

还有其他纳米给药系统被研究用来递送拉帕替尼,脂质体也是常用的疏水性药物递送载体,Celia等[10]制备了负载拉帕替尼稳定的脂质/胆固醇/PEG脂质体,通过皮下植入持续释放药物,负载拉帕替尼的纳米脂质体平均直径为115 nm,经皮给药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增殖实验证实该脂质体在BT-474细胞上的内化,抗癌活性也较游离药物高。

5 结 论

晚期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拉帕替尼用于晚期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但其缺陷也较明显,通过纳米给药系统递送拉帕替尼有望改善拉帕替尼水溶性差、血浆蛋白结合高等缺陷,纳米制剂还有对肿瘤组织的主动和被动靶向潜力。综上,纳米给药系统有可能成为拉帕替尼递送工具而应用临床。

猜你喜欢
拉帕载药脂质体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拉帕替尼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沙”化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黄芩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常山酮联合拉帕替尼对乳腺癌脑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纳米氧化石墨烯控释载药体系研究现状
介孔分子筛对传统药物的原位载药及缓释研究
栀子环烯醚萜苷四种载药系统体外透膜吸收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