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的效果

2020-02-27 16:56黄春媚李彩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训练肢体

黄 椿,黄春媚,莫 娜,李彩凤

(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0)

脑梗塞也常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残疾、死亡率高,许多患者治疗后多存在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及其他后遗症,需通过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改善[1-3]。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32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个性化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脑梗塞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60例,男:女77:83,年龄分布42~75岁,平均年龄(58.5±3.6)岁;观察组160例,男:女78:82,年龄分布41~78岁,平均年龄(59.5±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含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内容如下:①饮食护理。根据病情状况及饮食习惯,统一为患者进行饮食搭配,患者可在菜单上选择个人喜好的饮食,在满足患者口味的同时保障机体营养均衡[4-7]。②心理护理。加强查房力度,积极和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知识,使患者认识到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患者负面情绪,维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各项康复训练。③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通过四肢被动活动,改善患者活动度,避免肌肉萎缩;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站立、持久站立、坐位、站立平衡、日常活动、步行等训练,训练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合理控制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病情较轻者主要对日常劳动进行训练,改善患者劳动功能;病情严重者主要对日常活动进行训练,改善患者自理能力[8-11]。

1.3 观察指标

采取简式FMA、汉语失语检查表对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进行评分,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均与得分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使用t检验,用(±s)表示,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160例):护理前,肢体功能(37.54±3.34)分,语言功能(50.14±5.28)分;护理后,肢体功能(52.13±4.17)分,语言功能(63.36±5.24)分;观察组(160例):护理前,肢体功能(37.52±2.58)分,语言功能(49.78±4.53)分;护理后,肢体功能(63.52±5.03)分,语言功能(81.46±5.20)分;观察组护理前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99,0.6545,P=0.9522,0.5132,P>0.05),观察组护理后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506,24.7991,P=0.0000,P<0.05)。

3 讨 论

脑梗塞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仍需长时间早期康复训练,方能逐渐恢复各项功能。而常规护理过于侧重疾病护理,忽略了患者心理护理需求。个性化护理在护理中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结合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和护理需求,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饮食指导,促进患者功能康复锻炼,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尽早恢复肢体、语言等各项功能[12-13]。

本研究观察我院收治的32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发现,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肢体、语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康复训练肢体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