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2020-02-27 17:13赵明月高永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血钙骨密度骨质

赵明月,高永红

(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 10007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骨质疏松的定义,骨的微结构被损伤,导致骨质脆性大幅增加,致使受外力发生骨折风险上升,该病变属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下降的代谢性疾病[1]。众多研究认为二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二型糖尿病饮食和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择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4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研究结果作以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和至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老年人共同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患者选入标准:年龄超过60周岁;无类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指标均正常。标准组中男性与女性比值为71比49,年龄为(61~79)岁,中位年龄为68.5岁,糖尿病发病时间为3-17年,平均患病时间为(8.3±1.5)年;创新组组中男性与女性比值为68比52,年龄为(60~78),中位年龄为68.1岁,糖尿病发病时间为3-16年,平均患病时间为(8.1±1.7)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同期比较价值。两组研究对象均已了解研究事宜,同意公开一般资料用作研究。本研究项目已通过科学委员会与科室考核,核发有正式文件,研究全程接受监督检查。

1.2 方法

标准组患者接受标准化的糖尿病饮食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设立饮食方案,少糖、少盐,控制每日热量摄入,选择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任何高升糖食物和加工过度食物都要排除在食谱之外。创新组患者接受调整钙磷比例均衡的糖尿病饮食管理模式,应用钙磷比例(1:1)进行日常饮食管理。两组患者接受饮食管理期间均需要严禁烟酒,同时避免摄入过量的咖啡因饮料(茶、咖啡),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展开为期一年的追踪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率。(2)比较两组研究人员的空腹血糖、血钙和血磷浓度,应用全自动血液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3)记录两组研究人员的骨密度水平(皮质骨密度、松质骨密度),选定腰椎和股骨颈处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应用双光能X射线法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课题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工具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t检测,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数形式(%)表示,应用x2检测,当检测所得P值低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

创新组患者中共计有19例患者发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5.83%;标准组患者中共计有71例患者发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9.17%。创新组患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标准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血钙和血磷浓度比较

创新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4.6±1.1)mmol/L,血钙水平为(2.41±0.16)mmol/L,血磷水平为(1.18±0.05)m m o l/L;标准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4.8±1.3)mmol/L,血钙水平为(2.13±0.14)mmol/L,血磷水平为(1.07±0.09)mmol/L;可知创新组与标准组患者空腹血糖管理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创新组患者血钙和血磷浓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骨密度测定值比较

创新组患者松质骨骨密度为:男性(1.27±0.31)g/cm2,女性(1.16±0.23)g/cm2;皮质骨骨密度为:男性(1.42±0.36)g/cm2,女性(1.31±0.28)g/cm2。标准组患者松质骨骨密度为:男性(0.85±0.61)g/cm2,女性(0.73±0.15)g/cm2;皮质骨骨密度为:男性(1.05±0.23)g/cm2,女性(0.92±0.14)g/cm2。可知人体中皮质骨骨密度要高于松质骨骨密度,而男性骨密度又高于女性骨密度,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骨密度可知,创新组患者骨密度均高于标准组患者,双方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有关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病变的争议研究越来越多,有关研究观点多分歧较大。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标准糖尿病饮食管理的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水平低于均衡钙磷摄入水平饮食管理方案,故此认定二型糖尿病饮食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同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女性二型糖尿病患者相对于男性患者而言,骨密度水平下降程度较高,差异明显。糖尿病患者处于胰岛素相对短缺状态,导致机体血糖水平过高,将会使得骨骼系统发生病变的几率上升。据文献记载,骨质代谢过程受胰岛素直接影响,通过刺激骨细胞核苷合成,成骨细胞中大多胶原物质合成总量将会上升,钙在骨骼中沉淀率也会提升[2]。当胰岛素缺乏时,高渗性利尿和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活性将会上升,造成钙、磷元素的丢失,导致血清中钙、磷水平发生异常下降,远低于正常水平。血钙和血磷水平也会影响骨形成和骨转换过程。根据研究证实,血糖水平过高,将会促使骨钙素水平大幅降低,导致骨细胞功能受到水平,深入研究还需要选择更多的实验样本[3]。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特点就会骨量大量丢失,而骨量的形成分别受先天和后天环境隐性,营养在后天环境因素影响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体牙齿和骨骼主要由钙和磷元素组成,当钙和磷元素缺乏后将会引发骨骼病变。采取营养治疗措施的目的在于通过膳食渠道补充钙、磷元素以及维生素D,以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标准的糖尿病饮食中磷含量更加丰富,磷元素摄入过量将会导致血磷偏高,致使维生素D合成过程受到抑制,将会导致钙元素吸收量下降,因此将钙磷摄入比控制在1比1范围内较为合适。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应用标准化的糖尿病饮食管理方案,患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患者整体骨密度水平较低。而应用钙磷摄入比在1比1范围内的均衡糖尿病饮食管理方案,可大幅降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风险。

综上可知,二型糖尿病饮食管理模式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应用调整钙磷比例均衡的糖尿病饮食模式,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病风险,便于提升糖尿病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血钙骨密度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