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智慧农业系统的发展

2020-02-28 04:43张嘉原贾雪高尚董金沅安茂源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农作物智慧农业

◎张嘉原 贾雪 高尚 董金沅 安茂源

引言:智慧农业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在一起,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大致发展方向,代表着农业的高级阶段。分析智慧农业的发展与前景,为今后智慧农业技术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析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解决问题,使中国的农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一、普通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区别

(一)精确性

智慧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依靠天气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改善了传统农业控制力不足的问题。智慧农业具有高精确性,它通过对天气、土壤、空气等环境参数的测量来对农作物进行实时分析,并对农作物的生产制定相应的计划、合理的分析农作物的所需资源,实现农作物与资源的有效对接。

(二)高效率

智慧农业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现代科技技术、智能设施远程操控农事,机器代替人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水平。这种方式极大的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减少对自然能源的损耗。并且利用闲置的资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兼容性

智慧农业可以与其他农业模式能够相互兼容。现代农业是由机械农业、生物农业、化学农业、智慧农业构成的。体系内的任何一种模式都可以相互结合或多模式结合,很好的展现了智慧农业的兼容性。

二、智慧农业的技术特征

智慧农业可以在农田中安放各个传感器,以达到对农作物的实时监控并获悉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如气象传感器可用来监测天气的变化情况、土壤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土壤的贫瘠程度、生长传感器用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及虫害情况,最后通过图像监测器所呈现出的数据对农作物进行系统分析。

用人工智能管理舱完全替代人工,在人工智能管理舱里通过WiFi 和ZigBee组网来建立智能传感网络,通过APP 的远程监视与控制来进行大数据和云计算,以此实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做出准确分析,再由人工智能管理舱发出Wifi 和GPS 信号来对农业机器人进行通知,并让农业机器人根据GPS 定位来精准找到对应位置,以便农业机器人对农作物执行相应的任务。

三、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

智慧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创新得来的,它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是现代化农业的一种新形势。智慧农业高效地利用了各种农业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耗的成本,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通过对农业的感知、分析来判断农作物接下来的生长情况,进而做出预判,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系列的精准数据,使其高效率,达到无人管理、自主运行的状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仅仅靠部分农民耕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即农业也要向科技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发展智慧农业,加大生产力度已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措施

(一)改善条件,资源共享

在农村搭建智能交互设备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为智慧农业的纵向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普及智慧农业相较普通农业的优点和对设备的基本操作,使其形成具有规范化、专业化的体系。建立智慧农业信息社,将与智慧农业相关的资料信息与相对应的技术进行分享。

(二)培养人才,强化创新

发展新兴人才,培养和智慧农业相关的科技人才。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要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细节中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大创新力度,广积创新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并让创新引领智慧农业的发展。

五、智慧农业现今面临的困境

(一)缺少设备

智慧农业的设备价格较高,农民难以负担。智慧农业所需要的设备不仅仅是传统农业所需要的农业设备,而是与互联网一体相配套的设备。且目前我国农村的机械程度相对较低,难以实现技术对接,这主要是科研设备的不完善和科研技术难推广导致的。要建立智慧农业的完善体系,需要加大宣传并降低科研成本。

(二)优秀人才匮乏

我国农村目前缺少具有高学历、高素养的农业优秀型人才。其主要原因有:大部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在农村中可供选择的人才较少,挖掘优秀和高精尖人才更为困难。目前农民的专业素养还未达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农村作指导已刻不容缓。因此,我们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快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

因此,要使我国农业真正实现智慧化,还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强人才培养及各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使我国农业得以快速化、智能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农作物智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