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2020-02-28 04:43何凯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何凯

一、跨境电商带来的改变

1.加速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受到全球经贸环境逐渐好转的直接利好作用,在经济总量及交易的频率上得到大幅度提升。与传统进出口贸易相比,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电商活动具有更多优势。具体体现在交易的流程更加规范和简单,交易过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交易总体成本大幅降低,这就为跨境电子贸易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得益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手段,电子贸易的业务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免除了不必要的审核和操作流程,全面提升了进出口渠道的通透性,并为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带来了便利条件。

2.优化贸易成本组成结构。

跨境电商及电子贸易在日益复杂的行业变革中,其风险性及整体的运营成本都会不断提高。再加上偶尔出现的外贸摩擦增加,劳动力成本增高等外部环境因素,都会使跨境贸易的主导企业不断增加内部控制和运营管理的成本。对比之下可见,在跨境电子商务中,贸易企业的成本组成会发生较大改变。而选择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跨境电商贸易则能够将全球的商家和客户组织起来,在便捷的网上渠道完成收付款,发货物流等环节。这种将厂家、贸易商和消费者集合起来的聚集型消费不但改变了商品从生产制造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及经历的流通环节,也为各环节的管理成本控制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互联网+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跨境物流体系不健全。

与国内的常规商贸活动及境内电子贸易不同,跨境电商的目标客户覆盖面较广。大多数的电商企业都已将贸易对象从欧美市场逐步拓展到了发展中国家。然而,在后续的体系管理过程中却经常因物流系统结构的不健全或功能的不完善而出现各种问题。在实际的商务往来中,跨境电商贸易必须经历包含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在内的繁琐流通过程。这其中由企业所承担的物流费用也十分可观。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跨境物流成本约占总体成本支出的三成以上,会对跨境商务行业的发展及相关企业的运营造成较大的负担。另外,跨境物流的配送周期较长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一旦发生货物损毁或退换货等情况,也会产生大量的额外成本费用。这对于中小型电商企业来无疑是一种较大的经营阻碍。

2.跨境支付系统不成熟。

跨境电子商务往往会涉及到大宗物流的往来,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金融交易数额也十分巨大。作为重要的支持环节,跨境电商中的支付管理体系需要经由外汇收支管理的负责单位进行业务流转。而资质齐全,功能完备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本身数量就较少,再加上缺乏跨境商务的实践操作和管理经验,在支付管理系统的使用及操作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这就会给一些支付机构提供违规操作的机会。此外,系统故障等突发异常也会对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和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恶意竞争现象频繁出现。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涌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也呈现着差异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造成了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现状。面对着日渐增加的竞争压力,部分贸易商会纷纷将目光投向利润更高,短期回报率更大的产品上。进而造成了行业内相同类型产品的占比不断增加,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管是在任何商业领域,这种行为都是十分不利于行业发展的。跨境商贸企业往往只顾及自身利益,为了尽快的抢占市场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主动采取各种恶意竞争的行为。例如,通过恶意降价等手段保持足够的领先优势。即便这种行为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吸引大量的潜在客户,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不但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声誉,还会导致整个行业的秩序混乱。

三、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的措施与对策

1.完善跨境物流体系及管理模式。

规范化的操作体系和管理流程能够有效约束跨境物流商务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通过统一的物流信息提报和管理系统可对业务模式,资费标准进行协同管理。并结合运输网络内的快件信息开展统一查询和跨境物流资费审验。另外,结合现有质量的改善方法可重点对跨境物流服务,配送速度,效率及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在运单的跟踪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对跨境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及关键节点做出及时响应。还可以考虑及时引入第三方或第四方跨境物流企业,为行业内的跨境电商贸易企业提供更加规范化和专业的物流管理服务。企业方面也可以利用便捷的信息化网络渠道,在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丰富在跨境贸易领域中信息化管理的渠道和手段,并科学地使用智能终端进行高效的物流信息批量处理,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能提升物流信息管理的精确性。

2.构建规范的跨境支付体系。

为了保证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中货款支付及周转的安全性,必须引入规范化的支付体系。相关部门可联合跨境支付市场,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业务标准并遵照执行。首先,需要对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资质及信用等级进行全面的核定和审查,确认其能够保证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其次,还需要对跨境支付体系的管理方式进一步细化。联合多部门和多机构对我国跨境支付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归纳和总结经验。针对薄弱或不足的环节及时进行加强和完善,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必要时可设立专门的金融监管部门对资金流转过程开展安全监控。

3.规范化监督和信用体系。

面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中频繁出现的恶意竞争等不良行为,相关部门除了设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以约束外,还需要针对跨境电商的开展流程及通关程序进一步优化。并从政策和监管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维护跨境电商贸易的市场秩序。首先可通过透明的信息监督管理平台,保证跨境电商通关系统的运转顺畅,并在采集效率,检查效率和通关效率等方面予以提高。其次,可借助法律法规对跨境电商信用体系进行数据化监管。如发现商品抽样检查出现质量异常,要及时对相应企业进行惩处。通过规范化的信用制度和管理模式,在保证跨境电商行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在领域内建立起良性循环并以质量监督为管理的重心。

猜你喜欢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贸易统计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