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020-02-28 04:43李竟达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效益经营

◎李竟达

经济效益是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效益进行审计属于财务审计的延伸工作,建立在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与财务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效益情况、周期、效率等进行审计。企业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效益审计,可以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监督与反馈的同时,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各项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提升资源调配的经济性,增强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是现代企业落实全面审计目标的有效渠道。

一、企业管理中经济效益审计发挥的主要作用

1.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监督与反馈。

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对自身发展运营状况进行监督、管控的重要机制,通过对各项经营活动的效益评价,能够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标。除此之外,经济效益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以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监察控制,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避免发生法律风险,为企业长效战略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反馈、评价与规范。同时,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整合,可以有效发现不适应发展需求的部分,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进,改善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

2.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

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一定的了解,可以对各项审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客观、有效的建议。审计结果能够动态反馈企业阶段性的经营状况,包括资金使用、管理形式、投资决策、成本利用等。效益审计应发挥沟通、评价等方面的职能,缝合企业基层与管理层的间隙,为企业管理层投资决策提供事实根据,将资金投入到富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合理利用内部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3.强化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单一的组织、管理形式对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企业应对复杂的环境风险。因此,当前阶段,企业的管理形式与投资主体、经营形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复杂,在常规监督管理过程中,风险的表现形式更隐蔽,提升了企业全面风险管控的难度。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常见方法,能够及时跟进企业动态,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经营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因为管理不规范、投资决策失误、市场竞争形势变化等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管理风险。对风险的预防、识别与控制,是有效控制风险影响,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通过效益审计,可以对企业经营决策与发展战略的实行情况进行动态反馈,完善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

4.提升项目投资规划的科学性。

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事先对项目效益进行评估,决策的科学性与具体的投资规模、投资周期、效益情况等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科学的效益审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投资信息,不仅包括项目的实际情况,还能够对相关政策环境、技术扶持、市场形势等进行统计,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深度整合企业资源,对项目投资的具体方案进行合理规划,最大限度的避免投资风险,增加效益回报率,在提升成本控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基础上,优化投资项目管控流程。

二、优化内部效益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

1.结合长效发展目标,全面发挥效益审计职能。

效益审计作为财务审计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反馈、监督、评价企业财务运营状态的职能。新时期,以经济效益为审计对象开展内部管理工作应立足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上,合理发挥审计作用。为此,应结合长效发展战略,从企业全盘工作大局出发,深入到企业业务经营活动各环节,关注影响企业健康运营的风险点,规范内部控制,优化风险防控机制,提升企业应对复杂竞争风险的综合实力,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与此同时,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细化审计目标,对经营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效率性、经济性分析,评估投资、经营等活动的风险情况,从而全面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实力。

2.加强审计队伍专业培训投入。

审计人员是企业开展效益审计工作、落实内部管理目标的重要主体。为有效发挥效益审计的职能,企业加强审计队伍专业培训的投入,一方面,应拓展审计队伍参与专业学习的渠道,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重点是对新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新的会计制度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职业敏感和判断能力。如,企业可以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参与对外经验交流、组织短期专业培训活动等,为职工提供更多提升自我的途径,让审计人员将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加强现代审计观念的宣传,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帮助职工树立起端正的职业观念,提升效益审计的公允性、客观性,为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提供依据。

3.合理选择审计评价标准。

企业推进效益审计的实行,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管理阶层正确认识决策、管理等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业绩反馈提高资源利用质效,同时,利用效益评价指标、规范等,还可以有效对管理阶层、决策阶层提供参考,为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与效益管理目标的落实提供保障。经济发展进入深刻变革时期,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即强调战略为核心。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使得现阶段企业效益增长点与经营形式等都发生了改变,打造以长效发展战略为核心的管理平台,对内部资源进行高效整合,提升企业创造效益的综合能力,成为内部效益审计的现代改革目标。选择与企业全局性战略相适应的审计评价标准,是保证效益审计全面、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

结语:现阶段,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效益作为对象开展审计工作,需要企业立足于长效发展与经营战略,充分考虑效益管理的各项影响因素,找准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定位,在正确认识效益审计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审计队伍培训投入、合理选择评价标准、全面发挥审计职能等方式,贯彻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合理调整,为企业建立现代审计体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效益经营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