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助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2020-02-28 04:58
江淮法治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党执政人大代表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密切联系群众是人大工作的特殊优势,助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人大机关必须有所作为,而且大有作为。

一、助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地方人大必须始终服务发展大局,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是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近年来,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重点任务,大力支持创新驱动战略,助力培育“四基一高一大”(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化解实体企业发展困境,依法作出并推动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决定》;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执法检查,引导财政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工业经济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开专题调研和代表视察活动,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面对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自觉担负起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上的法定责任、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的协同责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二、助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地方人大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社会热点。

一是积极增进民生福祉。综合利用多种监督方式支持和推进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道路交通等工作,突出跟踪问效,督促和推动政府部门完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出台《淮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建成“相城安”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打通城市断头路、逐步对部分农村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得以解决。

二是依法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面对疫情,我们组织调研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市场监管及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情况,开展《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和野生动物保护“一法一决定”执法检查,听审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和就业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我市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三是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制定出台《淮北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司法类案监督工作规定》,依法作出《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今年还将对全市法院执行工作、全市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开展类案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是探索开展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着眼于推动政府决策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镇(街道)人大探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人大代表参与提出和票决村庄道路改造、扶贫项目建设、排水管网清理等工作,把改进措施和工作成绩“晒出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想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用法治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群众权益,依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民生改善。

三、助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地方人大必须始终抓实代表工作,着力搭好党联系人民的桥梁纽带。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实施代表工作“2121”工程,即严格2项要求、建好1个平台、落实2项制度、实施1项考核举措,推动代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着力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优势。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夯实思想基础。我们突出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人大代表忠于党”作为代表履职第一要求,每半年开展1次政治教育,每年开展1次以政治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考核,引导代表自觉提升政治站位。

二是突出促进和谐,建好平台阵地。按照“六有”标准,建成121个规范化代表活动室,依托活动室开展学习研讨、代表联系群众、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等活动,推进代表信息公开,“全天候”“零距离”加强与选民的沟通联系,常态化做好政策宣传、意见收集、矛盾化解工作,切实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6年以来,全市2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走访、接待选民14万余人次,受理反映问题1万余件,推动解决问题8千余件。近年来我市信访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下降幅度位居全省第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贡献了人大力量。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坚持以代表小组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调研活动,每年度各级人大代表进园区、进厂区、进企业达5300余人次,推动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扶贫路上,人大代表走在前”系列宣传活动,对王芳、王海燕、张猛等一批人大代表的脱贫先进事迹进行跟踪报道,引导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具体实践;联系推进全市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工作,在全市上下联动开展人大代表“聚焦污染防治、助推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地下管网错接、相阳沟溢流频次高发等难题40余项,市政府有关部门在面临工程涉及面大、工作量多、时间紧迫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群众的参与度、支持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定期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和“清洁示范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组织各类公益性服务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乡风;王忠锦、刘云连、葛龙等一批人大代表,带头外出招商,推动安徽康迪那电力、斯瑞普橡塑、东起建材、美博金属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四是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工作质效。着眼提升代表小组工作质效,建立机关党支部党小组联系代表小组机制,每年度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1至2个课题,党小组和代表小组联合开展调研活动,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实在成效。“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始终抓实代表工作,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引导代表自觉当好党和人民的桥梁纽带,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及时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心中,在党的领导下听民声、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聚民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党执政人大代表代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习近平关于“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创新价值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浅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