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双账核算固定资产的探析

2020-02-28 20:04傅小韵
经济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年限会计制度核算

文| 傅小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传统的会计制度往往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事业单位运行发展的实际需求了。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对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进行了改进。这也进一步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的生存以及发展。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的困境

1.同类物资在进行固定资产认证的时候存在认证模糊的现象。对于新出台的会计制度来说,在对单位价值没有达到标准,但是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量同类物资进行认证的时候,往往很难明确其到底是固定资产还是存货。例如,事业单位采购了30把单价为120元的椅子,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其在数量上并没有满足固定资产的标准,同时,椅子的使用期限基本可以确定其在一年以上,这时候可以将其当作固定资产,同时也可以当作存货处理。这是制度不完善的重要表现之一。此外,制度不完善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例如,导致了零星采购与批量采购之间出现了本质上的区别,也使得两种采购方式的应用呈现出了不协调的趋势,这都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展开埋下了隐患。

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相对单一。在新的会计制度之下,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年限折旧平均的方式来展开的,这种折旧方式往往只能是起到对价值进行估算的作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在仪器设备方面的更换也越来越频繁,如果只是按照平均年限的方式来进行折旧计算,往往很难显示出设备的消耗情况,这也就使得可最终的固定资产价值确定数目与实际市场价值有较大出入。

3.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使用管理制度存在不健全的情况。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以及使用的时候,往往存在预算不够准确的情况,归根结底,其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直接关系。在进行物品采购的过程中,需要与符合实际的、合理的方案对其进行支持,如果方案存在漏洞很容易导致资金浪费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物品入库的环节中,如果没有及时对物质进行审核以及登记,很有可能会导致实际账目与预算存在较大出入的现象出现。此外,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的时候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往往没有严格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报废申请,甚至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程序,环节较为复杂,很多工作人员往往会忽略采购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追求设备的高端化以及规模化,这也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事业单位还有一些设备没有到达使用年限,也没有出现故障便开始退下生产线,更换新设备,这种盲目重复购置同一设备的方式也使得资金成本浪费的情况经常可出现,同时也不利于企业核算工作的展开,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模糊的情况经常出现。

4.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新会计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该要计提折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固定资产应用的账面价值,而折旧却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使用期间之内的平均损耗情况,不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而发生变动。也就是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式很难实现对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的反映。随着我国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科技新产品的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当某一个科研产品出现之后在此之前的电子产品马上就会出现降价的情况,其市场价值也会跟着贬值,这也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固定资产的公允资产与账目上的实际价值存在出入,这也就导致了固定资产核算的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双账”核算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1.“双账”会计核算简述。为了可以更好的适应财政部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开始对固定资产应用“双分录管账”的方式,简称为“双账”。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在应用“双分录”会计核算的方式来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时候,应该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进行明确,这属于基础核算的内容,一定要保证其核算准确性。“双分录”核算主要是指以责权的发生情况为基础对事业单位收支情况进行体制化的核算。例如,当同一笔业务同时存在收入以及之处的时候,应该应用“双分录”的方式进行核算。此种核算方式的应用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其核算范围更加广阔,不仅提升了核算工作效率,同时也是的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实际预算情况得到了清晰具体的展示。同时,在对“双分录”核算方式进行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事业单位来确定不同的应用理念,这样才能使此种核算方式发挥出理想效果。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核算目标进行了明确,同时也向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了事业单位最新的财务状况以及预算工作执行进度等等。

2.具体应用策略。在对“双分录”核算方式进行应用之前,应该注意以新会计制度为依据,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编制进行完善。想要更好的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管理工作,应该对新制度有详细的了解,结合现阶段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资产的长期用途进行明确,以此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展开的基础。构建起完善的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以及应用编制,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数量进行明确,这样更加有利于之后的细化核算工作展开,同时也使得违法违规的行为得到了有效处理。在展开固定资产购置资金预算编制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对现阶段事业单位发展的是情况有充分了解,可以尝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资金信息的实时共享,这样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去向得到动态化的展示,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制定出适合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报表体系。

(1)上级部门尽快制定新制度实施明细。对于固定资产来说,其折旧问题非常重要,会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以及经济效益。在对折旧年限进行确定的时候,应该根据现阶段事业单位运行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充分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质以及使用情况,这样才能使折旧年限得到有效确定。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其肩上责任重大,应该建立起严格的、规范的制度。上级财务部门应该对同类物资确定为固定资产的相关问题作出严格规定,保证规定具有时效性以及实用性,从而实现在根本上对存货的处理方式进行明确,并且规范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度。(2)注意应用加速折旧法。对于加速折旧法来说,其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应用范围并不大,还属于逐渐推广的过程中。加速折旧法主要是通过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来实现折旧计算。在新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这就情况有新的规定: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不需要考虑净残值。这也使得事业单位在今后确定折旧年限的时候更加易于操作,使得事业单位的更新换代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解决了平均年限不清晰的问题。(3)“双分录”在政府储备物资中的核算。当新会计制度出台之后,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政府储备物资也被算作固定资产,同时也可以应用“双分录”的方式对其进行核算处理。在原有的制度下,如何对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资产进行核算一直存在缺失,这也使得核算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对政府储备物资以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核算,这也使得很多物资没有及时入账,这样势必会对政府的资产管理工作展开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当新的会计制度出台之后,明确规定要建立起责权发生制,从而形成事业单位的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专业那个也使得政府储备物质的核算更加准确。

3.通过计提减值的方式反映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于传统的固定资产价值体现方式来说,往往与市场发展存在一定隔阂,不能够对市场的变动情况作出积极响应。因此,当新会计制度出台之后,应该注意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新会计制度对其内部财务运行管理情况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当资产的权责发生变化之后,想要更加真实的反应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可以尝试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来实现对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准确反映,这样一来也使得资产减值损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年检的方式来对这一新增设的科目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对回收金额的有效统计。事业单位在对计提减值方式进行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参考资产价值的大小,保证其与会计重要性准则相符合,这样一来也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回收金额估计率。

4.固定资产变卖期间“双分录”核算方式的运用。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变卖期间进行“双分录”核算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对抵销分录的类型进行明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易当期编合并报表。固定资产:原价——(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第二,交易以后使用期间编合并报表(每年均相同)。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贷:固定资产——原价。第三,变卖期间。要注意对销货成本进行确定,其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内部一方向另一方出售产品时的成本;要明确变价收入,其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内部购置资产在向外出售的时候,是按照固定资产使所取得的收入进行核算;要明确购置成本,其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内部一方向另一方购置资产时所支付的金额。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由于经济变动的实际需求,固定资产变卖情况经常出现,在进行固定资产变卖的时候,另一方收购后应该为管理部门用作固定资产核算,如果固定资产没有计入到事业单位的折旧计算当中,购入方应该在该项目属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期间编制报表,对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进行抵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再加上信息更新速度很快,这也就使得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是我国主要经济体,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会计制度之下,事业单位应该对现阶段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清晰具体的了解,从而实现对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运用,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来展开核算管理工作。目前,“双分录”核算方式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应用较为普遍。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而言,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使得核算管理工作的综合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固定资产核算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因此要对核算方式进行创新,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年限,这样可以使预算管理工作效果更加理想,这也使得事业单位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年限会计制度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