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产科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9 05:47黄媛媛叶艳娜张馥绯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组员导向实验组

彭 雯 黄媛媛 叶艳娜 张馥绯

(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随着大学的扩招,高中的普及,当今中职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医疗机构日趋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系列矛盾带给我们的困惑促使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取应对措施,为培养出合格的中职助产人才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成员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任务导向”源自“任务驱动”,它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任务导向是在教学中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完成任务,而达到学习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产科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临床核心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学好产科学基础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产科学基础》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选取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6级中职助产专业2个班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为对照组,另一个班级为实验组。每班56人,两组共有112人。两个班学前两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产科学基础授课教师为同一教师,使用统一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时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组: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原则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可7人,各组组员根据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平均分布,每组兼有优、良、中、差不等学生[2],学习成绩好的或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能集中在同一组。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组队时,必须考虑组员之间性格特点,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集中在同一组。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每组由教师与组员们共同挑选一名有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组长是整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人物。

2 教学设计

2.1 课前任务阶段

上课前2~3天,通过QQ或微信以案例的形式发给各小组,案例的设置包括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相关的内容,小组组织讨论后,由组长综合本组意见。课前1天,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教师。例如正常分娩案例:王女士今天早晨8点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每次间隔5~6 min,持续30~40 s,即将她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诊断为“临产”并收住院待产。下午1点,检查宫口开大3 cm,先露为-2水平,胎心率142次/min,晚上8点宫口开全,先露为+1水平,胎心率152次/min,晚上10点娩出一健康男婴。任务:①判断王女士是否属于正常产程并说明依据。②能够观察并记录产程,做好相应的处理。

2.2 课堂任务阶段

教师根据各组前天反馈情况,对旧课针对性总结。教师将新课讲授的内容把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例如:先兆临产与临产诊断如何鉴别?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任务是综合各组课前讨论结果情况精心设计,任务紧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组员必须参与。讨论结束后,教师会不指定学生阐述讨论结果,目的是锻炼每位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如果组员总结不到位,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如果小组与小组意见不一致,双方可以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积极讨论,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突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知识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最后,课堂结束前,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重点、难点。总结小组讨论过程中的亮点给予表扬,针对小组讨论或个人学习不积极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2.3 课后任务

小组成员利用课后时间,总结课堂知识要点,总结案例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课后,教师利用微信小程序发试卷测验,客观反映小组成员知识掌握情况。教师为8个合作小组建立荣誉榜,奖励机制,注重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对组员之间互评、组与组互评及对小组或个人课前、课堂及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加分,每个月评选优秀小组、优秀个人给予奖励加分,与期末成绩直接相关。

3 评价方法

3.1 问卷调查结果

对所授课同年级两个班共112人分别开展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在期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100.00%,结果见表1。

表1 教学效果评价比较(n,%)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平均成绩比较(±s,分)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平均成绩比较(±s,分)

P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56 56 88.34±4.01 79.56±4.117.125<0.005例数 期末平均成绩t

由表1可见,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特别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自主学习及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性。学生对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满意度、认可度高。排在第1位的是“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占96.4%。排在第2位的是“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占92.9%。

3.2 期末平均成绩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平均成绩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两个班级授课教师为同一教师,使用统一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时均相同,在学生前两学期期末成绩没有差异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组学生产科学基础期末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4 结论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升,可见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效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任务进行,一切由任务展开,在任务解决过程中掌握知识。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分工合作,组员彼此之间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合作的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3]。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是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产科学基础课中采用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授课。教师通过在课前任务安排、课堂中完成任务,课后巩固任务、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参与度,学生满意度高。有些基础偏差、缺乏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气氛的引领下,受到正面的影响,她们的学习情感得以激发,学习兴趣也增强。总之,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组员导向实验组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小组落幕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