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研究

2020-03-01 21:38路明辉LUMinghui潘惠敏PANHuimin
价值工程 2020年34期
关键词:航天机制单位

路明辉LU Ming-hui;潘惠敏PAN Hui-min

(①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76;②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100076)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防现代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军事装备体系以及民用业务运行体系建设任务要求也进一步提升,我国航天业务也逐步由单星运行向星座组网型转变、由试验应用型转向业务服务型,在此背景下,任务需要越来越多,任务难度也不断增强,航天产品的机械加工类及产品成型类产品基本通过外协的方式实现,以此来实现产品配套能力的迅速增长。航天产品外协管理面临着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的双重因素,因此其管理就需要格外重视。航天产品各个项目的外协单位数量较多,协作配套关系复杂,涉及的领域也较多,包含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等;涉及的协作范围也较广泛,包含系统、单机、零部件、元器件等不同的层级产品[1]。因此,做好航天产品外协管理,加强外协控制,对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产品生产进度以及节约成本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航天产品外协管理其基本情况,进一步分析不足之处,提出外协管理的有效实现路径,以此为航天产品外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伴随着航天产品外协规模的不断增长,范围不断拓宽,使得供应单位的管理出现了较多滞后问题,如供应单位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高以及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制约了航天产品的生产进度。其中,航天产品外协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协作单位的管理延伸不足

现阶段,航天产品外协工作存在一些任务品种少、批量较小且质量要求高、经费少的项目,对于这些航天产品,协作单位认为利润较低而不愿意生产或者报价太高,同时结合航天产品项目任务较为繁重,使得人员出现一人多岗的问题,在外协单位监管方面存在精力不足,质量把控不严格等,使得外协单位产品质量不足。同时,委托单位可能存在二次外协与多次外协的问题,风险管控不足,管理延伸不足,导致对协作单位的监管不能够涉及方方面面[2]。除此之外,同一种产品也可能有多家外协单位实施分工合作,但是没有做好归集工作,衔接也存在滞后性,导致产品交付时间延期,影响航天产品生产进度。

1.2 产品保证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

在产品生产方面,由于航天公司缺乏对其细致的设计与研究,因此在产品设计与要求方面不够严谨,加上外协管理缺乏标准机制,造成相关外协管理单位存在产品生产标准差异的不足。同时,外协单位对产品加工的理解与委托方对产品的要求二者无法达成一致的要求,所以,不能够有效的实现航天产品外协工作管理成效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另外,基于航天产品要求与产品外协单位制作的实际产品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使得质量无法达到需求,继而造成航天产品质量以及相关技术等问题突出,为产品的外协管理形成不良的影响,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对产品的管理保证。

1.3 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现阶段,航天产品外协单位的评价标准机制及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充分的分析外协单位的后续服务及支持能力,也未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外协单位的履约能力以及财务状况等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完善。同时,针对外协单位的资质条件审核不严格、评价方式不完善等都是重要的问题。缺乏对合格外协单位的动态管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维护,很难对外协单位进行动态的管理,因此亟待完善这一动态评价与审核机制[3]。

2 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的有效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的航天产品外协管理面临的困境也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航天产品外协相关特征,基于现有的外协管理体系,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强化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此提供些许的参考。

2.1 健全外协管理体系

2.1.1 落实外协管理各项原则 健全航天产品外协管理体系及相关系统是首要的任务,落实各项外协管理基本原则。尤其是对于外协任务的二次与三次外协单位进行有效监管与规制,落实外协产品不允许外协方供整体转包的原则,针对关键与重要部位的配套产品严格审核是否有外协方进行二次外协行为。同时,构建相互协调的相关网络设施,积极的落实与配合外协单位的管理责任,针对企业的管理需求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保障外协管理任务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际。

2.1.2 运用培训交流委托机制 对航天产品进行必要的培训与交流,确保外协单位能够对相关技术标准与产品要求理解一致,委托方构建相应的针对技术标准完善的技术交底机制,定期对其开展完善工作,航天产品的质量尤为重要,关乎着航天产品的安全,因此航天产品需求方可以针对一些外协管理单位开展培训工作,相应的委托人员与外协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联系,继而保障产品的质量。

2.1.3 加强协同匹配能力的考察 航天产品委托方应当综合产品的整体需求及布局规划,也需要考虑外协单位对整体布局的影响作用,匹配最为合适的外协单位[4]。通过合理的分工体系以及科学的分配供应链的形式,对于外协产品的生产能力及空间匹配任务开展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应当提高风险应对技术,定期开展航空产品的清理与检查工作。重点分析外协任务的实际需要,强化与外协单位二者的相互联系,鼓励外协单位能够及早自查自纠,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并解决相关问题。

2.2 完善产品保证工作

2.2.1 细化产品保证要求 产品的外协管理制度保障是重要的工作,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的分析产品的特征等,并提出全面且清晰的产品的需要,继而有效的保障产品的质量。外协管理单位也需要针对产品的特定需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对其认真分析,对外协产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按照自己的需求来确定相关单位是否能够有效的完成产品外协管理的标准,对相关单位的能力进行考察,并形成技术报告。将相关报告逐级传递到相关部门,保障产品的质量,保障任务能够涉及到各个环节之中,与此同时结合关键项目、关键内容进行管理,且进行工艺鉴定及技术状态控制等工作,针对性的开展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

2.2.2 完善双方合同管理 为了强化与外协单位的合作,且基于长期合作与密切合作的理念,应当在双方合同管理的基础上细化其中的内容,使得双方的争议及质量保障等都有依据可循。针对一些非长期合作或者协作关系较为松散的协作单位,应当采用经济手段,不断提高管理的力度。应当预留一定比例的合同金额,以此当作是产品的保证金,对于保证金所保证的范围及扣款内容等进行明确[5]。产品进度拖延、质量问题都是由于外协单位自身原因而造成的,以及为本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应当加大处罚金费的额度。对合同相关条款进行追踪管理,对于合同规定的条款进行严格的落实,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来划分资金。

2.3 完善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

2.3.1 强化外协管理监督检查过程 针对外协单位的管控工作,是提高外协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径,应当派遣专门的人员对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管控。一方面,应当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一些重要的外协管理单位,可以采用派遣特定驻守人员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督,保障外协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相关监督工作者也应当严格实施监督管理行为,对于外协工作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掌控,做好监督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处理并反馈给本单位,以此来探讨完善的解决策略。

2.3.2 建立供方审核与准入退出机制 针对外协单位,委托方可以构建相应的合格名录,针对不同产品进行分类,且实现动态维护与管理。对外协单位的准入机制、评价机制、审核机制以及退出机制等进行分级管理,那些初次为航天产品开展服务的外协单位需要实施准入审核工作,主要审核的内容包含质量管理、生产保证以及技术水平等,以此来保证外协单位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确保航天产品的质量[6]。同时,分级处理审核结果,设置优选、合格以及不合格等相关的等级标准,完善准入与退出条款,取消一些评定过程中不合格的单位,取消其任务责任,从名录中剔除。

3 结语

近年来,航天产品对外协单位的需求越来越多,航天产品外协管理工作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内容。航天外协单位的质量也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因此需要重视外协管理工作。现阶段,航天产品外协管理还存在协作单位的管理延伸不足、产品保证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航天产品委托方应当提升外协管理能力,加强对外协管理单位的管理,健全外协管理体系、完善产品保证工作、完善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提升外协单位的协作水平,实现航天产品及航天事业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航天机制单位
航天梦,我的梦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逐梦航天日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