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收入流动影响的代际传导研究

2020-03-01 21:38王志豪WANGZhihao
价值工程 2020年34期
关键词:代际流动研究

王志豪WANG Zhi-hao

(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00)

1 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现状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新时代之后我国的经济速度同样取得了旷古烁今的成就,但人民的资源分配依旧存在着巨大差距,人民开始对经济质量和效率持续关切。在国民资源分配不公平的背景之下,国家希望将社会上所拥有的可知量的可分配资源按照合理等量的原则分配到限定领域的公共组织,并且在不同区域、不同组织之间应该采取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促进资源分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在促进资源配置时会遇到很多挑战。

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富的人更富,穷的人更穷”的现有状况让研究者对收入代流动进行探究。汪小芹(2017)通过调查研究统计局关于资源分配的数据,侧重研究了中国社会代际流动走势与框架,研究之后她得到的结论是:从代际流动的角度看,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后代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总体趋势正在逐渐加强,而中国社会的总体代际流动居世界首位。这种影响的总体趋势正在逐渐加强更深层次说明,交换流动在总流动中占居首屈一指的位置。城乡之间的代际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别性,但总体而言,在城乡之间代际流动的作用最终由交换流动主导。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城乡分配不均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城乡财政资金的支出不平衡在不断扩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鸿沟,通过对城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盲目扩大乡村经费的支出,而又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经费的充足支出,是很难实现的。对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和社会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因地制宜的支出经费。刘小鸽(2019)以中国家庭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 年统计数据覆盖国家层级的代际流动指标,将国家层级的整体宏观影响与个体微观影响相适应,研究了国家代际流动对国民整体收入的影响。通过研究可得出:国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国家代际流动,并且国民收入和国家代际流动的关系走向呈U 字母状。从居民收入提高的视角分析,合理科学的代际流动相比于盲目的代际流动效果会更佳。中国的代际流动水平相比于世界代际流动水平程度更低,针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国家和政府需要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代际流动的措施以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及其很可能衍生的一些社会问题。探索代际流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探究代际流动对国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提供有力的研究证据,并且为中国填平贫富之间的差距鸿沟提供理论工具。张秀敏(2016)社会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的天平,其流动性蕴涵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了后辈的收入情况相比前辈的收入状况的变化,较为直观的表现出前辈与后辈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从另一个角度,在对于研究后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状况区别于于前辈的数据给予支持。合理的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框架的构建,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且当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能够满足公民需要时,人民生活、医疗保障、基础设施、交通方式等公民衣食住行方面会得到有力支持,实现分配的平等与效率有机结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城乡之间财政收入的科学化和信息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可能会导致农村与社会经济脱轨,最终会导致乡村的经济愈加落后和农村人均收入的不断减少。

随着收入代际流动的对于国民收入影响出现不断白热化的状态,研究者越加着眼于代际收入的流动趋势并探索其趋势的主要走向。方鸣,应瑞瑶(2011)在探索城乡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之后,研究者也将研究方向着眼于代际收入的流动趋势,探索其趋势的主要走向并积极调查和收集证据。经过调查研究后得到的结果是城市居民获得了一定时期内较高的代际收入。城市居民收入弹性远高于乡村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国民代际收入传递的核心要义是两代人的学习历程和职业方式的影响。

2 代际收入传导机制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关于“富二代”、“农二代”的认识越来越习以为常,对于这些词汇的熟悉并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则暗示了阶级牢固于思维的问题从深层次说明我们的社会代际的流动性速度在逐渐放缓。沈丽杰(2017)城乡之间代际的流动性不平衡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根深蒂固。改革刚开始,城市是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而政府对乡村的资源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政府对农村资源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需要由乡村自己支付这一部分资金。相比而言,城市依托政府集中大部分的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和优质的人才,构建并完善了一代人的经济基础,而在政府对农村资源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农村想要构建并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并吸引人才的难度就相对较大。这种情况下长期以往,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不仅仅使这一代整体经济发展上滞后,对下一代人的发展更会将差距拉大。代际差距拉大的出现与代际人力资本的资本投入不平等紧密联系,衡量代际收入变动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社会层级之间的代际变动和社会代际收入的交付,体现了社会不同层级间的收入差距。在宏观的社会层面更详细地分析了城市化的发展对国民受教育作用的积极影响以及人口出生率与民受教育作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分析了受教育能力和社会资本对社会资本代际的作用。

要更优化的将社会上所拥有的可知量的机会资源按照合理等量的原则分配到限定领域的组织并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学者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代际收入的传导机制。减少贫困地区对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并且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教育事业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效果显著。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拉近城乡资源的差距,使乡村的人民能够享有和城市的人民同样公平的资源分配,是加强脱贫攻坚动力之要,也是深化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的重要手段。赵白歌(2016)在家庭人力资本的资本投入决策分析和代际人力资本下劳动力人才回报的大数据下,调查研究得出的中国代际家庭动态2015、2016 和2017 年的大数据情况中,利用回归方法比较的OLS,路径分析技术和量子回归方法对中国国民受教育程度和代际收入流动之间的区别联系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通过对代际收入弹性系数的研究表明(IGE),探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特点, 并测量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净影响”,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最终结果表明:与儿子相比,女儿在教育获得阶段更依赖于父亲收入对自己的教育投资,而在劳动力市场回报阶段更依赖于前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自身能力。而儿子更倾向于直接继续父亲的收入地位。杨亚平、施正政(2016)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已有的数据出发不断地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父辈的收入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可能决定了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此外,由于父辈自身收入的差异导致了其对子辈投资的差异,这也造就了代际收入的传递。

3 人力资本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

通过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教育人力资本与代际收入流动性之间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的。父辈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经历能够对子辈的学习之路产生正向引导或负向阻碍的作用。此外,父辈的受教育程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子辈教育投资的多少,这也间接地造成了了子辈间收入地差异。通过对前人文章的研读,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亲相同的收入组群;并且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还呈现两端收入组群的代际流动较为封闭,中间两个收入组群的代际流动较为活跃的特点。其次,与父亲收入这一先赋性因素相比,子女教育这一后致性因素对其收入的影响更大。此外,中国城镇居民子女,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其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有助于其进入最高收入组群。换言之,在中国城镇,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弱势经济地位家庭的子女实现经济地位的跃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最后,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教育促进收入的代际流动,削弱收入分配不公平在代际之间传递的程度,改善整个社会收入公平状况的功能日益增强。其原因可能在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育收益;高收入的新兴职业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要求;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后致性因素在个人经济地位实现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猜你喜欢
代际流动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流动的光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流动的画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