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思考

2020-03-02 22:26王金玲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政治

王金玲

(辽宁科技学院 外语系,辽宁 本溪 11700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总书记强调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石是“立德树人”。而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又一有力抓手。

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既可以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又能够拓宽红色文化传承途径,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深入反思,从而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1 高校思政教育传承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

1.1 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对于当前高校中大学生的年龄层来说,因为其生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休闲娱乐,都享有丰富的资源。对比在革命时期生长的人们,当代大学生并未切身参与到当初艰苦奋斗的进程中,对革命与建设历史的了解也不够深入,更多的是享受当前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1〕。所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红色文化便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能够认识到我国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历史。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的结合,也可以帮助一部分大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避免出现政治迷茫与思想信念动摇的现象,使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帮助大学生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

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民族独立,期间各界人士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在青年时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并且在今后参与工作过程中逐步付诸于实践。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之后,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红色文化非常有必要〔2〕。在教学中讲解革命事迹,让大学生了解现在得到的一切都是十分不易的,对于加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使大学生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为今后就业做准备。

1.3 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

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可以将党的创建、发展进程真实的呈现给学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方法之一,而红色文化也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素材。将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结合,在课堂上可以创建真实度高的历史文化氛围,选择与教学内容对应的红色文化资源,用于传承革命精神,期间也可以引入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建设精神与改革精神,从而形成思想层面的共鸣,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帮助大学生实现思想认知与理论知识的结合〔3〕。除此之外,红色文化中凝结了各个时期的精神理念,一方面可以体现时空的传承性,另一方面在红色文化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起到不断完善的作用,明确大学生今后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引导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在实践过程中践行思想政治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

1.4 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传统形式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对于思政课程的积极性也有所缺失,不利于思政教学的深入展开。在教学创新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思政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将教学方法创新,另一方面也有效拓宽了思政教育渠道,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状况改善,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当中〔4〕。

通过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结合,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也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素材。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红色文化的经典案例,讲解思想政治的基础知识,或者带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设置红色文化主题,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红色文化。与此同时,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两种形式的结合,有效提高思政教学的生动性,带领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当中,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主观能动性,利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1.5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要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教学人员在信息化时代下挑选最新内容作为思政教育知识点,可以凸显思想政治课程时代性特点。红色文化在思政教学中融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红色文化的核心为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思想理念,这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推动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期间采用红色文化的相关资源,能够拓宽思政教学范畴〔5〕。加强文化教育效果。

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其中红色文化是重要的载体,涵盖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透过红色文化可以了解新中国建设的成就。那么高校组织思政教学时,便可以通过红色文化来拓宽教学范畴。例如,教师可以在思政教学中宣传雷锋精神与长征精神,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教育而言,可以帮助其树立坚定的思想信念,拓宽大学生视野范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则可以拓宽传播渠道,获得理想的文化传承效果。

2 高校思政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建议

2.1 完善思想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展开,那么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传承,也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案例,引导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期间,便可以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入地理解。除此之外,对于思政教学内容的完善,也可以体现在教学活动当中。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除此之外,高校教学人员必须要对红色文化传承给予重视,在日常开展思政教学时,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当中渗透红色文化,将教学活动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承渠道,使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能够深入融合。

2.2 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

高校创建校园文化的目的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影响,同时也可以透过校园文化体现出高校办学的理念。一般高校传播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展板或者校园内的标语,利用这种文字宣传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为了能够使红色文化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也可以将其和校园文化结合,创建校园红色文化〔6〕。第一,在校园内创建红色文化的教育环境,立足于大学生视角选择可以被其接受的文化传播形式,将红色文化的魅力真正展现出来;第二,创新校园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例如可以在其中渗透信息化元素,在校园网站中宣传红色文化,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拓宽红色文化宣传范围,能够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上网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

2.3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

在信息化时代下,多元化的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尤其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对高校大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互联网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全方位渗透,其中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直接影响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思想观念,能够判断健康且有价值的内容。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可以在高校中组织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改变以往单一的传输基础理论这一现状。

为了能够调动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红色文化场所与景点参观,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例如我校利用地域优势,多次组织学生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重走抗联路等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将课堂上掌握的基础理论在实践中转化为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还原红色文化,是传承红色文化一种基础手段,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观能动性。

2.4 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法

高校教学改革进程中传承红色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保障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我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创新,结合红色文化特征与学生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传承红色文化,建成“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筑梦空间”红色育人基地,通过近四百平方米的史实浓缩,将东北抗联精神及内涵得以集中展示,潜移默化的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一方面达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目的,另一方面则优化红色文化传承效果。其中,播放一些红色文化主题的影像资料,通过视觉冲击优化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也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端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举措,在思政教育中融合红色文化,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拓宽文化传播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