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策略探析

2020-03-02 22:26苏天从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化培训

苏天从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 福州市 350117)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能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教育效果。高校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1〕,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有了全新的表现,其在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以保障信息化思政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带动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熟练使用新型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达到思政课应有的教学目标。

1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具体要求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在具备理论、科研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1 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高校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相结合产生的各种思想理论,这就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了具体要求。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外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其转化为思政课教学所需的知识内容和价值观,才能在课程教学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理论知识,带领大学生逐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指导大学生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同时,在教育信息化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正面临多样化的内容传播及多元思潮的影响,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思想观念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1.2 支撑信息化教学开展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能够支撑信息化教学开展的信息素养,才能正确分辨网络信息化环境中快速传播的多样化信息,并借助一定的信息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思政课教师还需具备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技能,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特征和生活习惯的需求。“00后”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已逐步占据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较依赖信息技术,对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着天然的亲和力〔2〕。由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信息素养是其满足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其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需求。作为思想理论价值观的传播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教会大学生正确分辨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此才能达到教育信息化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1.3 满足教学所需的思想道德修养

高校思政课不仅教给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还重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也是思政课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教育信息化视角下,大学生易于通过多种信息化途径接受社会多种思潮的影响,其思想道德品质易受到冲击,在树立优良品质时失去正确的方向指引,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对其进行道德引领,帮助大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并指引大学生了解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如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完成教学所需的思想道德修养,遵守教师准则和教学规范,以德立学。同时,思政课教师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还有助于发挥其以身作则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作用。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和为人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内在需求,能使其在日常教学活动和与大学生的交流中保持良好的作风,帮助大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2 教育信息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以满足开展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素养需求,是高校和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但由于教师教育理念、技能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导致产生一系列问题。

2.1 思政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不适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仍较为传统,与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适应,无法达到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需求,且制约其信息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仍将自己作为开展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将大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使大学生无法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的内容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标准为主,教学形式多为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如此便使思政课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固定化的教学程序开展,无法实现创新。传统教育理念不仅不符合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还会使思政课教师提升综合素养受到制约,教育理念指引下教师会形成特定的教育素养,且满足开展教育活动的素养在形成后难以发生改变,其深入学习、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其提升综合素养的难度。

2.2 思政课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钻研精神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向大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及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着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教学任务艰巨等现实困境,且大学生专业不一、学习个性突出,这导致思政课教师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其缺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及技能,导致其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难以得到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更新。在此基础上,加之思政课教师自身钻研精神的缺失,使其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理论知识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进程受阻,从而使教师的理论素养、信息素养及教学科研素养等都无法得到提升,影响其增强综合素养的进程〔3〕。

2.3 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综合素养的需求存在差距

当前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多集中于课标需求、教师从业职责等方面,培训形式也多为集中上课、专家学者向教师进行宣讲等,这与教育信息化环境对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的需求存在差距。一方面,高校为思政课教师开展培训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表现在资金、技术等支撑等方面,开展培训需大量的资金支持,教育信息化也要求培训中加入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设备,而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会严重限制思政课教师培训的成效。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对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创新,表现在培训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高校当前开展思政教师培训,主要内容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全新的时事政策和信息技术知识等内容未融入培训中,同时培训形式多以传统的知识、技能讲授为主,未采用信息技术丰富培训形式,如此便造成思政课教师消极对待培训,严重影响培训效果,通过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受到阻碍〔4〕。

2.4 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有待健全

当前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机制尚不健全,无法促进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高校对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内容较为片面,无法真实反映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效果及其信息化教学水平。当前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多以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对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主体单一,多以高校和专家学者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评价,帮助教师获得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指导,但未将学生、教师等纳入教学评价的主体,难以全面、真实、客观的反映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效果和水平,影响其综合素养提升的实效。

3 教育信息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策略

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中的问题,切实帮助思政课教师满足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需高校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

3.1 转化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思政课教师需要转化教育理念,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以信息化教育理念带动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5〕。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大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认知。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更习惯于从网络中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且养成了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表现在教育中即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更注重自身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为此,思政课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时将双方置于平等地位,通过平等对话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养成与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创新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6〕。综上,只有思政课教师养成与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才能提升包括信息素养、理论知识素养等在内的综合素养,满足时代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3.2 完善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知识体系

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思政课教师应完善自身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知识体系,能够仔细辨别巨量信息中的精华和糟粕,并为大学生正确认知网络中的多样化信息提供指导。同时,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需坚实的知识基础,只有思政课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其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开展思政课教学所需的多种学科知识,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历史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还应学习信息化环境下思政课教学理论知识的新变化,了解教学内容新的表现形式,并学习信息化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以提升自身知识体系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适应力,并为提升信息素养、理论素养奠定基础。

3.3 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体系

高校应为思政课教师提升综合素养提供坚定的支撑,创新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体系,全方位培养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首先,高校应充实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的经费,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培训提供支撑和保障。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培训,需要引入信息化教育设备,供思政课教师学习和使用。同时,高校聘请业内专家学者到校开展培训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其次,高校应对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进行创新。高校在设计开展培训内容时,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融入其他学科和信息化教学等相关知识,拓宽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面。最后,高校应创新对思政课教师开展培训的形式。高校要深入了解本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本校教师的培训形式,且在培训中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丰富培训形式,改变传统大课堂培训枯燥的局面,提高思政课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信息化的培训形式还能为思政课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3.4 健全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

要使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获得提升,高校还需健全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发挥以评促教的作用,从评价中引导思政课教师寻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及信息化的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在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将教学效果监测与信息化教学形式和实际教学内容等都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考察思政课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技能和水平,并从教学内容层面检测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从而全方位了解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要将大学生、思政课教师等纳入教师评价的主体,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以提升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将大学生纳入评价主体,能充分反映思政课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真实体验;将教师纳入评价主体,能使教师学会反思,对自己在课程教学中传授内容、设计形式等方面的效果形成全面的认知。此外,高校还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如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置动态监控系统,跟踪评价教师教学内容、形式及效果,以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有效性。

4 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影响下教育发展的新形态,高校思政课是我国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的重要责任,而高校开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养对思政课的育人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信息素养及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如此才能支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开展。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仍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需要进行提升,这就要求高校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转化教师的育人理念,重视信息化技术对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影响,优化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深入学习信息化环境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信息化技能,并完善教学评价内容、主体和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化培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思政课“需求侧”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