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竹枝词整理述论

2020-03-03 08:43樊国相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竹枝词编者

樊国相

(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1)

近三十年来,随着民俗学、文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国民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升级。竹枝词作为一种风土信息的文学载体,一座亟待发掘的传统文化宝库,逐渐成为学界收集与整理的热点。贵州竹枝词亦不例外。目前学界对贵州竹枝词的搜集整理,产生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成果。潘超等首次对贵州竹枝词做系统收集整理,所编《中华竹枝词》第五册“贵州”部分,收入17人19题竹枝词405首[1]。十年后,潘超等又在此基础上编成《中华竹枝词全编·贵州卷》,收入66 人69题竹枝词1 283首[2]。又十二年后,贵州文史研究馆在《中华竹枝词全编·贵州卷》的基础上,编成独立的《贵州竹枝词集》,正编收100人115题竹枝词1 774首,附录收19人20题有争议者130首[3]V。前辈学者对贵州竹枝词的收集整理历时二十余年,从发轫时的初具规模到现如今的蔚为大观,其间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不容置疑。然而古籍整理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故其中出现一些错误纰漏亦在所难免。故笔者于此谨就其最新成果《贵州竹枝词集》存在的问题略陈浅见,以期对贵州竹枝词的收集整理略有裨益。

一、贵州竹枝词收集整理现状述评

作为贵州竹枝词整理的最新成果,《贵州竹枝词集》(以下称《词集》)在《中华竹枝词》贵州部分与《中华竹枝词集·贵州卷》的基础上损益而成,因此最能反映贵州竹枝词的收集整理现状。是书较前作增补了贵州竹枝词数百首,删掉了前作部分误收诗作,纠正了一些文字标点错误,并大致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在收录规模、材料甄别、文字校正与编纂体例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收录遗漏

古籍整理者都希望能将整理对象一网打尽,但实际操作时却难免有漏网之鱼。《词集》收录规模较前作颇有增益,但漏收情况依然存在。究其原因,盖有数端。

1.因未见原本而漏收。古籍整理讲求实事求是,凡所涉材料均需如实说明来源,然《词集》编者有使用转手资料而未如实说明者。略举数例:

(1)张国华《兴义府戏灯》《兴义府傩戏》2 首,出处注为“张国华手稿《禹甸吟编》”[3]199。按:张国华《禹甸吟编》手钞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阅览室,另贵州省博物馆亦藏有龚正英先生转抄自国图者[4]。是书实有贵州竹枝词 350 首[5],《词集》漏收348首。《词集》所收2首盖辑自《中国戏曲志·贵州卷》[6]569,原在《禹甸吟编·贵州贞上》“兴义府”部分,未题作“兴义府戏灯”“兴义府傩戏”。

(2)洪饴孙《贵阳元夕灯词》1 首,出处注为“《青埵山人诗》卷三”[3]68。按:洪饴孙《青埵山人诗》卷三所载《贵阳元夕灯词》实为10首[7],《词集》漏收9首,所收1首盖辑自《中国戏曲志·贵州卷》[6]569。

(3)廖云鹏《七夕竹枝词》4 首,出处注为“《山花投戈集》手抄本”[3]202。按:“山花投戈集”当为“花山投戈集”,其载《七夕竹枝词》实为10 首[8],《词集》漏收6首,所收4首盖辑自《贵州历代诗选·明清之部续集》[9]393。

上述数例,设若《词集》编者能亲检诸书,则不至漏收竹枝词数百首。

2.因底本不当而漏收。古籍整理需选好底本。一般而言,底本选择宜早不宜迟,宜用全本而非选本。《词集》因底本使用不当,致使部分竹枝词漏收。略举数例:

(1)陈熙晋《之溪棹歌》52首,出处注为“《增修仁怀厅志》卷八”[3]91,并于题下注云“光绪《增修仁怀厅志》所收此组诗多有讹夺,今据道光《仁怀直隶厅志》改”[3]83。按:是组诗更早载于道光《仁怀直隶厅志》卷二十《艺文》,共60 首[10]。道光《志》为陈熙晋任仁怀直隶厅同知期间主持修撰,《词集》未据此早出可信者为底本,致使漏收8首。

(2)黎恺《次平樾峰太守〈橡茧词〉》3首,出处注为“《黔诗纪略后编》卷十八”[3]152。按:是组诗最早载于郑珍《播雅》卷二十一[11],另载于黎恺《石头山人遗稿》[12],共10首,《词集》漏收7首。

(3)王锡晋《黔苗竹枝词》15 首,出处注为“赵杏根选编《历代风俗诗选》”[3]249。按:是组诗《历代风俗诗选》编者未注明出处[13],笔者所见实出《国闻周报》1935年1月12卷4期,共32首[14],《词集》漏收17首。

以上数例,设若《词集》编者选择可靠文献底本,则不至漏收竹枝词数十首。

3.因翻检疏忽而漏收。贵州竹枝词的收集需翻检大量文献,而翻检文献时如稍有不慎,则易将近在眼前的宝贵材料遗漏,《词集》编者有因翻检疏忽而漏收者。略举数例:

(1)《词集》自《仁怀历代诗钞》收入何梦花《仁怀竹枝词并序》31首、赵敦彝《己丑饥馑竹枝词》10首[3]252-256;297-298,却漏掉同书赖云九《竹枝词》50首、毋重光《仁怀王知事政绩竹枝词》14首、刘莘园《仁怀新竹枝词》4首、赵敦彝《端午杂咏》5首[15]。

(2)《词集》自《桐梓历代诗集成》收入令狐堃《播州竹枝词》27首[3]241-244,却漏掉同书同作者《西州竹枝词》6首、《竹王祠竹枝词》3首、题为“无题”的竹枝词30首以及《黔阳杂歌拟古竹枝体》20首[16]。

(3)《词集》自张元埙《还读斋诗稿》收入《时事杂咏》68首[3]282-289,然是组诗实为99首,《词集》漏收31 首;另同书尚有《农村即事(竹枝词)》20 首[17],《词集》亦漏收。

上述数例,设若《词集》编者翻检时稍加注意,则不至漏收竹枝词百余首。

(二)错误收录

古籍整理应认真甄别材料真伪与归属,切忌因贪多务得而以假乱真,然《词集》存有误收十余首非贵州竹枝词的情况。

(1)黄庭坚《竹枝词》(一片望帝花片飞)3首[3]1。按:是组诗所涉地名,“哥罗驿”旧时为哥罗蛮地,北宋时属黔州,即今重庆市黔江区;“摩围山”在黔州州治彭水,即今重庆市彭水县;“鬼门关”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北三十里巫峡,均与贵州无关。另黄庭坚于宋绍圣二年至元符元年(1095—1098)谪黔州,元符元年至三年(1098—1100)谪戎州(今四川宜宾市一带),足迹均未涉及贵州[18]70-85。

(2)黄庭坚《竹枝词》(南窗读书声吾伊)3 首,出处注为“《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五”[3]2。按:是组诗别本题下注云“元祐三年秘书省作。元忠,名朴”[19],足见其作于黄庭坚元祐三年(1088)任职秘书省时,与序中所云“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诸语合,其创作当在宋都汴京,内容与贵州无关。

(3)黄大临《题哥罗驿竹枝词》2 首,出处注为“《全宋诗》”[3]2。按:黄大临为黄庭坚之兄,是诗原本附录于黄庭坚《山谷集》中,旧时诸本皆作1首,观其韵脚“蛮”“山”“关”“间”可知。《词集》不循旧本,将其拆一为二。另诗题“哥罗驿”旧时为哥罗蛮地,即今重庆市黔江区;诗中所及“鸦飞不到山”,在黄氏贬谪之地戎州境内,即今四川宜宾市江安县一带[20],亦与贵州无关。

(4)龚诩《竹枝词》1 首[3]3。按:龚诩之父曾因获罪充贵州五开卫(今贵州黎平县)戍卒,故史家皆以龚诩为贵州五开卫人;然据《野古集》卷首《野古集年谱》所载,龚诩本人其实从未踏足贵州[21],是诗具体内容亦与贵州无甚明显关联。

(5)花杰《元夕观灯词》6 首[3]69-70。按:诗中有“东华尘上还风月”句,“东华”即东华门,旧时指宫城东门;又有“阊阖天门十二通”句,“阊阖”“天门”均为旧时都城城门别称。是均足证是组诗所咏为清都北京元宵灯会,与贵州无关。编者以花杰为贵州贵阳人,遂误收是组诗于《词集》之中。

要之,《词集》误收竹枝词虽数量不多,但黄庭坚6首、黄大临2首、龚诩《竹枝词》1首的误入,将贵州竹枝词创作的历史上限大约上提了400~200年,会对后学认识贵州竹枝词发展史形成严重误导。我们能理解《词集》编者希望贵州竹枝词史源远流长的美好愿望,但古籍整理还是应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

(三)重复收录

古籍整理忌重复收录,然《词集》有重复收录而不自察者。

(1)《词集》收张国华《黎平刺绣》1 首,出处注为“《黎平县志》”,其文云:“五色纱牵绸锦成,挑鸾刺凤画楼人。女儿未解挑梭技,日坐红楼绣手巾。”[3]198《词集》另收张国华《全黔风俗竹枝词》,其“黎平府”部分第六首云:“色纱牵洞锦成,挑鸾刺凤画栖人。女儿未解抛梭技,日坐红窗绣手巾。”[3]192按:二诗实为1 首,前者盖引自后者,唯文字略有出入。

(2)《词集》收民国无名氏《仲家》1 首,出处注为“吴泽霖、陈国钧主编《贵州苗夷社会研究》”,其文云:“婚嫁原来是仲家,也通媒妁也行茶。夜晚又向西邻卧,连续三年才坐家。”[3]298《词集》另收黄晋明《贞丰州竹枝词》八首,其第六首云:“新妇行年二九差,也通媒妁也行茶。夜阑翻向西邻卧,还有三年再坐家。”[3]151按:二诗实为 1 首,前者盖引自后者,旧时学者引书多凭记忆,故引文与原文略有不同。

(3)《词集》收朱凤翔《古州杂咏》1首[3]93,与所收龙绍俭《古州午日咏》第二首[3]322文字全同。按:二诗载光绪《古州厅志》卷十下《艺文志》,题为“古州午日”,作者题为“龙绍俭”[22];另载于光绪《黎平府志》卷二下,题为“古州杂歌并序”,作者题为“顾㥫纯”[23](“顾㥫纯”生平无考,当为“龙绍俭”之讹)。光绪《黎平府志》同卷同页前有朱凤翔《黎阳竹枝词》9首,故《词集》编者将《古州午日》误入“朱凤翔”名下,遂至重复收录与一诗两作者的问题。

此类错误,若编者稍加注意并作前后比照,则庶几可轻松避免重复收录。

(四)窜改原文

古籍整理的基本目的与原则,是要尽量保持文献原貌。然《词集》有以改动非竹枝词原文以充作竹枝词者,有增删竹枝词原文而未做说明者,问题较为严重。

1.窜改原文,以非竹枝词者充作竹枝词

(1)邹一桂《相见坡》3 首,出处注为“李宗昉《黔记》卷四”[3]20。按:是诗确出李宗昉《黔记》卷四[24],另载邹一桂《小山诗钞》卷五《筑籁集》[25],原诗为1 首。《词集》编者为使其符合竹枝词七言四句形式,遂将其一分为三,并将最后六句“回头相见不足奇,去去忽然还对面。山坳固麦趁泉流,山前果瓮人不休。人不休,鹃啼鹧叫蜒风秋”径直删去“去去忽然还对面”“人不休”二句。

(2)谢三秀《蛮娃曲》4首,出处注为“道光《贵阳府志·余编》卷十六”[3]305。按:是诗确出道光《贵阳府志·余编》卷十六,另载《雪鸿堂诗搜逸》卷三[26],原诗均为1 首。《词集》编者为使原诗符合竹枝词七言四句形式,遂将原诗一分为四。

2.增删竹枝词原文而未做必要说明

(1)《词集》有改动诗歌原题而未加说明者。如《词集》收李樾《太平阳戏竹枝词》2首,出处注为“《遵义府志》卷四十六”[3]47。按:原道光《遵义府志》卷四十六《艺文五》所收题为“太平阳戏”[27],《词集》径增“竹枝词”三字。又《词集》收蒋攸铦《黄平即事二首》,出处注为“《黔轺纪行集》”[3]66。按:《黔轺纪行集》所收原题“暮抵黄平即事二首”[28],《词集》径删“暮抵”二字。凡此虽影响不是太大,但亦显得不够严谨。

(2)《词集》有径删竹枝词原文未说明者。如《词集》收易凤庭《黔苗竹枝词》18首,出处注为“双保《铁若笔谈初集》卷二”[3]155。按:原诗前有易氏小序以说明其创作之由,《词集》径删而不加说明;另每组之第二首后均径直删去原文“女”字[29]。又《词集》收陆次云《夜郎竹枝词》2首,出处注为“《全清词》顺康卷”[3]9。按:是组诗最早载陆次云等编《见山亭古今词选》卷上,原文为4 首,每首2 句,《词集》合4为2,且将其中“竹枝”“女儿”[30]等夹注径直删去。

(3)《词集》窜改原文最严重者,当属《榕江山歌》32 首。是组诗出民国李绍良纂《榕江乡土教材》,《词集》窜改原文达数十处。如第11 首,《词集》作“什么肚里有牙齿?什么肚里有眼睛?什么东西寡吃草?什么吃草又吃根?”[3]294原文作“请你听,说你听,什么东西肚里有牙齿?什么东西肚里有眼睛?什么东西寡吃草?什么东西吃草又吃根?”[31]《词集》删改原文以合竹枝词七言四句形式。又第27、28 首,《词集》作“一杯酒来是新春,春来花开笑盈盈。表姐好似新春样,红红绿绿果爱人”“打扮一身多伶俐,蓝是蓝来青是青。表姐饮干这杯酒,荣华富贵盖全城”[3]296。原诗实为1首,作“一杯酒来是新春,春来花开笑盈盈。表姐好似新春样,红红绿绿果爱人。打扮一身多伶俐,蓝是蓝来青是青。不是为妹夸讲你,巧手难绣二花针。表姐饮干这杯酒,荣华富贵盖全城”[31]。《词集》拆一为二,且删去“不是为妹夸讲你,巧手难绣二花针”二句,又以别字“讲”代“奖”。凡此不一。

此外,《词集》还存在少量张冠李戴、文字辨识、标点断句的错误。如杨慎《播南吟》7首,出处注为“《桐梓县志》卷十九”[3]301。按:是组诗最早出刘瑞《五清集》卷十六《外台稿》,共10首[32]。后杨慎等编修《全蜀艺文志》,选录其中7 首[33]。民国《桐梓县志》编者不察,遂将其归至杨慎名下。《词集》沿《桐梓县志》之误,张冠李戴并漏收3首。又如《词集·附录》收李台《兴隆杂记》17首,其第14首作“二月春芜茁嫩苗,卢家赤脚满山椒。乳浆甜蕨堆盘滑,不数江莼并海瑶”,注文作“奶浆菜名海瑶,玉珧柱也”[3]313。按:注文标点当作“奶浆,菜名。海瑶,玉珧柱也”。“奶浆”即诗中所云“乳浆”,为贵州山野间常见野菜,又名米浆菜、米汤菜,以其茎叶折断后有乳白色液体溢出而得名,其嫩叶可食用,口感微苦而营养丰富。“海瑶”,即海产贝类闭壳肌制干后的海鲜食品,又名玉珧柱,盖以其形质类似玉柱而得名,以富于营养而著称。是二句盖咏黄平州土产奶浆菜和蕨菜,诗人以为它们虽口感微苦而营养丰富,毫不亚于江南的莼菜与沿海的海瑶。《词集》编者未明其义,故标点断句错误。

综上所述,作为贵州竹枝词收集整理的最新成果,《贵州竹枝词集》既存在少量重复收录、张冠李戴、误识文字及标点错误等一般问题,也有不少收录遗漏、错误收录乃至窜改原文等严重问题,这些都将大大影响其学术价值与可信度。

二、贵州历代竹枝词整理的几点建议

(一)《贵州竹枝词集》产生不同问题的原因

《贵州竹枝词集》之所以产生上述程度不同的问题,主要是因为:

1.古籍整理在客观上确为艰难之事

对于早已定型成书的古籍文献,我们据其不同版本进行整理,其中涉及的文献数量通常不会太大;而贵州竹枝词的整理盖系“无中生有”,需从明、清、民国海量文献中辑出。这些文献散布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将其搜罗齐备自非易事,故而存有漏收等问题在所难免。另外,即便我们大量罗致到相关原始文献,又需从浩瀚文海中将贵州竹枝词逐一钩稽,偶因翻检疏忽以致漏收亦在所难免。又海量文献有刻本、抄本、影印本、复印本、整理本之别,其中并不都清晰如画,故仅文字辨识、标点断句等基础工作,就已大为不易;至于同一文献,又有版本先后、优劣之分,从中甄别筛选并妥加利用,更是难上加难。

2.未严格遵循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

如古籍整理需尽量选择可靠底本,然《词集》编者有不少使用选本而非全本,用晚出本而非原初本,甚至用转手材料以充原始文献的情况,致使出现收录遗漏、重复收录、张冠李戴等问题。又如古籍整理应尽量保持文献原貌,如需改动则要进行必要说明,然《词集》编者在整理过程中多处窜改原文而未加说明,其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又如文献出处注引本应尽量规范翔实,以利读者按图索骥,然《词集》注引不甚详实规范,文末亦未附征引文献目录,实难让人放心使用。

3.未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技术

在网络资源技术极为发达的当下,古籍文献数字化的进程正快速推进,许多原本深藏秘府的珍稀文献,现在可以一键追踪甚至轻松获取,这就为古籍整理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词集》编者于此似乎并未充分加以利用。如《词集》有录自张国华《禹甸吟编》竹枝词者二首,如能利用中国知网、读秀等网络资源平台顺藤摸瓜,自会找到龚正英先生《张国华及其〈禹甸吟编〉》一文,再循此文指引,自能找到张国华《禹甸吟编》一书,则数百首竹枝词就不会漏收。实际上除了少量珍稀文献外,多数载录贵州竹枝词的古籍,均可通过各类网络资源技术相对轻松地获取。

(二)贵州竹枝词收集整理建议

基于前述贵州竹枝词收集整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至少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要制订更为完备精密的文献收集方案,尽可能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技术,通过“竭泽而渔”式的全面搜索,完成对贵州竹枝词“漏网之鱼”的收集。

贵州历代竹枝词的保存,首先是各种规制宏大的单行本,如张国华《贵州竹枝词》、毛贵铭《西垣黔苗竹枝词》、刘韫良《牂牁苗族杂咏》之类,因其影响巨大而备受关注,故而整理者通常不会将其遗漏。除此之外,贵州历代竹枝词的保存还主要依托四类文献:

(1)贵州历代方志与各地文史资料。这就需要利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34]《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35]《贵州古籍联合目录》[36]等为指引,全面翻检贵州历代省府州县志。这些方志多已辑入大型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余者散存于国家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博物馆等处,获取难度不是太大。又竹枝词本是风土信息的文学载体,因此在翻检各类方志的过程中,要在兼顾整体的同时,将重点放在《风土志》与《艺文志》等部分的翻检上。此外,还需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各地州市县出版的文史资料与方志,其中亦存有为数不少的竹枝词,通过网络资源技术获取也相对容易。《词集》于此用力最勤但仍时有遗漏,故仍有部分潜力可以挖掘。

(2)客籍文人与本土作家诗歌别集。对于客籍文人别集,应以《贵州历代职官一览表》[37]等为指引,弄清历代有哪些客籍文人进入贵州并有可能写下竹枝词,继而依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存目丛书》《明别集丛刊》《清代诗文集汇编总目录索引》[38]《贵州古籍联合目录》《黔南宦游诗文征》等为指引,找到相关诗人别集并进行全面翻检。对于本土作家别集,则需以《贵州古籍联合目录》《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等为指引,重点对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博物馆、遵义市图书馆、贵州大学图书馆、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进行实地访查,辅以《黔南丛书》等较易获取的大型网络电子图书进行全面翻检。《词集》于此用力还不太够,如汇集客籍文人别集170 余册的《黔南宦游诗文征》就未涉及,故应是今后重点挖掘的目标。

(3)近现代贵州各类谱牒与图书。对于前者,应尽量根据《贵州古籍联合目录》等为指引,结合当前贵州各地家族尤其是文化家族的族谱家谱的发掘整理成果,进行全面搜讨翻检;对于后者,要将重点放在清代各种《百苗图》的访查和翻检上,因为部分《百苗图》如《黔省诸苗全图》[39]就附有七言四句题图诗,其形式、内容、风格与同期各家《黔苗竹枝词》并无二致,故当亦在贵州竹枝词的收录范围之内。《词集》于谱牒已有涉及,然于各种《百苗图》缺乏关注,故此处尚有不少潜力。

(4)晚清民国时期各类报刊。自晚清时期中国步入近代化进程以来,报刊就逐渐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应利用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近代报刊库等数据资源库与平台,全面检索当时可能载有贵州竹枝词的各类报刊,尤其是《申报》《国闻周报》《边铎》《贵州文献季刊》等著名报刊。《词集》编者于此未能关注,故此处也有不少潜力。

如能按照上述路径进行系统搜讨,则所得贵州竹枝词虽不敢保证“收罗毕备”,但也至少可以做到“大体无遗”了。

2.要严格按照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甄别筛选,确定可信可据的文献为底本,在尽量保持文献原貌的基础上,依次进行文字校识、标点断句以及数字化处理等基础工作。

关于材料甄别,既要根据竹枝词的发展历史,弄清其正体与流变诸体的关系,尽量统一前后收录的标准,将竹枝词与非竹枝词区别开来,还要从作家经历、竹枝词在别集中的位置(尤其是以时为序编排的诗集)、诗歌内容(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地名、民族、历史、风俗、语言等)等角度,将贵州竹枝词与非贵州竹枝词区分开来。唯有如此,方能囊括真材料而摒绝伪材料,以免标准不一与真伪杂糅。

关于文献底本,如同一竹枝词有多种文献载录者,我们需弄清各种文献版本的流变关系,尽量以早出本、善本、全本为底本,以晚出本、选本等为参校本,以此保证收录文本的可靠与正确,避免竹枝词作者的张冠李戴,并尽量校正其中可能存在的文字讹误。如底本文字漫漶或为手抄本,应认真谨慎地做好文字辨识工作,避免因辨识不力而导致文字讹误。

关于文字整理,我们应尽量保持文献原貌,避免任意删改原始文献;如实在需要改动,则应进行必要说明。应坚决杜绝因主观上的贪多务得而擅自窜改非竹枝词文献以充作竹枝词文献的情况。因为漏收尚可补遗,窜改实则影响太坏。此外还应在读懂竹枝词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施以现代标点,尽量避免低级的标点断句错误。

关于文献注引,应尽量做到翔实规范,这样可以说明引录文献来源,更有利于读者按图索骥;最好能够在书末附上征引文献目录并说明其版本信息,以方便读者核实原文与放心使用。

要之,唯有严格遵守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以进行文献收集整理,则所得贵州竹枝词庶几有据、可信而便用。

3.要在前述收集校点贵州竹枝词的基础上,将整理工作深入拓展到作者考证、编年笺注等层面。

古籍整理的目的,既是要借助现代技术以保存古代珍贵文献,更是要为当代读者提供阅读使用的便利。因此收集文献、甄选材料、文字识校、标点断句等,仍只是古籍整理的基础工作而远非终结。尤其是像贵州竹枝词这种包含古代贵州大量风土信息的特殊文献,即便是专业学者在利用解读时也会困难重重,因此对其进行作者考证、编年笺释等深度整理势在必行。

关于作者考证,我们要依据各种正史传记、个人行状、年谱序跋、墓志碑铭等原始文献,结合当代学者的有关研究考据成果,简要展示诗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历,其中既要包括姓名字号、生卒籍贯、科举仕宦、交游著述等基本信息,更要重点揭示他们在贵州的经历或与贵州的关系,如此方能清晰呈现诗人创作竹枝词的立场和动机,为深入研究贵州竹枝词提供资料与线索。

关于诗歌编年,首先,贵州竹枝词的编年是可行的,因为多数作品可依据诗人在贵州的活动履历、诗歌别集的编排顺序、诗歌文本的内容等进行准确系年;少数不能准确系年者,也可以根据诗人生活的时代、诗歌文本的内容、载录文献的成书时间等进行大致推断。经过编年整理的贵州竹枝词,将不再是杂乱无序、难以利用的材料拼凑。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清晰展示贵州历代竹枝词的发展历史,而且可以通过贵州竹枝词发展史这“一斑”,进而窥测贵州诗歌史、文学史、民族史乃至整个贵州史的“全豹”,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至于对贵州竹枝词的笺释,就文献整理本身而言,它可以全面帮助我们甄别材料真伪,校正文字错误,保持文献原貌,提高文献整理的整体质量。如张国华《全黔风俗竹枝词》原文为手抄本,其“都匀府”部分第三首,《词集》作“七里山下七星潭,风急涛翻气肃然。寻得仙源人去后,随波上下只渔船”[3]186,表面看去全无问题。然笔者在注释该诗的过程中,发现“七里山”当作“七星山”,《词集》编者以“星”“里”手写形近而误识。七星山,旧都匀府治城北山名。乾隆《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都匀府·都匀县》云:“七星山在城北七里。拱列如七星,内有洞,梯石而下,如闻风雨声。初甚纡暗,行数武,便得平地极宽。中有潭,风急涛骇,寒气逼人,隐有一船随波往来,人不能近。”[40]这类错误唯有通过笺释方能发现和解决。就其功能价值而言,准确的笺释既可帮助普通读者扫清阅读理解的时代隔阂与文字障碍,又可为专业学者省去搜讨原始文献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对于贵州竹枝词的普及传承与深入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在学界普遍重研究而轻整理的当下,古籍整理作为学术研究中最不起眼的环节,常被视作人人可参与的、低技术含量的、甚至是费力不讨好的形而下工作,致使一些不辨文献真伪、不分版本优劣、杂凑文献资料、匆匆一点而过、错误纰漏频出的“伪整理”蔚然成风。但笔者始终认为,古籍整理作为学术研究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需要整理者具备专业扎实的学术素养,需要遵循严格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需要在默默无闻的同时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很难想象,如果文献整理这块不起眼的基石出现了松动,美丽的学术研究大厦还能做到岿然不动。贵州竹枝词的传承与研究,也需建立在坚实的文献整理基础上,然而如前所述,这项工作并未大功告成而是仍然“在路上”。所以我们唯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技术,严格遵循古籍整理学术规范,汲取前辈学者的整理经验与教训,依照“辑录→校点→编年→笺释”的顺序,扎实深入地开展文献收集与整理的工作,才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完备规范、准确可信、利读便用的贵州竹枝词文本。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竹枝词编者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书法《竹枝词》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编者语
《竹枝词两首》其一
编者语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古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