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3-03 17:51房凌晖左承基郑下平叶玉松潘林燕
时代汽车 2020年22期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需求导向岗位能力

房凌晖 左承基 郑下平 叶玉松 潘林燕

摘 要:以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岗位能力为切入点,分析了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的内涵,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开展了研究。立足于学生培养质量提高,提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并从改革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改进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手段、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创新训练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岗位能力 需求导向 汽车服务工程 专业教学改革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Focused on Demand for Job Competency

Fang Linghui Zuo Chengji Zheng Xiaping Ye Yusong Pan Linyan

Abstract:This essay probes into the job competenc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guided by job competency, and investigates the demand for job competenc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Based on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measure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on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major.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revolve around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anging the training mode,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mproving experiment teaching,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deep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training.

Key words:job competency, demand-oriented,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當前,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后市场潜力巨大,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攀升。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汽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企业经营模式变化加快,汽车服务市场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新形势下,部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到岗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岗位适应期长,对新技术、新业务接受较慢,创新实践能力较弱等“水土不服”的情况,有的甚至在经过较长时间岗前培训后仍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能力目标要求,不得已换岗或离职。因此,开展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缩短到岗适应期,实现由学校到职场的快速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内涵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根据汽车服务行业岗位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学生未来职业能力成长要求,确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素,并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采用各种专业培养手段,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既精准分析汽车服务行业的实际岗位能力目标需求,又兼顾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既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又具有很强的职业发展潜力,做到岗位能力匹配和职业发展前景完美结合。

3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

为了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更加精准,能快速适应行业社会发展,具备更强的职场竞争力,我们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主要岗位能力。

3.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掌握汽车技术、汽车服务、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在汽车服务行业从事汽车检测维修、汽车营销、汽车鉴定评估等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3.2 汽车服务行业主要岗位能力要素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汽车服务企业的汽车检测维修、汽车营销、汽车鉴定评估等岗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人员主要从事汽车故障的诊断维修的技术和管理工作,需要具备车辆性能测试、分析汽车技术状况、故障排除的能力。汽车营销岗位人员从事汽车销售服务、品牌市场宣传、营销策划工作,需要具备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4S店运营与管理能力。汽车鉴定评估岗位人员主要从事二手车收购、销售、置换、拍卖、租赁等工作,应具备汽车技术状况鉴定、汽车价值评估、二手车交易实务的能力。

4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我校实际,结合其他相关高校的经验,我们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围绕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系统地开展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4.1 改革培养模式

我校从2019年开始实行按学科专业大类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前两学年按学科大类培养,学习相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第三学年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课程体系。“三平台”指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通识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2个模块,打牢学生科学文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增强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大类教育平台面向专业大类内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体现多学科交叉的共同基础课程,包括大类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2个模块。专业教育平台则包括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2个模块。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宽口径多元化培养,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4.2 优化专业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达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专业方向课程是学生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保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点,围绕汽车服务行业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鉴定评估三个主要岗位的能力需求,我们对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原则是“强化专业核心,优选专业方向”,以实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毕业生的岗位能力。

建立了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在内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确定了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与鉴定、汽车市场营销与策划、汽车4S店运营与管理等十几门课程为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课分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评估与鉴定、汽车市场营销与策划等培养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为专业限选,其它课程由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知识需要进行任选。

4.3 改进实践教学

汽车服务工程是面向汽车后市场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方能满足岗位能力的需求。我们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将专业实验实训与理论课程分开,独立设课;加强实践教学,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践学分;减少演示验证性的实践内容,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内容,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本技能实践、综合应用实践、创新设计实践三个部分。基本技能实践包括构造演示与原理验证模块、拆装实训模块、检测仪器和专用工具使用模块;综合应用实践是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包括性能检测模块、故障诊断及排除模块;创新设计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汽车服务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减少原理演示和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的教学模式,有效突出了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4 创新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传授为主动追求能力提升,我们结合汽车服务行业工作岗位的特点,对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与鉴定、汽车市场营销与策劃等部分专业理论课采取案例式、项目式授课模式,在课堂上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业务开展融合为一体,在知识讲解中融入汽车服务岗位业务特点和流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培养锻炼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教学,采取开放专业实验室、创新实践教学手段等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开放了部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和设备条件,通过预约的方式,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锻炼实践技能。在拆装实训中,一些复杂的步骤和细节容易搞错,我们引入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多媒体视频掌握关键步骤的操作要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虚拟实验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我校建设开发了发动机构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该平台应用打破了硬件条件对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5 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是提高学生岗位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搞好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基础上,与相关汽车服务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能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锻炼培养。我校先后与安徽倍斯特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瑞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作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场所,对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4.6 加强创新训练

作为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开展智能车设计、汽车拆装等校内竞赛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各种创新训练竞赛活动,营造创新实践氛围、提高创新实践意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近年来,围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我们在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手段、校企合作、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本专业学生先后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多次获奖,岗位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锻炼。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以汽车销售、汽车维修、二手车交易等企业为主,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跟踪反馈,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知识全面,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到岗后经过短暂培训, 能迅速适应不同岗位任务的要求,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总体评价很好。

项目基金: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8jyxm0099)

参考文献:

[1]方健,甄国红,邵芳.双融入式”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2):35-38.

[2]任立民,贾丝雨.浅析德国职业教育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借鉴意义[J]. 内燃机与配件,2018,(24):221-224.

[3]邹爱成,王群英,王国富.基于弹性订单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6,(2):134-135.

[4]李鲲,李红波,赵焱.基于CDIO理论的“前厂后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2018,(7):73-74.

[5]曾鑫,邱翠榕,李蓉,刘志君.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及培养定位研究—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2018,(2):19-20.

[6]肖生发,邓召文,康元春.构建汽车服务工程特色专业的主要途径与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231.

[7]王普.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调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124.

[8]姚层林.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时代汽车,2018,(12):63-64.

猜你喜欢
汽车服务工程需求导向岗位能力
应用型本科工程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企共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