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的培养重在历练

2020-03-04 05:25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良性勇气尝试

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赵 郡

何为“自信”?在心理学中,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对特定情境能力的评估。自信与否,描述的是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自信心是人体验成功后的良性情绪,越来越多的良性情绪逐渐形成一个人较为稳定的性格倾向,使个体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一个自信的人首先是自珍自爱的,感受到被爱的人才能学会爱自己。对于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关注,感受到父母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其他什么附加物。

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中,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鼓励孩子更多地体验挑战与成功,不断觉知自己能行,自信心自然会随之增长。以下做法可以尝试:

1.悉心指导,真诚鼓励。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能自己走路尽量自己走,自己吃饭而不是父母追着喂,上幼儿园后练习自己洗袜子、洗澡、洗内衣,学龄儿童放学后主动写作业、承担家务等。父母负责技术指导、真诚地鼓励和及时肯定,让孩子有机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对孩子而言,“我能做!”比任何奖励都更能有效地积累其内心的能量。

2.密切关注,支持陪伴。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父母应肯定孩子敢于尝试的勇气,可以借用伟人故事激励孩子,引导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信任中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当孩子遭遇失败时,父母不妨鼓励孩子:“没关系,咱们再试试!找对方法,你一定行!”切莫打击孩子或说丧气话。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专心听孩子述说,并适当帮着出谋划策;孩子克服困难或摆脱苦恼后,父母及时送上真诚的鼓励与肯定。

3.适时鼓励,适当表扬。孩子成功时,父母可以适时给予鼓励与肯定,但切忌过度表扬,避免孩子做事情的内在动机被过度外化,也避免孩子经不起失败。父母应重点关注孩子的态度和表现,孩子年幼时以鼓励与肯定为主,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逐渐渗透人生道理,使孩子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表扬孩子的时候,可以当着孩子的面骄傲地讲给朋友听。这样的做法,通常比直接夸孩子效果还要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才会越来越坚实。

人的自信心通常来自于一次次成功的体验,来自于不断发现“我可以!我能够!我行!”我们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放手鼓励孩子去做,并适时进行技术指导。孩子做得越多,能做得就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不拘于一时的宠溺保护,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其受用一生的自信与勇气,才是真正的爱之深、谋之远。

猜你喜欢
良性勇气尝试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寻找勇气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勇气何来?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