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免疫疗法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2020-03-04 07:21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乳分泌物无菌

接受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概率较高,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产儿由于口腔自净能力低,口腔黏膜薄嫩,易受损伤和发生局部感染,因此做好机械通气患儿口腔免疫干预十分重要。口腔免疫疗法指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的初乳(通常为0.2 ml),涂抹于患儿的口腔两颊, 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达到免疫效果。初乳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因子和免疫制剂, 可提供抑菌、杀菌、调节免疫、抗感染等保护作用[2]。为此,本研究观察口腔免疫疗法对早产儿VA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出生体质量1.5~2.5 kg;出生后24 h内入院;需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所有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存在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严重的心脏病等),且预计存活时间<7 d;母亲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即不能提供初乳者,患有活动性结核、艾滋病、肝炎,正在接受放射性治疗或化疗,母乳检测巨细胞病毒(CMV)阳性;患儿存在本次入院期间需进行外科干预的疾病[3-4]。剔除标准:中途退出放弃研究者。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1:男22例,女18例;胎龄29~37周,平均 (34.22±1.56)周;体质量1.3~5.2 kg,平均(2.69±0.45)kg。对照组2:男20例,女20例;胎龄28~38周,平均(34.36±1.42)周;体质量1.2~5.1 kg,平均(2.70±0.41)kg。试验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29~38周,平均(34.61±1.44)周;体质量1.4~5.0 kg,平均(2.68±0.47)kg。3组患儿性别、胎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0例患儿均经气管插管接Stephanie小儿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静脉营养、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措施;由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取半坐卧位,抬高暖箱或者调高抢救台床头30°,根据患儿情况吸痰,规范吸痰流程,严格执行手消毒[5]及无菌操作原则。2 h为患儿翻身、叩背1次,患儿取俯卧位通气,必要时应用新生儿面罩制作的叩背器为其叩背;2 h添加1次湿化水,每天更换湿化罐与湿化水,其中湿化水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每2 h清除1次患儿呼吸机冷凝水,同时放置含氯消毒液(500 mg/L)的冷凝水收集桶,加盖;每天擦拭抢救台、监护仪、暖箱以及呼吸机等设备 ,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次;留置胃管患儿,必须2 h及鼻饲前回抽胃内空气,避免影响通气效果、发生胃食管反流等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6]。

对照组1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2采用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均由护理人员洗手后应用无菌棉签蘸取0.9%氯化钠溶液或5%碳酸氢钠溶液擦拭患儿口腔;擦拭顺序:颊黏膜、牙龈、硬腭、舌面、舌下;每3 h 1 次,持续 72 h。

试验组给予口腔免疫疗法:护理人员洗手后从冷藏室取出储奶袋,使用1 ml注射器抽取 0.2 ml 初乳 ,放置于室温条件下 5 min,使用低负压将早产儿口腔淤积分泌物轻柔吸出,然后取初乳0.2 ml,用无菌棉签蘸取初乳擦拭口腔,擦拭顺序:颊黏膜、牙龈、硬腭、舌面、舌下,每3 h 1 次,持续 72 h。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者口腔护理72 h后口咽部分泌物及气管导管分泌物阳性率,以及口腔感染率、VAP发生率。口腔感染:参考《实用口腔内科学》,口腔黏膜有水肿、红斑、鹅口疮、溃疡、水肿、糜烂则判断为口腔感染。VAP[6]:若体温高于37.5℃,胸片有新的或进行性肺浸润,肺部可闻湿啰音,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检出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或者葡萄球菌等),WBC>10×109/L,CRP>8 mg/L即可诊断。患儿上机1 h内、72 h后及撤机时采集口咽部分泌物、气管导管分泌物,应用一次性无菌咽拭子擦拭咽部深处分泌物,应用无菌吸痰管,于下呼吸道取分泌物,采集完成20 min内送检,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操作下完成[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多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3组患儿细菌培养情况比较 试验组口咽部分泌物阳性率、气管导管分泌物阳性率分别为2.50%,2.50%,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细菌培养情况比较 例(%)

2.2 3组患儿口腔感染、 VAP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口腔感染、 VAP发生率分别为2.50%,2.50%,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儿口腔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新生儿VAP是有创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常见院内感染 ,严重影响新生儿远期和近期的预后[8]。相关研究[9]发现,口腔定植菌群是引起VAP的重要病原菌来源。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未发育完善且分泌较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发生局部感染,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儿无法经口哺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患儿口鼻腔对细菌的天然屏障作用,因此对机械通气患儿进行有效口腔干预,可减少或预防VAP的发生。常规口腔护理液包括0.9%氯化钠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通常根据患儿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10]。初乳口腔免疫疗法指新生儿生后48 h内,使用无菌棉签蘸取初乳对其进行口腔护理,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达到免疫效果[11-12]。初乳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新生儿机体免疫力[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口腔免疫疗法 患儿口咽部分泌物、气管导管分泌物阳性率及口腔感染、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国外学者Lee等[14]对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每2 h 1次口腔涂抹初乳并持续48 h,干预后6 h定量检测了尿液和唾液中sIgA、乳铁蛋白及其他免疫物质的含量,均有所增加。赵学佳[15]研究也显示,初乳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管饲喂养早产儿的口腔清洁度更高,口腔致病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更低。目前国内外对初乳口腔免疫疗法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在试验过程中初乳应用计量准确度尚无法得知,同时由于缺乏对母乳喂养量与混杂因素控制;国内相关性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初乳口腔涂抹免疫效果针对性研究较少,因此可加大研究样本,通过严格对照试验证实初乳口腔免疫疗法的益处。

综上所述,早产儿应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可降低其气管导管分泌物、口咽部分泌物阳性率,有效预防VAP、口腔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初乳分泌物无菌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