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0-03-04 02:54
教育观察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物学理性

杨 荣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第二中学,云南大理,672600)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是指学生经学科学习渐渐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念、健全品格以重要的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涉及的内容繁多,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等,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解有关的知识、了解相应的研究方法,养成批判性思维品质,秉承尊重事实的原则以及理性思维精神,关注科学技术同社会的关联,进而培养利于个人终身发展的基本技能。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目标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成为课程以及教育目标制订的关键性依据。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都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借助课本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生学习生物的过程也属于探索生命现象及相关联现象的过程。通过培养生命观念素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发展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遵循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情境,通过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以及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生物学概念,初步构建生命观念,积极探索生命活动形式,形成和谐生命观。[1]

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时,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实践应用等知识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呼吸作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如果学生联想到人类的呼吸,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双方之间的关联性、差异性。通过思考,学生能深入洞察自然界最常规的物质改变跟能量转换规律,从各种思维角度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内涵,在较高层面感受生命世界及生命现象。生命观念是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教师应该在教学课本的基础上科学地构建知识框架,进行逐层分解、比对等,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最后树立起生命观念。

二、构建完善的理念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学生通过探索及实践,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科学思维素养,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掌握和深入理解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实践方法。[2]科学思维的内容较多,包括归纳概括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推理思维等能力。如果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能力,就能够有效整合生物学科中繁琐的知识内容,让自身的学习具有规律性。

例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章节有阐述细胞中糖类跟脂质功效等的相关内容,学生经过学习,能够为未来学习细胞的结构等知识奠定基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践,获得较丰富的学习经验。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提出关于粮类食品的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让学生列出已掌握的糖类的分子式并分析其共通点,最后给学生发放写有单糖、二糖、多糖等类型的表,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种类和功能等。在此环节,学生可发散自身具备的科学思维,遵循已知的生物学规律,探究有关生命现象的机制,运用所学知识阐释生命活动现象,客观审视生物学社会议题。

三、生活与教学完美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生物学属于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生命科学的关键体现,而且生物学知识具有的极强的实践性特点,是激励学者投身于研究事业的重要因素。[3]高中时期学习的生物学课程,深刻影响着学生未来如何构建专业生物学知识架构体系和养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知识理论相对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取联系实际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的。近些年的高考题不仅注重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还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对社会责任的考查,这在往年的试卷中很少见。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再只侧重对生命观念的考查,还从能力立意、社会责任方面进行考查。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环境”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短片,如动物界、植物界及人类社会生活的美好图像,与人类非法滥捕滥杀,人类活动致使气候变暖、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水土流失等影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任何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一个基因库也就消失了,它的各种潜在价值将不复存在。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确每个人都应自觉承担责任、维护大自然的正常秩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四、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因生物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果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生物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从而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多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突破现有阻碍,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且激发出科学探究意识。[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全面掌握生物学探究方法,通过与生物学科亲密接触,建立起初步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再向外延伸自身的各项能力。

例如,对于染色体一节的知识,学生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先把显微镜下果蝇的染色体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染色体的组成情况。然后,教师再发放果蝇雌雄染色体的卡片,让各个小组组内模拟,探讨并构建雌雄果蝇体细胞与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模型。组内交流的问题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大小等,学生通过探究方案分析并论证问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倾听以及沟通交流,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领导能力、发言能力,对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五、培养理性思维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理性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不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注重讲解,加强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学完生物知识之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并不能获得同步的发展。[5]因此,学生遇到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别提将所学知识、思路灵活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忽略了理性思维核心素养在生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应该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发展理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遇到事情时不急躁、不冲动、不感性,并通过理性思考、理性处理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帮助学生领悟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例如,对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了解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过程,认识转基因技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能够依照人类的意愿生产出相应的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核心素养。但是,转基因技术利弊共存,可能导致基因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师可以此教导学生遇事要多方面思考判断,将问题考虑周全,避免单一思考,把理性思维当作一种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六、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策略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解“人类遗传病”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建立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有关遗传病的实际案例的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述一些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列举见过的遗传病。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体验。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本质,在教学目标中融入核心素养,循序渐进地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等内容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联系课本内容探究这三种运输方式。之后,学生可以主动到讲台上讲解,由此形成平等的、探究性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对正确的观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的观点也要及时帮学生纠正,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满足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将更愿意在课堂上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核心素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革新思想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案,让学生在高效课堂模式中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参照国家对培养高素质高中学生的标准,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掌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方法,科学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正确生物观的树立,能够让学生保持生物学习的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生物学理性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