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趣水墨画创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0-03-04 02:54张晓怡
教育观察 2020年19期
关键词:意趣水墨画金鱼

张晓怡

(上海市秋萍学校,上海,201308)

水墨画讲究意趣,教师对儿童进行水墨画教学时要以意趣为核心。意趣的要旨是顺应儿童的天性,根据儿童的兴趣,以儿童的视野观察生活、选择创作的具体内容,并以笔墨的形式抒发儿童的内心感受、展现儿童的精神世界。教师注重引导儿童将眼前的客观的物象与主观的审美、水墨技艺与思想感情默契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儿童在教师创造的笔墨意趣中感悟美丽生活。教师将绘画技艺、创意与情感融合,将不断促进儿童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儿童视野下的水墨画世界重在体验感悟,所以,教师可以采取“欣赏名作”“直面生活”“线描写生”“水墨创情”“分享交流”五大策略,通过意趣定物、创意思维、情感投入、细微观察、大胆写生、水墨翻绘、展示评价等具体步骤进行水墨画教学。2020年元旦佳节期间,笔者设计并尝试了主题为“佳节游金鱼”的水墨画创作教学一课,现以此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儿童意趣水墨画创作教学的实践与成效。

一、教学第一环节:审美欣赏,体会寓意

教学策略运用:向经典致敬。

水墨画是我国最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不仅能利用高超的笔墨技法将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描述出来,给人们以良好的意象想象空间,而且这种意象效果还能使人们产生丰富的遐想并在意象中感受到作者所描述事物的美感。体会这些美感是人们领会水墨画意象的基础,因此,在儿童意趣水墨画创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其能体会和认识水墨画的意象及寓意,以更好地进行水墨画创作。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可以选择我国历代著名的水墨画名家的经典作品对儿童进行教学,让儿童向经典致敬。本次教学致敬的大师是近代画家吴作人,吴作人的水墨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创作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儿童展示和介绍吴作人的生平、创作风格及各类作品,特别是其水墨画作品,让儿童领略其墨迹神韵。

本次教学的经典画作是吴作人的《金鱼图》。首先,笔者引导儿童欣赏、品味大师的线条与用墨。吴作人所作金鱼,用笔独到,造型忠实于物象,少用浓墨,适当添入淡墨,表现的金鱼神态真切,兼具形态美与动态美。然后,笔者引导儿童鉴赏其意境构思。吴作人的《金鱼图》构图新颖,留白处不着一点水墨,但河水涟漪、清澈之态尽在画中。最后,笔者让儿童说说吴作人《金鱼图》的主题及所画金鱼的寓意。金鱼作为吉祥之物,在丰年佳节里往往被作为祈福之物,而在平常的日子里,也以其生机与活力展现生活之美,这表现出画家把美好心愿融于画中的奇妙构思。教师以此引导儿童欣赏审美、体会寓意,让儿童在体会鱼水情趣中激发自己创作金鱼图、表达心中愿望的兴趣。

二、教学第二环节:观察金鱼,线描写生

教学策略运用:向生活取经。

水墨画创作属于艺术创作,纵观既往著名的水墨画家创作的画作,内容多是山、水、鸟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说明艺术创作多来源于生活。对于年龄尚小、对事物特征认识尚不充分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多地观察生活中实物的特征,这样才能为其水墨画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否则便是胡乱描绘,难以达到良好的创作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多观察生活,向生活取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鉴于美术教学课时有限,此教学环节的观察任务可以提前布置,让儿童走进生活。仍以上述吴作人的《金鱼图》为例,笔者在引导儿童欣赏和了解到水墨画的艺术美感后,激发了儿童的创作兴趣和热情。接下来,教师便是引导儿童如何进行水墨画创作。教师让儿童先独立观察学校或家里鱼缸中的金鱼,大致了解金鱼的形状结构、生活习性。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儿童再次走出教室观察金鱼。学校行政楼一楼大厅有三个并排的大鱼缸,其中一个鱼缸饲养着形态与颜色各异的金鱼,儿童在教师的带领下再次观察金鱼,加深对金鱼的感官印象。教师与儿童一同观察,并用问题启发儿童:金鱼的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是怎样的?金鱼的形状及构造又如何?观察结束后,教师可以把一个小鱼缸搬进教室,让儿童从各自的角度再次观察金鱼并归纳金鱼特征,包括金鱼习性、游姿规律和形状结构。等学生对金鱼的特征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再用“怎样画金鱼”“怎样将心愿融于画中”这两个问题启发儿童进行金鱼创作。

此环节的第二步是教师示范,主要是金鱼线描写生技法的传授。由于儿童之前未接触线描写生技法或刚刚接触线描写生技法,在学习初期不知道如何进行线描写生,因此,教师要对儿童进行必要的金鱼线描写生技法的传授。教师用小鱼缸里的鱼做样本,在抓住金鱼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夸张表现,基于儿童年龄特点以及金鱼特征创作必要的作画口诀:中锋一笔画鱼背,勾出两圈画鱼眼,添上两横画嘴巴,一横转折画鱼肚,身后三笔画鱼尾,三笔大小生美姿,身上加鳍把方向,水中游鱼有生机,生活有鱼更美好,笔中画鱼放梦想。教师利用歌谣式的作画口诀,不仅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达到意趣教学的目标,还能促进其掌握画金鱼的技法。

此环节的第三步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的示范作品,并让儿童熟记“画金鱼口诀”。在儿童独立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可叮嘱儿童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示范作品进行临摹,而应通过审美表现和情感表达,让审美、情感与眼前的金鱼完美地融合,明确自己眼中金鱼所要传达的寓意及童真、童趣。儿童只有根据自身所思、所想,将自身认为的金鱼形态描绘出来,才能激发创作意识,否则就是千篇一律的模仿。

三、教学第三环节:水墨翻绘,笔墨意趣

教学策略运用:向艺术家学习。

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指导儿童在金鱼写生稿的基础上,把写生稿翻绘成水墨画。指导这一环节时,教师不可急于求成,应让儿童明白“像艺术家那样创作”的真义。再次以吴作人的《金鱼图》为例,教师要让儿童明白,作画时应以抓住金鱼形态特征为基础,既注重神韵的表达,又注重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

此教学环节重要的一步是写生稿翻绘水墨画。教师进行“写生稿翻绘水墨画”示范操作时,可以先在自己的金鱼写生稿上示范翻绘,然后再选择一至二位儿童的金鱼写生稿进行示范。教师先示范用墨线勾勒金鱼外形,再示范用墨色渲染金鱼神韵。在用墨线翻绘写生稿时,教师依然可以边念画金鱼口诀边进行示范,以达到让儿童熟记口诀的目的。

此教学环节的最后一步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地进行金鱼写生稿翻绘,要求儿童既按照画金鱼绘画口诀进行翻绘,又要参照自己观察到的金鱼实像,翻绘出自己眼中、心中的金鱼形象。此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儿童掌握笔墨技巧,体验水墨之美。除规范用笔和最常见的用画笔作画外,教师也要鼓励儿童尝试采用其他作画方式,如身体(包括手肘、手指、脚趾等部位)着墨、口咬笔等,以及应用水墨画其他的表现手法,如泼墨游戏,让儿童在多种作画方式中、泼洒中发现水墨之美。在儿童完成金鱼水墨画之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儿童像艺术家那样题字落款,或以此确定作画主题,如有的儿童以“我家的鱼缸”“聊天的金鱼”题字落款。由儿童的题字落款可以看出,水墨画创作充满了儿童情趣。

四、教学第四环节:展示交流,反思评价

教学策略运用:让儿童自己成为画家,自己成为评论家

教学评价亦是水墨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既往的教学评价中,多是由教师担任教学评价的主体,这不仅导致教学评价缺乏必要的客观性,也不利于师生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难以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将教学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儿童,让儿童自己成为画家,成为评论家。

此环节的第一步是,儿童完成水墨画作品后,教师应当堂在班级进行中展示和评价。教师先让儿童自己上台,展示并评说自己的画作。张同学以“我家的鱼缸”为题,评说自己的金鱼画:“鱼爸爸和鱼妈妈的用墨浓淡较为均匀,鱼宝宝的用墨显得较为模糊,自己以后还要多多练习,掌握用墨的技巧。”曹同学以“聊天的金鱼”为题,评说道:“自己的金鱼线条较为流畅,但用墨上浓墨显得过重,影响了整个画面的均衡感。”武同学的“鱼乐图”则是一群金鱼在水草间嬉戏,他评说道:“自己没能表现出金鱼的动态,所有的鱼显得缺乏活力。”儿童自我展示和自评完毕,教师再针对部分画作让儿童展开互评,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像评论家那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此环节的第二步是,教学之后,教师先把所有儿童的作品都放在班级专栏里展示,要求儿童观看后评出优秀作品,且写出三条以上较为充分的理由。然后,教师再把评出的优秀作品拿到学校画廊里展示,让所有师生都能欣赏,或是把优秀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开辟的“金鱼水墨画作品”专栏里,在网上展开点评活动。

“让儿童自己成为画家,自己成为评论家”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不限于一次两次水墨画教学,它是一个连贯性的过程。“佳节游金鱼”的水墨画创作教学收获众多儿童金鱼水墨作品,既丰富了水墨画创作教学的内容,也丰富了儿童“成为画家”“成为评论家”的素材内容。

综上所述,“佳节游金鱼”水墨画意趣创作教学的实践成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成效有儿童多幅“金鱼”水墨画作品,并通过班级专栏、学校画廊及学校网站展示出来,使之成为学校水墨画教学成果的一部分。隐性的成效是培养了一大批儿童水墨画创作爱好者,推动了学校水墨画教学的进程和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意趣水墨画金鱼
可爱的小金鱼
牡 丹 (水墨画)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小金鱼
小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