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策略

2020-03-04 02:54吴怀美
教育观察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资源信息技术

吴怀美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小学,江苏南京,211806)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教育迅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对于小学阅读课程教学来说,信息技术应用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比如帮助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当前各小学需要对小学阅读课程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优化策略,提升小学阅读课程教学的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阅读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阅读课程教学中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虽然在促进阅读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信息技术过度使用

当前,小学阅读课程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踪迹,比如借助互联网渠道获取更多阅读资源、依靠智能评估系统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等。从效果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尤其是教师,不需要再为寻找阅读资源煞费苦心,也不需要再担心评价不及时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1]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把控程度,如果过度使用就会带来很多不良结果。比如,在阅读课程中,学生通常是使用手机或者电脑进行阅读或资源搜索,如果长时间如此,不仅会影响学生视力以及大脑发育,还可能因为学生缺乏自制力而沉溺于网络。这要求教师在阅读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使用信息技术,减少过度使用情况。

(二)教师作用被弱化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角色正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这意味着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提供了支撑,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有的教师却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无论是编写教案还是批阅作业都是完全依靠相关信息手段。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但如果超出一定限度,教师就会因此而变得懒散、不积极。在小学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协助性工具,而教学方式、育人理念等均需要教师主动创新、积极传达,否则就会使教学水平停步不前,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师生互动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研究内容,而从研究结果来看,提升师生活动效果除了革新教学理念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人文性更强的课堂氛围。[2]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设计出多种教学项目以及开发出更多教学方式,但是这些内容都需要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看似与从前无异,可实际上已经在这些电子设备的影响下越拉越远。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教师却没有作答,而是让学生发送电子信息,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极大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阅读课堂需要充满人文性,如果让科技性更强的信息技术占据主导,就会使阅读课堂的价值大打折扣。

(四)阅读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从理论上分析,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为丰富阅读资源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但从实际情况看,随着阅读资源的丰富,一些难题也摆在教师面前。比如,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阅读资源的整合,可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整合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样,不仅没有使阅读教学实现有效衔接,反而造成阅读资源的浪费,极大降低了阅读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需要做好规划,不能漫无目标地进行资源搜索。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阅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阅读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对其进行优化,促使信息技术在小学阅读课程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小学阅读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其目的是方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信息素养较低,在没有完全理解信息技术内涵和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就盲目使用,以致出现如没有摆正信息技术位置、轻视信息技术作用、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等问题。[3]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熟练度,以制作出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另外,学校还需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来强化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促使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小学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课程需要学生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保障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能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阅读内容进行处理,使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文字、学习普通话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经验,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动态图片、音频或视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这样,还能够帮助学生纠正自身的普通话发音,保障小学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很多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可以深入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还能筛选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避免不良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课程的不同特点,充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筛选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小熊住山洞》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制作相应视频文件或声音文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一些和这一篇课文相关的资源,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让学生理解小熊一家从不砍树的原因,从而感受生态环境的美。再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提到的空隙这一段的内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四)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对于小学阅读课程教学来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平等和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向教师反映自身遇到的问题。其次,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信息资源,选择合适的电子书籍进行阅读。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资源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