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学分层作业
——让每个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

2020-03-04 02:54孟玉梅
教育观察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数学

孟玉梅

(如皋市白蒲镇新姚小学,江苏如皋,226511)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及课后学习巩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传统的作业形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比如过于机械单一、一刀切现象严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等等。数学教师也意识到这些弊端带来的消极影响,但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教师并没有积极地改变这一现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我们对数学作业进行了精心设计,从分层设计作业入手,给学生呈现一个内容丰富、五彩缤纷的“作业超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数学作业有所收获,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

一、设计数学分层作业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困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从一星级基础题到二星级尝试题,再到三星级拓展题,最高级为四星级思维冲浪题。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作业超市”就初步建成了,学生可以到“作业超市”去做他们能力范围内的题目。这对数学学困生来说是一个福音。他们在完成基础题的情况下,自由选择是否要挑战下一关。“作业超市”既不做硬性规定,也没有强人所难,这样才能够减轻学困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做作业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积极自觉地完成作业。教师为这些学生设计的作业内容基本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从而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改变了学困生自卑的心理状态。这部分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教师给予他们深入学习的动力,也改变了他们自卑的心理状态。当然,他们完成作业后,教师的分层评价措施也要及时跟进,可以用星级晋升的方法,如攒星换物(攒够一定数目的★,换免作业卡、机会卡、选位置卡及其他奖品),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有助于激发优等生写作业的创新性

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除了关注一部分学困生,还要提升优等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部分学生在“作业超市”选择作业时,应将三星级的拓展提升题和最高级的思维冲浪题视为必选项目。教师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给他们能进行拓展和延伸的机会。对于三星级的拓展提升题和最高级思维冲浪题,教师应尽可能设计一些创新性和开放性的题目,甚至可以把数学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整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这些创新性作业的设计,教师能够进一步调动优等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有助于实现厌学学生写作业的可能性

在农村地区,有部分学生受一些特殊因素(如留守)的影响,常常出现厌学的情绪。他们的学习习惯比较差,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是他们的硬伤,这更加重他们的厌学心理。有的学生干脆视作业如无物,找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来搪塞、糊弄教师。这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任何的兴趣,学习态度也存在一定问题,且这种散漫很容易影响到班级的其他学生。“作业超市”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

教师用心设计分层作业,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可操作性强的题型,让厌学学生在“作业超市”里也能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作业,让他们只要动手尝试就能摘到数学鲜美的果实。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的跟进评价和适当的奖励措施尤为重要。对于这部分缺乏关爱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表扬,或者直接给予物质奖励。物质奖励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在激发厌学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兴趣、转变他们的厌学情绪和状态方面有促进作用。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后,教师后续再加强引导,鼓励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择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跳一跳去摘果子。这样,改变他们的态度,提高他们的能力将成为可能。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设计作业首先需要教师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他们的理解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基础知识掌握,等等。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作业,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吸收知识。

(二)明确每一道题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要达到的目标

教材中提供的练习题大都具有因材施教的价值,是教师分层设计作业的很好素材。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弄清楚每一道题对各层次学生来说将促成什么样的练习效果。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适当加工一些基础题目,或换一换,或变一变,延伸拓展,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有效题型。

(三)作业设计灵活,注重学生发展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学生对应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足够灵活,既立足于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作业。

三、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一)作业设计既要体现分层原则,又要做到统一规划

分层作业讲究的是教师对作业的分层设计,但又不是单纯的分层设计,而是既体现分层原则,又做到统一规划。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罗列几个分层的作业,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就会让学生很盲目,或倾向于完成一些容易或偏难的题。这也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层次安排。这个层次安排既要有科学性,能让学生信服,又要有可行性,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层次,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然后,教师再设定统一的任务,做到分层有理、规划统一。换句话说,作业设计有基础知识部分,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作业设计有拓展能力部分,要求能力比较强的一些学生完成。基础部分重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部分重在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填写数据的基础练习,再适当安排一些拓展延伸和实践类的题目。

(二)分层作业尽可能新颖,贴合农村小学生生活

为了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尽可能地贴合小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生活。通过实践发现,如果教师设计的题无法吸引小学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作业完成的效果就不会很理想。而且,教材里练习题的假设条件多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多数农村小学生并未接触过因为他们,所以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理解题目的意思。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生活情景或生活特点完善作业内容的设计,让设计的作业的题型或者作业的形式丰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最小公倍数”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练习:“一位同学的奶奶拎了一篮子鸡蛋想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两个拿,这一篮子鸡蛋就多会出一个;如果是三个三个拿,鸡蛋也会多出一个;如果是四个四个拿,鸡蛋还会多出一个;如果是五个五个拿,鸡蛋仍然会多出一个。那么,这位同学的奶奶最少送了几个鸡蛋给他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问题的描述进行了改变:“这一篮子鸡蛋,如果是三个三个拿,就少两个;如果是四个四个拿,就少三个;如果是五个五个拿,就少四个。”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计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作业设计要满足学生渴望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作业分层设计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有一点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和重视,那就是层次较低学生的自尊是否会因此受挫,或者是否会受到其他人的歧视。一般情况下,成绩优秀的学生普遍能得到教师、家长和其他学生的青睐和认可,对他们来说,教师分层设计作业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但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或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要多一些。这时,教师应牢记作业分层设计的初衷,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换言之,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他认真、努力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和其他学生就应该给予他认可和赞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持满足学生渴望被尊重的需求的原则,既合理、科学地设计分层作业,又及时调整学生作业评价的标准,让层次偏低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并重获学习的自信。另外,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继续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要小而细,既符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又契合学生预计到达的发展高度,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和动力,满足学生渴望自我实现的需求。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首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他们的现实情况和心理需求的数学作业,因为这样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其次,作业设计要坚持统一和分层结合的模式,既能给学生指明方向,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学情变化及时转换层次和调整作业难度,设计一些开放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作业中学到知识,获得自信,全面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数学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