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让”巧“引”,打造数学活力课堂

2020-03-04 07:32崔永德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渗透策略教学理念

崔永德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通过“让”课堂时间、“让”思维空间、“让”学习过程,来“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动力、系统建构,实现数学课堂的“真让巧引”,打造富有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渗透策略

“让学”是指将课堂时间、学习机会让位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思”是指通过点拨、启发等手段,激活学生课堂学习思维,改善学生日常学习方式。将“让学引思”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有意识地创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实现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系统建构。

■一、让课堂时间,引自主学习

一節数学课堂的时间仅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知识演绎的时间越多,也就意味着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越少。教师精简教学环节设计,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必要的感知素材支持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层层递进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新知。

教师不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适当穿插留白设计,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反思课堂学习成果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数学学习意识。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在新知演绎环节将小数的加减运算与整数的加减运算进行比较,留出适当的课堂时间供学生类比学习,探究二者运算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加减运算中“数位对齐”的基本法则。课堂总结环节,教师给出“11.3+2.9=40.3”“10.68-6.8=10”的错误运算后进行留白,观察学生能否及时发现这些错误,加深学生知识理解。教师合理减少课堂教学的思维干预,以留白的形式触发学生主动思维,往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效度,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教师给学生预设更多学习时间,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时空条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一旦变成了学习习惯,其训练价值会更高。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都巧妙地穿插了留白设计,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课堂时间思考小数加减运算的核心属性,归纳总结其中的计算要点。而且通过规避陷阱、解题纠错的教学设计,强化了学生对小数加减运算的认知印象,提高了学生运算思维的灵活性。

■二、让思维空间,引探究动力

数学课堂的“让学引思”教学模式,需要为学生“让”出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多角度、深层次地看待数学知识。教师在留白思维空间时要把握好教学尺度,给予学生恰当的数学思维指导,为学生课堂探究学习点明思维方向,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清晰、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

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教学都具备一定的延续性,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认知经验迁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动力。例如,“周长是多少”小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周长”概念的具体含义,联系上一小节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特点,将课堂探究活动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周长概念内涵与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特点,分析归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小学生在数学新知学习中并不是“一张白纸”,很多已有知识基础都为学生理解数学新知提供了思维生长点。为给学生提供更多认知成长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实物,利用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进行相关操作,并做具体展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一些实物。如课桌面,这是长方形,学生利用直尺进行测量,找出计算需要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周长结果。

教师根据教材编排设计,着重强调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特点两个核心概念,接着让出思维空间,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明确的探究方向下,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总结出正确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实物展开数学操作,给学生提供探索的动机,学生在主动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更为立体而鲜活。

■三、让学习过程,引系统建构

数学学习是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会在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时,不断产生新的感悟、质疑、思辨,这些思维成果都是学生系统建构数学知识的有效支撑。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独特的认知理解,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全面性,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节资源,活用这些教学细节,发散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发放了平行四边形卡片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但从学生学习表现来看,部分学生采取对同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拼接的图形转化方法,总是拼不成长方形图形。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操作过程,很快就能够用两个形状相同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图形转化,帮助学生走出认知误区,找到正确的推导方法。学生在裁剪、拼接过程中逐渐进入学习状态,顺利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相关认知。

教师观察学生探究学习过程,在学生陷入思维定式后,适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重新思考平行四边形如何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形,将学生思维引向不同的图形素材灵活运用上,使学生及时转变思维方式,绕开认知误区,准确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教师示范操作很重要,学生模仿意识也很强,这是重要的教学契机。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示范操作进行相关引导,其助学效果就会更为显著。

■四、让训练设计,引实践探索

在数学训练设计环节,教师需要建立“让学”思想,让学生参与训练任务的设计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学力基础、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设计训练内容时,教师需要有分层教学意识,为不同群体学生配设不同的训练任务,以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应想办法吸引学生参与训练内容设计,近距离了解学生学习实际,以提升训练设计的适合度。

训练题目信息资源极为丰富,教师让学生进入训练设计时,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题目,需要根据学习理解情况,自行创设训练题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历练效果。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特殊任务:根据学习情况,结合教材相关练习,自行设计一组训练题目。学生听说要自己设计训练题目,都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教师做出具体的要求,对题目难度、深度和展示形式等方面都给出具体规划。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很快就有了题目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对这些训练题目进行筛选,确定了几个小组单元,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单元进行训练操作。如第一小组:有一个梯形,其下底长为18m,上底长是下底高是上底长的2倍,求梯形面积。从这个题目设计情况来看,这个小组设计的内容难度系数是比较高的。第二小组:有一个梯形,下底为8cm,上底为6cm,高为7cm,计算其面积。从这个小组内容设计可以看出,其难度系数是比较低的,适合学困生来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展开训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让学生参与训练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训练题目有不同难度系数,适合不同群体学生来操作,简单一点的给学困生,有一定难度的给学优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这样的设计具有针对性,也能够引发学生实践探索的主动性,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帮助。

“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更加契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和数学学习能力,能够为学生深度学习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教师要正确解读“让学引思”理念内涵,拓宽课堂教学设计视角,借助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真正将教学主体让位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多维度的数学学习活动,从而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渗透策略教学理念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让学引思”与小学语文阅读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