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毒论、毒病与治疗特色概述

2020-03-05 17:56庞宇舟
广西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壮医病机气道

黄 安,庞宇舟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壮医毒论是壮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医药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壮医药挖掘、整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壮医毒论、毒病及治疗特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壮医毒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壮医毒病防治特色也进一步凸显,现将壮医毒论、毒病及其治疗特色概述如下。

1 毒邪源于内外,分为有形无形——壮医毒论病因观

壮医理论奠基人黄汉儒教授指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伤害致病为依据和标志[1]。毒邪并非人身素有之,皆由自然界气候、环境异常生成,或毒物、毒药、饮食损伤所致,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可分为无形之外毒、有形之外毒、无形之内毒、有形之内毒四大类。

无形之外毒,如痧毒、风毒、湿毒、热毒、寒毒等,多由自然界所化。《廉州府志》记述:“大抵岭南春夏多南风,秋冬多北风,反则是雨,故凡疾病多起于风。”[2]《广西通志》记载:“李侍制曰:春夏雨淫,一岁之间,蒸湿恒多,衣服皆生白醭,人多中湿,肢体重倦,成脚气等疾。”[3]《上思州志》所载:“界极边之区,山荒土薄,一岁之间暑热过半,五六七月岚瘴更盛,热病甚多。”[4]由此可见,风毒、湿毒、热毒均为岭南地区常见毒邪。痧毒则是一种暑湿、痧雾、秽浊之气夹杂而生之毒邪。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寒毒本不多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设备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不少人嗜食冷饮,久处空调房内成为习惯,寒毒因此也成为壮族地区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有形之外毒,如蛇毒、虫毒、食毒、药毒、矿毒、水毒等,均来于自然界中。壮族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有毒动物、植物和矿物等。

无形之内毒,如情志毒等多由情志不畅所化。情志不畅,则易出现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人气失和,导致人体三气运行失调,产生疾病。

有形之内毒,如痰毒、瘀毒、浊毒等,多由外邪入侵,或脏腑内伤,或跌打损伤所产生,亦为病理产物之一。

2 有形之毒易伤三道,无形之毒常阻两路——壮医毒论病机说

三道即谷道、气道和水道,是人体开放的三条通道,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脏腑相连。有形之毒侵袭人体,多由三道而入,如误食毒药、毒食、毒水等,毒邪由谷道而入,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谷道疾病的症状;痰浊之毒阻于气道,易伤肺脏,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气道疾病的症状;内生浊毒流注水道,易犯肾脏、膀胱,可出现尿浊、尿血、尿痛、阴部瘙痒等水道疾病的症状。

两路即龙路、火路,是人体相对封闭的两条通路,有干线,有网络,遍布全身,内连脏腑,外达体表,既是人体“嘘”(壮医对气的称谓)、“勒”(壮医对血的称谓)运行的通道,也是毒邪进出人体的通路。无形之毒侵袭人体,多由两路而入,且易瘀阻于两路,如风毒、湿毒、热毒袭人,多从人体体表的龙路、火路网络而入,邪滞两路,则皮肤可出现丘疹、水泡、感觉异常等龙路、火路疾病症状;人体情志不畅,“嘘”“勒”运行失调,瘀阻于龙路、火路,易引起人体或天气不降,或地气不升,或人气不和,从而导致三气不能同步,可出现情绪低落、多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龙路、火路疾病症状。

3 内治解毒去其病因,外治解毒引毒外出——壮医毒论治疗原则

毒邪为病,病情复杂多变,但总不离乎一个“毒”字,毒邪既是致病原因又是发病机要。因此,临床上治疗毒病,重点着眼于解毒,采用相应的内服、外治手段,遵循内治解毒去其病因,外治解毒引毒外出的“内去外引”治疗原则,便能使毒解病愈[5]。

毒邪袭人,或伤三道,或滞两路,致使三气运行失调,脏腑功能受损。毒因不同,所致毒病亦不同,针对毒病之“因”,内服壮药汤剂消除其病因,则毒病的发病机制自然就被阻断。如湿毒病患者,感受湿毒后头身困重、倦怠乏力,可通过内服方药,去除湿毒之邪,使毒去病愈。

人体龙路、火路遍布全身,内连脏腑,外达体表,既是“嘘”“勒”和精、津等营养物质输布滋养脏腑骨肉的通道,又是毒邪进出人体的通道。因此,通过药物或非药物刺激的外治方法,直接作用于龙路、火路在体表的网结,疏通龙路、火路,给毒邪以出路,可以达到直接引毒外出,同时又能调整“嘘”“勒”和脏腑功能,恢复天、人、地三气的同步运行,从而达到治病目的。如痧毒引起的头晕头痛、胸脘胀闷等,可采用壮医挑法和刮法,直接从体表引毒外出,使毒排病愈。

4 以致病之毒命名,按毒侵部位划分——壮医毒病分类与特点

壮医毒病是指由毒引发或以毒为主要病因的一大类疾病。壮医毒病的命名具有岭南民族特色,传统上,壮医以致病之毒来命名疾病,现代壮医则根据毒邪侵袭三道两路的不同对毒病进行分类。壮医对疾病的命名,不仅体现了壮族对毒病病因、病机的深刻认识,而且也是一种最直接、明了的归纳疾病的方式。

传统壮医毒病分痧毒(病)、瘴毒(病)、蛊毒(病)、风毒(病)、湿毒(病)以及寒毒(病)、热毒(病)、无名肿毒(病)等等类别,有些毒病下面又包含许多更为具体的甚至十分形象的病症名称。如痧毒(病)有热痧、寒痧、蚂蟥痧、标蛇痧、红毛痧、闷痧等不同;瘴毒(病)有青草瘴、黄茅瘴、冷瘴、热瘴、哑瘴、烟瘴、岚瘴、毒气瘴等不同;蛊毒(病)又有虫蛊、食蛊、水蛊、气蛊等不同;风毒(病)包括的疾病更为广泛,有36 种风和72 种风之分。临床上,痧毒(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胀累,倦怠无力,恶心厌食,胸背部透发痧点,或吐或泻,或唇甲青紫等;瘴毒(病)发病急骤,症若伤寒或疟疾之类热病;蛊毒(病)主要表现为抑郁、恐惧、妄想、幻觉等精神状态失常,或极度消瘦、腹水、便血、肝脾肿大、抽搐等危急症状;风毒(病)以抽搐、昏迷为主,可出现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鼻塞、流涕,或肢体麻木、强直、痉挛、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皮肤瘙痒等;湿毒(病)主要表现为肢节疼痛,头身困重,倦怠,关节酸痛重着、头重如蒙等,可出现食少、胸闷腹胀、泛恶呕吐、黄疸、水肿、腹泻、痢疾、小便清长等[4,6]。

现代壮医毒病主要分为气道毒病、谷道毒病、水道毒病、龙路毒病、火路毒病五大类。气道毒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咽痛、胸闷、气喘等症状,常见于风毒病、寒毒病、湿毒病等毒病中以侵袭气道为主的一类毒病;谷道毒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腹胀、泄泻、便血等症状,常见于痧毒病、湿毒病、蛊毒病、食毒病等毒病中以侵袭谷道为主的一类毒病;水道毒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肿、小便失常等症状,常见于湿毒病、热毒病等毒病中以侵袭水道为主的一类毒病;龙路毒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常见于热毒病、湿毒病、瘴毒病、风毒病、瘀毒病等毒病中以侵袭龙路为主的一类毒病;火路毒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麻木、感觉缺失等症状,常见于风毒病、寒毒病、湿毒病、蛇毒病等毒病中以侵袭火路为主的一类毒病。

5 抓核心病机辨明毒病,用解毒诸法祛除毒邪——壮医毒病治疗特色

壮医毒病病种繁多,病因、病情复杂,但每个毒病必然有其自身的病因病机规律,其中决定毒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的必定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病机,而正是这样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病机决定了此病与它病的不同,也决定着其治疗的不同。临证时从辨病入手,抓住核心病机,不仅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更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如临床中常见的浊毒病——隆芡(痛风),得病之人多有喜食肥甘厚腻的饮食习惯,长此以往,谷道必为肥甘厚腻之物所伤,运化功能下降,浊毒乃生,流注四肢皮肉,日久则结聚成团,抚之碍手,其核心病机是浊毒流注。因此,临床中可抓住隆芡的核心病,化浊解毒,确定治疗用药,如此便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

壮医治疗毒病的方法众多,大致可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两大类,壮医临床运用中重视内治祛毒,擅长外治排毒。

内治祛毒,主要通过服用壮医解毒药物,上疏气道,中解谷道,下利水道,疏解二路,使毒邪被化解排出而达到祛毒目的[4]。临床上常根据痧、瘴、蛊、风、湿毒病或三道两路毒病等不同的毒邪选用不同的药物,按主、帮、带、公、母的配伍原则进行组方,且组方精炼,一般不超过10 味,多选用作用大、功效快的药品,药少功专,突出治疗主症,易于见效。如治疗瘴毒病用大风艾、黄皮叶、紫苏、鸭胆子根、金丝草、大青叶根;谷道毒病(胃痛)用山白虎胆、一支箭、过江龙、金不换;气道毒病(痨病)用不出林、铁包金、石油菜、穿破石、黑吹风[7]。

外治排毒,主要采用药敷、薰洗、刺血、刮疹、拔罐等对体表龙路、火路刺激,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一方面直接祛毒外出,另一方面调整“嘘”“勒”和脏腑功能,恢复天、人、地三气的同步运行,从而达到治疗毒病的目的[4]。如治疗痧毒病常用壮医挑痧法、壮医刮痧法、壮医捏痧法、壮医绞痧法、壮医草药薰蒸外洗等;治疗瘴毒病常用壮医佩药法、壮医针刺法、壮医药线点灸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等;治疗蛊毒病常用壮医灸法、壮医针刺法等;治疗食物药物中毒常用壮医针刺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治疗湿毒病常用壮医针挑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治疗气道毒病常用壮医针刺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壮医佩药疗法等;治疗谷道毒病常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针刺疗法、壮医灯火点灸疗法等;治疗水道毒病常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药熏洗疗法等;治疗龙路、火路毒病常用壮医针刺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等。

综上所述,壮医毒论是壮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病因观、病机论和治疗原则,在壮医毒病的分类与治疗上凸显出壮医的特色,对壮医的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壮医病机气道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