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特色文化背景下的郑州地铁视觉形象设计

2020-03-08 06:24胡艳珍郭曦婷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1期

胡艳珍 郭曦婷

摘  要:地铁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城市文化。本文以城市文化为背景,对郑州地铁视觉形象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结合郑州城市特色文化及城市形象概念,分析和阐述城市特色文化背景下郑州地铁的视觉形象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郑州地铁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城市特色文化,以求促进郑州城市特色文化的积极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城市特色文化;郑州地铁;视觉形象设计

一、郑州城市特色文化背景

城市是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综合载体。一座城市文化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经济水平、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形态[1]。而城市形象是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认知及整体感受,是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郑州作为历史古城,名为“商都”,是商王朝时期的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1950年,考古学家韩维周先生发现了“郑州商城遗址”并报告文物部门。郑州商城遗址又称二里岗遗址,它的发掘,对于商代历史和郑州古文明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二里岗文化地处中原地带,郑州商城是二里岗文化的中心。

从地域上讲,郑州如今是河南省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华夏文明的主干与根脉,是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中原文化”是以河南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它有着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与基础性,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有着推动性的影响[2]。

二、郑州地铁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

现如今,“形象设计”概念不仅仅应用于企业,还被应用在了多个领域,城市形象的规划便可以参考形象设计这一理念。城市形象可以分为硬性印象(如建筑、交通等)和软性印象(如城市发展理念、市民素质等)两大部分[3]。郑州地铁作为城市文化的传播窗口,其设计不仅影响整个城市形象,同时也是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的一种载体,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调研,郑州现已经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目前其它线路的建设也正在进行中。

(一)郑州地铁标识设计

郑州地铁标识(如图1左)由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标识以“中国、中州、中原”的“中”字为主体图像,“中”代表着中原文化。“天之中、地之中”,河南地处中原,使用“中”字进行设计,充分显示了郑州的特点。

二里岗文化是中原一带史前文明的代表之一,在郑州二里岗遗址所出土的青铜器中,纹样大多为兽面纹(如图1右),兽面纹在青铜文化中为常见纹样,装饰性极强。郑州地铁标识结合郑州二里岗文化,以夸张变形的装饰性艺术手法将“中”字两端进行变形,采用兽面纹的样式给公众带来一种郑州地铁纵横交错的感觉,表现出了郑州的城市活力以及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标识的色彩采用土黄色。黄色是中原土地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是我们悠久历史的文化象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黄色寓意为辉煌与收获,是中国古代军权与皇权的象征,是帝王才可以使用的颜色。郑州作为文明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兴盛,在黄河文明中占重要地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肥沃的黄土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养育着中华儿女。将郑州地铁标识以黄色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展现了郑州这座文明古城对于中原文化的重要性。

(二)郑州地铁色彩系统设计

一座城市中居民生活水平往往反映在当地城市的色彩塑造上,这种色彩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4]。在郑州地铁的色彩设计中,考虑到地铁所处的环境,当人们进入地下环境后难免产生压抑感,为此,郑州地铁色彩的搭配以亮色为主要色彩。

郑州地铁1号线形象设计主题为“厚重中原,活力郑州”,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将历史中原文化线与现代中原文化线相结合,既弘扬了古城历史文明,又彰显了现代城市的活力。

郑州地铁2号线的形象设计分别展现了陶、玉、汉字、石刻、青铜、陶瓷等6種文化元素,以“黄河黄”为主色调。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着历代的中华儿女,中原文化一直是黄河文明的中心。

郑州地铁5号线的形象设计主题为“学习”,以“梧桐绿”为主色调,将河南省18个省辖市特色融入进来,吸取其他地域的精华,实现自身文化不断发展,彰显中原文化的包容性。

(三)郑州地铁形象基础纹样设计

商代青铜器纹样在整个二里岗文化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对华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在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纹样大多由兽面纹构成,是古人通过想象,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自然界的猛兽元素融合在一起绘制而成。神兽面部狰狞恐怖,装饰感极强,是商代青铜器中的常见纹样。

郑州地铁1号线、2号线以及5号线的车体装饰中,应用了商代青铜器纹样-兽面纹(如图2),凸显了郑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而展现城市文化的风貌,凝聚城市文化精神。同时,纹样的运用增强了地铁站内的美观,也向大众普及了传统文化知识。

三、 郑州地铁公共空间设计

郑州的地铁迅速发展,越来越成为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其公共空间视觉形象设计必然会受到大众的关注,影响着公众的心情。

(一)车体空间设计

地铁车内的空间是一个封闭式的环境,从人们踏进列车直到达目的地的这段时间内,都是处于列车内的封闭环境中,此时乘客的注意力便会集中在列车内的设计。

在1号线的列车中,车内墙纸均采用与农作物相关的插画,同时车体内的电视中时而会对郑州的有名小吃进行宣传,使乘客增加对郑州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郑州地铁2号线与5号线的车体空间设计相对于郑州地铁1号线,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毫无视觉冲击力(如图3)。其实在公众乘车的这段时间内,可以将有关于中原文化的影片以及有关于中原特色小吃的视频等进行投放,在车体内嵌入与郑州二里岗文化、商代青铜文化等相关的插画或海报,在吸引公众视野的同时使城市文化得到扩散与传播,推动经济的发展,给予城市更明确的定位。

我国台湾地区的地铁的车体空间设计多是与社会文化热点相结合,例如:为了迎接即将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台湾地铁将自己的车体空间变身成各种体育赛场,其中包含以游泳为主题的空间设计(如图4),其地面看似有水波纹,但走进会发现是一种装饰设计。这种设计可以使乘客心情放松,并促进文化的传播。与郑州地铁的车体空间设计相比,台湾地铁的车体空间设计则更加具有文化特色,给予乘客“坐车也是一种享受”的感觉。

(二)站厅壁画设计

人们在等车的时候会观看周边的环境,壁画对公共空间的装饰,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它们既美化了环境又传播了文化[5]。站厅的壁画会在无形中与公众形成沟通,起到调节乘客心情的作用。

地铁1号线的壁画设计包含着强烈的河南地域文化因素,“五彩祈福”是农业南路站的标志性符号,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地铁2号线以二里岗站的“青铜文化”最具特色,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公众对二里岗文化的兴趣。地铁5号线将河南省18个省辖市特色融入进来,例如沙口路站的壁画是洛阳龙门石窟及洛阳牡丹,契合了洛阳作为中国的八大古都、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地位(如图5)。

四、导向系统设计

地铁导向系统设计分为视觉传达与环境设计两大领域。视觉传达关注于如何运用简单的图形符号来指明方向,环境设计则关注于材质、位置等表现因素[6]。地铁导向系统共有五种,分别是:识别、方向、空间、说明及限制。这五大类型导向设计不仅要满足本市一般乘客的需求,还要满足残障人、语言不通的外国人等。因地铁的人流量巨大以及所处地下空间的原因,许多人会失去在地面的方向感,同时地下空间声音嘈杂,影响人们的正常判断,此时的导向视觉识别系统成为了判断方向的主要依据。

郑州地铁的出口导向设计存在着问题。在1号线与2号线的出口导向设计(如图6)中,ABCD四个出口未显示在整体导向图中,而是分开显示,导向信息不统一且内容繁多,没有导向重点,使乘客无法快速地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拖延了时间,造成了地下空间的涌堵。在5号线的出口导向设计中,总体导向信息过于简单,对于外地人来说,这样简单的导向信息会使其迷失方向。

市民在乘坐地铁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根据导向做出路线选择,因此,有规矩、有逻辑的地铁导向系统才能使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导向设计虽为指明方向的工具,但可以在不失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趣味性,例如:赋予导向一些二里岗文化中的青铜纹样、在出口导向的边框中加入中原文化相关的图形等,在指引市民乘坐地铁的同时,精确城市定位,弘扬城市特色文化。

五、结语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選择地铁出行,也许没有多少人会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去专注地欣赏其装饰,但是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民的情绪以及审美趣味。当前,公共交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地铁作为市民的主要出行手段,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展现城市特色文化的窗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的视觉形象设计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带给市民不同的文化体验,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陈丽.郑州城市文化建设与对外传播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1):81-82.

[2]杨光.中原文化特色在郑州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13.

[3]罗先国.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概要[J].装饰,2002(12):6-7.

[4]魏东.城市色彩视觉识别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5]李汇龙,邵晓峰.敦煌壁画中的榻[J].美术学报,2019(3):19-23.

[6]吕露.地铁车站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作者简介:胡艳珍,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会员。

郭曦婷,中原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图形与形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