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射犬”考

2020-03-10 09:49皇甫小够韩长松
关键词:刘秀战役曹操

□皇甫小够 韩长松

“射犬”,又名“射犬城”,或曰“射犬聚”,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军事重镇。西汉晚期(新莽时期)和东汉晚期发生在“射犬”的两场战役,直接影响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进程。遗憾的是,在两汉时期众多的史籍中,对“射犬”的记载却很少,对于“射犬”地理位置的记载则更少,仅见范晔的《后汉书》中载:“野王有太行山,有射犬聚。”但经考证,这个记载却是错误的。也正是这一错误的记载,导致后续的史书中出现了以讹传讹的情况。探寻“射犬”的地理位置,纠正错误记载,消弭争论,即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射犬”的相关史书记载

《后汉书·光武帝纪》和《资治通鉴》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汉光武帝刘秀攻打“射犬”战役情况(后文有详细叙述),同时涉及了“射犬”周围城池,但没有记述“射犬”的位置所在;《三国志》的《魏书·武帝纪》,也同样记述了曹操攻打“射犬”相关情况(后文有详细叙述)及行军路线,但对于“射犬”所处的位置亦没有表述。

范晔的《后汉书·郡国志》记载:“野王有太行山,有射犬聚。”“射犬聚”,是对“射犬”位置的概述,但具体位置没有说明。《水经注·卷九·清水》篇中,对“射犬”的地理位置则有一个详细的描述:“《魏土地记》曰: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吴泽水。陂南北二十许里,东西三十里,西则长明沟入焉。水有二源,北水上承河内野王具东北界沟,分枝津为长明沟。东径雍城南,寒泉水注之,水出雍城西北,泉流南注,径雍城西。《春秋》僖公二十四年,……京相璠曰:今河内山阳西有故雍城。又东南注长明沟,沟水又东径射犬城北。”这个记载,既有具体位置,又有参考的坐标——“雍城”所在。但《水经注》与《后汉书·郡国志》关于“射犬”地理位置的记载,却相差甚远,一个是在 “野王”,一个是在“山阳”。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射犬城在故武德县北。亦曰射犬聚。光武初,破赤眉别帅及青犊、上江诸贼于射犬。又献帝建安四年,河东贼帅眭固屯射犬,曹操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北诣袁绍求救,遇史涣等,击杀之。操遂济河,围射犬,射犬降。”据此记述,“射犬”的位置“在故武德县北”,如果所述“武德县”是汉置武德县,其记载与《水经注》所述的位置是相近的。但据 《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唐代设置有另外一个“武德县”,其地理位置与《水经注》所述的位置就相差很远了。

白寿彝先生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在“贾复”一节记载,不久,又扈从刘秀在河内郡射犬(今河南武陟县西北)地区镇压青犊这支河北起义军,他手执旌旗,一马当先,率领所部冲锋陷阵,“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这一记载,将“射犬”的地理位置认定在河南武陟县的西北部,具体地点没有说明,但这个位置与《水经注》所述的位置是相近的。

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上)》中写道:“(刘秀)接着又在射犬(今河南沁阳)击败青犊、大肜十余万部众以及尤来、大枪、五幡等部。”教材将“射犬”的位置确定在今河南沁阳,这一结论与范晔《后汉书》的记述基本一致。

由于《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的“射犬聚”与《水经注》记载的“射犬”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巨大偏差,后期史籍争论不休,难以定论。

二、“射犬”地理位置考证

由于史书对“射犬”地理位置记载的简略和争议性,加上地域名称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依据现有的证据和资料,难以认定其具体位置。但通过历史上发生在“射犬”的两次大的战役所涉及的地域以及行军路线,极有可能推定出“射犬”大致的地理位置。

(一)西汉末年,刘秀指挥的“射犬”战役

1.相关历史记载。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刘秀在取得了清阳、馆陶、蒲阳大捷之后,兵进河内,发起了“射犬”战役。

《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更始二年)秋,光武击铜马于鄡,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贼数挑战,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绝其粮道。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众在射犬,光武进击,大破之,众皆散走。”从这段记载可知:刘秀在取得蒲阳战役胜利后,便开始了“射犬”战役,其进军路线是从蒲阳经魏郡(今河北临漳邺城镇)到“射犬”。

此战役,在《后汉书·吴汉列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时光武南击青犊,谓躬曰:‘我追贼于射犬,必破之。尤来在山阳者,势必当惊走。若以君威力,击此散虏,必成禽也。’躬曰:‘善。’及青犊破,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躬乃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自率诸将军击之。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光武因躬在外,乃使汉与岑彭袭其城。……及躬从隆虑归邺,不知康已反之,乃与数百骑轻入城。汉伏兵收之,手击杀躬,其众悉降。”从以上记述可知,刘秀在攻打“射犬”前曾诱使谢躬在隆虑截击尤来,待谢躬兵败时杀之,以占领邺城。“山阳”,汉置山阳县(治今焦作市山阳区墙南村),属河内郡。

又据《后汉书·岑彭传》记载,在取得了“射犬”战役的胜利之后,刘秀率大军进逼河内郡怀县(治今河南武陟城西,河内郡治下),“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进而将整个河内郡纳于自己的治下。

从以上史籍记载可知,刘秀大军战前活动的范围是位于河内郡东北部的清阳、馆陶、蒲阳和魏郡、邺城一带。在做好军事准备后,刘秀率兵攻打“射犬”。“射犬”战役中,涉及了与“射犬”相近的山阳。刘秀占领“射犬”后,挥师攻打河内郡治怀城。从“射犬”战役后的结果来看,刘秀攻打“射犬”的目的是为了攻打怀城,是为占领河内郡扫清障碍。可以断定,“射犬”既是河内郡的军事重镇,也是北部门户,是攻打河内郡治下之怀城的必经之路。

2.行军路线考。“清阳”,为西汉置清阳县、清河郡治所在地(治今河北清河县东南)。“馆陶”,为西汉置馆陶县(治今河北邯郸市馆陶县)。“蒲阳”,今河南省东北部的濮阳市。“邺城”,为两汉置邺县,魏郡治所在地(治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镇)。“山阳”,为汉置山阳县,属河内郡。“隆虑”,为汉置隆虑县,属河内郡,今林州市区附近。“怀”,为汉置怀县,河内郡治所在地(治今河南武陟城西、沁河南岸的土城村),北部与山阳县接壤。“野王”,为汉置野王县,属河内郡(县治在今沁阳市城区附近,在汉山阳县的西部)。

按以上各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刘秀发动战役的先后次序,其大军的进军路线:从东北的清阳、馆陶、蒲阳大捷之后,向西到了魏郡邺城;从邺城出发,进军与山阳相近的“射犬”;攻占“射犬”后,又进军怀城,占领河内郡。另外,从刘秀设计诱谢躬的策略来看,刘秀大军并未经过山阳。以此判断,刘秀的进军路线是从东北的邺城向西南的 “射犬”进军,然后向怀城进军。以邺城和怀城两点画线,结合刘秀大军没有经过山阳,而且“射犬”距山阳较近的事实判断,基本可以确定 “射犬”的位置应该在山阳东南部不远的区域内,应属山阳的县域范围。

范晔《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的“射犬”是在野王,而野王的位置却在山阳的西部,这个地理位置显然与刘秀进军射犬的路线不符。因为若“射犬”在野王,攻打“射犬”,必先经过山阳之地,也就是说,在到达“射犬”之前,在山阳的尤来军队就早已知晓了。这种情况显然与“刘秀计赚谢躬”的历史事实不符。况且,若“射犬”在野王的话,刘秀的军队先向西进军攻打“射犬”,攻占“射犬”后再绕个大弯,回过头来再向东南进军,去攻打怀城。这样显然与史书记载不符,更与“射犬”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不符。因此,可以断定,范晔《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的“射犬聚”,要么是一个错误的记载,要么记载的是另外一个“射犬”,与发生两次重要战役的“射犬”没有关系。

(二)曹操发起“射犬”战役的相关情况

1.相关历史记载。东汉晚期,军阀混战,在北方逐渐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军事集团和占据冀州、并州、青州、幽州等广大北方地区的袁绍军事集团。河内太守张杨被手下杨丑杀害,不久,张杨的旧将眭固又杀了杨丑。眭固杀死杨丑后,欲结交北方袁绍,曹操得知消息后发起了消灭眭固的“射犬”战役。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四年春二月”,是东汉晚期的建安四年春二月。“昌邑”,曹操迁都之地许都,今河南许昌。“河”,是指黄河。“敖仓”,汉代重要的国家仓库,今黄河南岸、荥阳市东北的敖山。从曹操发起“射犬”战役的进军路线来看,东汉建安四年夏四月,曹操亲率大军来到黄河岸边,具体位置没记述。《水经注》卷五记载:“河水又东径卷县北。晋、楚之战,晋军争济,舟中之指可掬,楚庄祀河告成而还,即是处也。河水又东北径赤岸固北,而东北注。又东北过武德县东,沁水从西北来注之。”

2.行军路线考。“卷县”,汉置县(县治今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西北四公里的圈楼村)。“武德”,汉置县 (县治今武陟县东部的大城村)。从《水经注》对黄河走向的记载来看,黄河是从卷县的北部、武德县的东部,向东北流向黎阳东南(今浚县大伾山的东南处),再向东北流入渤海。曹操命令史涣和曹仁率军所渡过的河流,必定是黄河。在两将渡河之后,并没有提到渡沁河的情况,显然是进军途中没过沁河。史涣和曹仁在“射犬”城北击杀眭固后,曹操本人率大军过河,兵围“射犬”城。本次进军也没有提到有关沁河的情况。沁河是黄河的支流,流经汉武德南部,向东入黄河。武德位于怀城的东部,在山阳东南。从以上史料记载判断,曹操攻打“射犬”战役的进军线路,没有跨越沁河,也没有攻打武德,他是从武德北部穿越,向西进军攻打“射犬”的。在取得“射犬”战役胜利后,曹操又占领了整个河内郡,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在完成所有军事行动和人事安排后,曹操率军向南渡过黄河,到了南岸的敖仓。从曹操的进军路线分析,“射犬”应在武德的西北、怀城的北部或东北部,距怀城不远的地方。以怀城、山阳、武德所处的地理位置判断,“射犬”的位置应位于三座县城形成的三角形地带内。

图1 刘秀、曹操攻打射犬、怀县路线(合)图

(三)“射犬”的地理位置考证

从刘秀发起的“射犬”战役和曹操发起的“射犬”战役所涉及的进军路线所指向的地理位置看,郦道元的《水经注·清水》记载“射犬”的地理位置应当是准确的。

郦道元《水经注·清水》记载:“大陆即吴泽矣。《魏土地记》曰:‘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吴泽陂。南北二十里许,东西三十里,西则长明沟入焉。水有二源。北水上承河内野王县东北界沟,分枝津为长明沟,东径雍城南,寒泉水注之,水出雍城西北,泉流南注,径雍城西。’《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王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雍,文之昭也。’京相璠曰:‘今河内山阳西有故雍城。又东南注长明沟,沟水又东径射犬城北。’”这段记载中提及的几个地点,其地理位置是准确可查的。“雍城”,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办事处府城村西北。“长明沟”,是汉代时期从山阳城南部流过,汇入东北部吴泽陂的河流。雍城的位置确定了长明沟的位置和走向。《水经注》中记载,长明沟“沟水又东径射犬城北”。这一位置,是在山阳的南部或东南部,这个地域既符合刘秀攻打“射犬”的地域范围,也符合曹操发起“射犬”战役的地域范围。(图1)

综合以上判断,“射犬”的地理位置应位于山阳城的东南、怀城的东北、武德城西北的地域范围内。

三、结语

“射犬”的地理位置,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虽然记述得比较准确,但历经1000多年的风云变幻,地形地貌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今天的地面上已难觅其踪。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对“射犬”有明确的标示,地点与《水经注》的记载相一致,但具体地点仍无法确定。考察焦作现存水系,参照《水经注》对长明沟走向的描述,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历史上长明沟的走向,与今天焦作大沙河所处的位置和走向是相近的,基本可以确定焦作现今的大沙河就是两汉时期的长明沟的河道。再结合刘秀“射犬”战役和曹操“射犬”战役的相关情况,以及长明沟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并考虑怀城所在的地理位置,我们做出如下判断:“射犬”应当在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办事处附近的范围内。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射犬”城的具体位置所在,但随着考古调查工作的展开,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在这里揭开“射犬”城的神秘面纱。

猜你喜欢
刘秀战役曹操
心动杀人
战役中的你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咏湘江战役
刘秀苦寻同窗
山鸡舞镜
惨烈的中条山战役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刘秀苦寻同窗
《卑鄙的圣人:曹操》——一代牛人的炼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