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2020-03-10 10:55张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氯吡肝素格雷

张玲玲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辽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致,具有病情复杂和病情危急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但单独采用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逐渐被临床淘汰[1-2]。本院对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2016年至2017年),并总结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到本院接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80例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例数分别为40例。

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2∶28;年龄段在40~79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59.56±1.01)岁。其中,脑干梗死患者11例、脑叶梗死患者10例、小脑梗死患者10例、基底节梗死患者9例。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3∶27;年龄段在41~79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60.03±1.14)岁。其中,脑干梗死患者15例、脑叶梗死患者14例、小脑梗死患者7例、基底节梗死患者4例。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其中并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本次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者认知障碍的患者;排除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3-4]。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如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全身营养支持治疗、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治疗、清除氧自由基。

1.2.1 对照组 本组研究对象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生产单位: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治疗。方法如下:选择5000 U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每日2次,共治疗7~10 d。

1.2.2 观察组 本组研究对象实施氯吡格雷(生产单位:杭州赛诺菲只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治疗。治疗方法如下:①氯吡格雷用法用量为每日1次,每次75 mg,共治疗10~14 d。②低分子肝素钙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的判断:①患者实施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90%以上,其各项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被认定为显效;②患者实施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46%~90%,被认定为好转;③患者经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未发生改变或加重[5]。显效率加有效率等于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对比分析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NIHSS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进行评分,其中主要对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言语功能、手肌力功能、面瘫、步行功能、意识和下肢肌力功能。NIHSS量表满分为45分,患者所得分数越高,说明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6-7]。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当观察组、对照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其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其中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2.01±1.01)g/L、血浆黏度(1.01±0.03)mpa·s、血小板聚集率(35.67±1.09)%。对照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2.99±1.67)g/L、血浆黏度(1.98±0.43)mpa·s、血小板聚集率(51.78±1.5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32±1.23)分、治疗后为(9.65±1.09)分。治疗前对照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3.41±1.54)分、治疗后为(14.87±1.65)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对比()

表3 两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对比()

3 讨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高发时间为患病后6 h~1周,若患者错过了溶栓时间,易导致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呈阶梯型加重,导致其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不仅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8-9]。

氯吡格雷属于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能够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同时能够通过对释放的ADP所致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进行阻断,从而对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9]。氯吡格雷主要通过人体肝脏进行代谢,代谢的产物主要是羧酸盐衍生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缺血性脑血栓、心肌梗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而低分子肝素钙主要是通过降解后分离或直接分离所获得的成分,对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一般不能够进行肌内注射,只能够进行皮下注射,不会对人体其他凝血因子和凝血酶造成严重影响[11-12]。通过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猜你喜欢
氯吡肝素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