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视阈下材料类产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材料类企业调研为例

2020-03-11 01:57徐治鹏
山东化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工科

徐治鹏,王 贵,吴 昊,王 敏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1 新旧动能转换助推新工科发展新机遇

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运用新技术、依托新市场培育行业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工科人才。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工科亟需发展,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呼唤“新工科”[1]。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知识结构、转变培养方式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内涵。在我国现代工业体系飞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传统产业亟需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行业间的资源共享与融合发展。智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新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到2025年人才需求缺口约为400万人[2]。新时代呼唤“新工科”人才,不仅在数量上,更要在面向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需求中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3]。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根据新旧动能转换的实际情况探索新工科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新模式,对今后新工科相关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 调研与分析

2.1 调研对象

以山东省材料类企业为主要调研对象,调研团队分赴山东、江苏等新材料产业基地、传统材料集团进行调研,共走访、调研材料类相关代表企业16家,重点对济南桑乐科技有限公司和东阿东昌天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校友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企业座谈,以新工科的建设思想为指导,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和新体系系统化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新形势下的创新育人机制,在促进人才培养中将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教育有机结合,将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融入、服务于国家新旧动能转换。

2.2 调研方案设计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形式,一是扩大了调研范围便于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二是根据不同调研对象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开展调研。调研根据不同年龄段、管理层次、学历、知识层次、消费水平、工作岗位设计不同问卷,以保证调研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根据不同地区、组织形态和企业特点等因素确保问卷结构更完整。

2.3 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2份,回收有效问卷587份,回收率97.5%;实地调研、开展座谈会21场次。通过对山东省和江苏省部分材料类企业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所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冷思考探索材料学科新工科人才的教育培养新模式。

表1 调查企业中校企协同育人政策分布数量统计

在调研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调研企业数量的80%,面对新一轮技术革新,工科人才教育在校企合作育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育体系与政策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在育人模式、政策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如表一所示,通过调研分析得知山东大部分材料类企业都有校企合作育人的相关政策,也说明企业越来越重视高校人才的教育培养。但目前的工科人才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新形势下高校亟需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加强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力度。调研中发现56.7%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性,已经实施相关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企业占到25%,特别是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中,信息化与专业技术结合的能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调研同时发现,44%的企业已经在企业发展规划或者校企合作培养规划中将信息化技术运用提到重要位置。

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促进了人类生产方式的提升,新工科主动布局和深化改革,将对企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工科教育改革滞后,将延缓或者阻碍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新经济时代背景,亟需深化发展新工科,更新改造传统工科,满足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需要。

企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趋于专业化、全面化和信息化,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高度敏锐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能力、能够将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主方向结合、具备适应快速变化、解决矛盾问题等能力的新工科大学生是目前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升级亟需的人才。上述能力均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在调查问卷中"公司招收高校毕业实习生,是否拥有完整的制度管理和培养计划?"这一问题,如表二调研分析显示,当前材料类企业均注重对毕业实习生的实践培养和再教育。培养和选拔卓越的工科人才,是材料类企业招聘和未来进一步培养企业发展后背力量的关键。

表2 高校大学生企业实习管理规范和培训计划调研统计

3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在培养新工科人才过程中做好顶层设计,紧密结合行业特点,促进特色优势工科向纵深发展,形成面向特色产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制。根据调研结果与分析,本文提出从协同科研平台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交融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以科研素质培养为抓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来解决材料类产业新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3.1 协同科研平台创新人才培养

以济南大学材料学科为例,学校依托现有相关科研机构和平台,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依托校外企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一方面依托校内的教育部先进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无机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夯实工科学生的理论基础与科研素质;另一方面借助科研平台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通过协同科研平台与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产学研用服”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打造形成新旧动能转换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

3.2 以学科交融为支撑,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是促进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以新业态代替旧业态,以旧技术迭代新技术。而新产业的转型、发展需要新学科、多学科的交叉协同、交流交融,这从根本上也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一专多能的新型工科人才。高校应积极借助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培养支撑具有行业特色、创新性、复合型的新工科人才。企业产业特色具有一定优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特别是特色产业结合学科的发展,利用行业发展优势实现相关、相近学科的有机融合、交叉协同,从而推动不同学科的交融,碰撞出学科交叉的创新点,在学科间的融合创新下,实现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高效培养。

3.3 以科研创新素质培养为抓手,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科研创新素质是进行科学研究、创新创造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科研创新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创新精神,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其竞争力和意义毋庸置疑。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是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应以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培养为抓手,通过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科创竞赛类项目和学科竞赛等,积极锻炼、孵化大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打造具备优良科研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3.4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突出的科研型、理论型师资队伍,更需要了解产业特点、具备扎实工程能力的产业教授型师资队伍。高校传统工科教育培养中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的问题较为突出,而新工科建设对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更高且明确的要求,因此新工科建设亟需一只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雄厚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队伍。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从企业、科研院所选聘具备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的科研型和管理型产业教授,另一方面积极加大对自有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与锻炼,有计划的选送教师进入企业接受培训和挂职锻炼,同时注重本土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与吸收,注重从海内外高水平企业和研发机构引进实践能力强、理论扎实和业务先进的实践型师资力量。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新工科人才,实现协同育人,在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中打造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人才培养梯队。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