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度学习,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20-03-11 09:09潘晓宇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中历史

潘晓宇

摘 要: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而言,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深度学习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学生转变传统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历史;历史核心素养

“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是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学资源中心主任肯?贝恩教授提倡的教学思想,其中的内涵是学生的深度学习。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将其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且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日臻重要,探寻有效的培养路径,是当前历史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深度学习便为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思考,对所学知识的概念和原理有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运用。

一、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深度学习

高一新学期的导学课上,我请学生简单探讨了一下在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方法,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背书”,并且强调了死记硬背就可以在历史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是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浅层学习的表现。

但是高中历史的学习需要学生深入挖掘史料,解读史实,梳理历史脉络,深度整合历史知识。简单来说,初中历史主要考察的是“who”、“when”、“where”、“what”,也就是要学生掌握是谁,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但是高中历史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也就是“why”,即思考为什么发生这件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从对历史问题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中汲取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精华。基于这种学习要求,学生势必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获取知识转变,变浅层学习为深度学习。

初中的历史知识学习与高中相比,不够深入,思考的角度和研究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浅层学习的学生而言,通常学过的知识还处于碎片化的状态。将零散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框架,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线索的把握,也是深度学习的表现。

以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例,首先学生需要掌握的线索是对于古代社会性质的认知。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中国处于奴隶社会。而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经济产生发展的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开始,中国则正式进入统一的封建王朝,一直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对于这一线索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树立一个大框架,整体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另外一条重要的线索,从秦朝建立一直到清朝灭亡,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两个方面。“老师有深度的教,学生才能有深度的学”,理清这两条线索,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也就有迹可循,为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的普遍问题是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课程容量较大,但是课堂时间有限,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足。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抛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二、拓宽认知视野,培养核心素养

要将课本所学知识灵活地转化为历史智慧,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高中历史教学涉及到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材料,汲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所以仅仅依靠书本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创设深度学习的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融入书本外的知识,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拓宽认知视野,升华课堂主题。

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中,关于“日本的滔天罪行”这一子目,涉及到“南京大屠杀”的内容,许多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在课堂上展现当时的图片史料,表格数据等,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和日本犯下的暴行,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但是就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而言,力度远远不够。所以教师可以以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为切入点,介绍《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对于南京大屠杀,日本官方一直持否定或沉默的态度,一定程度上跟西方社会的普遍认知有关。将时间推到20年前,西方主流社会对于二战中法西斯的暴行,普遍只承认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西方甚至没有一本主流刊物详细的介绍过南京大屠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沉痛的历史,在西方被人为的遗忘。而张纯如以一己之力,秉持着客观真实的态度,通过精细的调查,查阅多方史料,发掘《魏特琳日记》,采访大屠杀的幸存者,历时多年,整理成文,以英文出版。这本书被翻译成15种语言在全球发售 ,在西方社会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向世界还原了这一段惨痛的历史。通过这样的介绍,既让学生学习到了探寻历史史实的方法,也让学生认真感知了铭记历史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是作为一个整体在深度学习中获取的,其核心目标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此外,要拓宽认知视野,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当前实际,让学生结合实际与历史现象进行联系,培养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时,关于台湾问题,不仅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意义,还应结合当前实际探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在2018年的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由于导演傅榆发表了“台独”言论,使得艺术盛会变成了一场闹剧,这体现了当前“台独”势力对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干涉和阻挠。而2019年,大陆电影人集体宣布拒绝参加金马奖,随后,香港主要影视公司也发表了退出金马奖的声明,坚决表明立场,反对分裂势力,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对这一热点问题的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台湾问题现状。通过教師的引导,让学生结合史料与时事热点,开拓认知,运用联系的方法,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发展中的问题,从而真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度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深度学习,既要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要改变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化被动为主动,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构建知识体系,深度整合历史知识。而教师不仅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在课堂设计中,以学生主动思考为导向,启发学生历史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不断成长,从而实现“人”的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05

[2] 叶晓芸、秦鉴.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j].软件导刊.2006.02

[3] 宣花.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7.12

[4] 宋波、陈良.历史深度学习应关注的五个关键能力--基于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探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0

[5] 朱华.深度学习视角下历史课堂个性化设计[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9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