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对企业国际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2020-03-21 18:03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态性国际化深度

肖 鹏 文 磊

(安徽大学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企业在海外的市场拓展速度较快,资产与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然而,在国际化经营环境影响下,特别是竞争、需求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一些本土企业,如中海油、中化、中国铝业、TCL、华为及光明乳业等,在国外的收购与合资行为均有过失败,其原因诸多,但至少说明,我国企业仅依靠要素禀赋而获得的比较优势以支撑国际化发展的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发达国家企业成功的国际化经验表明,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必须重点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立足国际市场,形成全球性的创新优势。

虽然国际化经营作为一种企业战略,不仅可积累更多的资源,还可与东道国优秀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以加快有价值创新资源的积累,从而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1]。然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如资金问题、文化差异、企业内部机密的泄露及各种复杂环境的影响等,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较为复杂,受影响因素较多[2]。鉴于国际化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均难以测量,目前,关于市场环境动态性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还较少。基于此,论文将重点分析企业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同时,还尽可能地扩展市场环境动态性的测量指标体系,以解释需求和竞争的不同度量对企业国际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不同影响。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一)国际化与创新绩效

对国际化的研究,尤其是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学者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存在着正相关、U型、倒U型等关系,在对企业绩效的研究中,由于企业绩效的范畴较广,有学者将企业绩效分为创新绩效与非创新绩效,那么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现有的学者主要从组织学习观[3]和资源基础观两个角度来论述。根据组织学习观,企业在贯彻国际化战略的同时,会遇到更多样的知识,更优秀的学习对象,这时企业可以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当企业的知识储备规模越大,多样性越丰富就越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当企业的国际化深度越大时,就会拥有更多的经验来吸收整合这些新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绩效[4];根据资源基础观,国际化程度越深,企业配置创新资源的范围越广,方式越多,数量越大[5],国际市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给予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的机会,企业获取的资源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的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才更有可能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6]。

除组织学习理论与资源基础观,也有学者从其他的角度论述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例如余官胜研究了出口贸易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出口贸易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购买价值高的专利技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7]。处于国际化过程中的企业往往会面临在本国所积累的生产、营销经验有时并不适用与东道国的情况,因此,为满足东道国客户的需求,企业会加大自身研发的投入,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新产品[8],从而提高新产品的收入,除东道国消费者的需求差异,竞争者的加入也会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因为国际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这时,企业面临的不仅是竞争者对市场份额的抢占,也将会面临着消费者更加严苛的产品要求,所以,企业会更积极地从事创新活动,研发出更优质的新产品,从而扩大在东道国的市场份额[9]。当企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研发及经营活动时,可以很好地利用当地的优势,从而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除此之外,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也会遇到国际上各种优质的人才,可通过在国际市场上这个更大平台来招聘优秀的外籍人才,这些外籍人才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也会因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而在与本企业的员工进行非正式的交流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些非正式的交流也会给研发活动带来新的创意,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企业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笔者提出假设:

H1a:企业国际化深度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

H1b:企业国际化广度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

(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企业的日常活动都是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处在国际化过程的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环境变化,也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企业从事什么样的创新活动及如何从事都要结合环境进行考虑。对于环境动态性特征的理解,部分学者主要关注于环境的变化速度与可预测程度[10],当环境的变化速度快时,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现有的资源、知识储备的价值降低甚至失效,当环境的不可预测程度增强时,企业不能准确地搜寻与未来环境相匹配的资源、知识。考虑到环境动态的复杂和系统性,笔者借鉴李垣[11]、陈劲等人的研究,从竞争、需求两个维度来分析市场环境动态性。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从竞争者导向的角度来论述企业的创新活动[12],当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扩展到国际市场上时,将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这时,企业往往会通过学习、模仿国际市场上竞争者的产品开发模式,来增加自身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快速创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当竞争者的行为难以预测时,企业为在国内外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产品开发活动,提高本企业产品的质量与新颖程度,而通过国际化搜集来的知识、有价值的资源为这种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会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从国际市场上搜集到知识、资源进行吸收整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13]。

当市场需求变化大时,客户的偏好往往变化很快,偏好的变化将会给企业更大的动力进行产品开发活动,来满足客户不断改变的需求[14],企业也会选择更加前瞻性的战略,积极主动地搜寻影响客户需求变化的信息,努力挖掘并满足客户的需求,从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不仅要考虑国内客户的需求,也要考虑国外客户的需求,当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很难预测时,企业并不知道未来客户的偏好是怎么样时,这时企业会增加知识搜寻的范围,尝试了解其他行业有利于改良本企业产品的知识,加大对研发部门的投入,同时,也会在东道国投入更多的资产以获取更多有用的异质性资源,并积极主动地吸收利用这些异质性资源来与企业原有的资源相结合,研发出更具有新意的产品,从而引领国内外客户的需求。此外,顾客也会经常向企业提出对产品或是其他方面的建议,企业应该积极关注这些建议,不仅因为顾客决定是否购买企业的商品,也因为的确在某些方面顾客能考虑到的企业有时并没有考虑到,在接受建议后企业为改进产品,必然也会增加研发投入,以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15]。

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市场环境的变化会造成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源的过时,这时企业为维持自身的生存,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搜寻、资源搜集,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抓住新机会促进创新的成功[16]。因此,笔者做出假设,如图1所示。

H2a:市场环境动态性在企业国际化深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H2b:市场环境动态性在企业国际化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图1 理论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由于相关数据很难搜集齐全,因此,笔者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来调查企业国际化程度、创新绩效、市场环境动态性的情况。问卷共发放209份,在初始样本基础上,删除样本企业中数据有缺失值的样本,同时,也删除了部分存在异常值的样本和重复样本,最终获得由97家企业的相关数据组成的样本,有效样本率为46.41%。

(二)变量设计

1.自变量

结合陈立敏[17]的研究,选取海外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外籍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例,反映企业国际化的深度,选择出口国家的数量,反映企业国际化活动的范围,并根据Hansen[18]的研究,使用Hofstede文化距离,代替距出口国家的心理距离,如表1所示。

表1 国际化程度的测量

2.因变量

根据陈劲[19]等的研究,从企业新产品、技术人员、研发投入、标准这几个角度来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创新绩效的测量

3.调节变量

笔者在考虑到环境的变化速度、可预测性与稳定性等特征的基础上,结合Jauch[20]、Justin[21]的量表,设计了国际收入不稳定、很难预测竞争者的行动、企业合作伙伴的行为变化迅速,三个题项来衡量竞争维度;设计了很难预测客户的要求、顾客不断对本公司产品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两个题项来衡量需求维度,如表3所示。

表3 环境动态性的衡量

4.控制变量

笔者参照陈劲、吴航[22]的研究,首先,将行业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到模型中,将样本中专业服务业、其他赋值为0,其余的行业赋值为1;其次,将企业性质纳入模型中,将国有企业赋值为0,其他性质的企业赋值为1;最后,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的原因也会影响实证的结果。因此,笔者将企业从事国际化的原因引入模型中,将其他赋值为0,市场扩张、建立品牌赋值为1,获取资源、技术、人才赋值为2。

三、实证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1.问卷的信度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各变量的信度系数都大于0.7,说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表4 各变量的信度系数

2.问卷的效度分析

由表5可知,国际化程度的KMO值为0.556适合做因子分析,创新绩效的KMO值为0.760适合做因子分析,市场环境动态性的KMO值为0.759,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5 各变量的KMO值和Bartlett球体检验

第一,国际化程度的因子分析。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国际化程度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一个因子,其累计方差的解释比为81.65%,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国际化程度,通过最大方差法旋转的结果说明,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最小为0.753,说明检验的结果符合要求,如表6所示。

表6 国际化程度的因子分析

第二,创新绩效的因子分析。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对创新绩效做因子分析,提取一个因子,其累计方差的解释比为61.30%,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创新绩效,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最小为0.715,说明检验的结果符合要求,如表7所示。

表7 创新绩效的因子载荷矩阵

第三,市场环境动态性的因子分析。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对环境动态性做因子分析,提取了1个因子,其累计方差的解释比为60.729%,各题项的因子的载荷值均大与0.5,说明检验的结果符合要求,如表8所示。

表8 环境动态性的因子载荷矩阵

(二)描述性分析

如表9所示,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国际化广度的标准差最大,而国际化深度的标准差只有2.22661,说明样本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国际化广度,创新绩效的方差为4.119,说明样本企业的创新绩效也有一定的差异,市场环境动态性的方差为1.556。

表9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相关性分析

由表10可以看出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的相关关系,国际化广度与深度均与创新绩效相关,市场环境动态与国际化深度相关。

表10 相关性分析结果

(四)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笔者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采用层次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将行业、企业性质、从事海外业务的原因作为控制变量与创新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其次,引入国际化深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引入国际化广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11所示的3个模型。

从表11中可以看出,模型1的R2为0.085,而模型2中R2有着明显的提升,为0.314,说明模型2的拟合情况和解释力度比模型1要好;同时,从模型2中可以看出,国际化深度的标准化Beta系数为0.486,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假设H1a成立,从模型3中可以看出,国际化广度的标准化Beta系数为0.127,说明H1b不成立。此外,笔者也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VIF值<10,说明没有多重共线性的现象出现。

表11 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五)市场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分析

本部分在模型2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将竞争与环境两个维度取均值,同时,将中心化后的市场环境动态性与中心化后的国际化深度相乘得到的交互项并放入模型中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模型4。

从表12中可以看出,模型4的R2值明显要大于模型2的R2值,说明模型4的拟合情况和解释力度比模型2要好,国际化深度的标准化Beta系数为0.423,在0.000的水平上显著。进一步说明国际化深度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同时可以看出,交互项的系数显著性水平为0.036,说明市场环境动态性对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着调节作用。

表12 市场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回归分析结果

(六)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

虽然笔者引入了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的原因到模型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生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但仍然有其他一些变量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绩效,所以,参照Caroline[23]的研究,笔者进一步控制了其他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1)企业国际化的经验,用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时间来衡量;(2)企业所处技术环境,采用Jauch的量表,设计两个题项,即企业所处环境技术变化程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模型2中国际化深度的标准化Beta系数为0.448,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4有关系数均显著,研究结论保持一致,模型2、4的有关系数见表13。

表13 有关系数结果

2.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是否为非线性

笔者将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设定为一次,但在现有学者对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结果中,也存在着不少非线性的情况,为检验国际化与创新绩效是否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模型2与模型3中分别引入了国际化深度与国际化广度的二次项,发现二次项的系数并不显著,说明笔者将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设定为一次是可行的。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把97家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国际化程度两个维度中只有国际化深度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说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投入诸如人力和资产等资源越多,企业的创新绩效就越高。国际化广度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有可能是由于出口国家数量的增加只是扩展了国际贸易的地理范围,增加了市场份额,扩大了企业规模,但并没有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也没有影响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

第二,市场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市场环境动态性与国际化深度的交互项的标准化Beta系数为0.200,说明当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动态变化程度大时,国际化深度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就更明显,市场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二)实践启示

通过研究可知,企业可通过提高国际化深度来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同时,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也对企业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笔者对与企业的经营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不断增加海外资源投入,提高企业海外资源占比。对我国企业来说,可从海外销售额、海外资产、外籍员工这三个角度拓展国际化的深度,在国外市场上增加资源投入,扩大海外贸易规模,也可通过海外并购、绿地投资等方式增加自身的海外资产,或在国际人才市场上招聘优质的外籍人才,通过提高企业国际化深度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第二,积极关注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明确市场创新方向。企业应从竞争和需求两个角度进行考虑。首先,企业在提升国际化深度的同时,可采取跟随战略,根据竞争者行为的变化,以调整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占比;也可以在企业设立情报部门来分析竞争者和潜入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预测其行为,为下一步举措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或采取专利互认、标准准入、战略联盟等方式与国外的竞争者合作,合理占有国际市场中的资源,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其次,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客户的需求快速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现有产品价值的相对降低。可以向客户发送邮件、或是实地访问等即时信息交流方式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对本企业产品的建议,从而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方向,也能为企业主导市场前沿应用领域的标准提供可能。

(三)研究不足

笔者选取的样本是97家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样本量有限,同时,由于笔者数据搜集的方式是通过发放问卷来获取有关信息,虽然研究过程中删除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样本,但问卷的填写势必会受到填写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搜集更多的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国际化程度的关系,同时,除环境的动态性,环境的变化还有其他维度,这也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方向,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猜你喜欢
动态性国际化深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自组织多主体系统动态性的推理研究
动态性对简笔画动物审美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管理者认知视角的环境动态性与组织战略变革关系研究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教学”的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