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语义范畴及其互动

2020-03-21 04:40赵重刚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体情态范畴

赵重刚

(首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48)

一、语篇语义及其范畴

随着语篇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语篇语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交际单位,语篇通过各层次的语言单位反映客观事实和交际情境,因此语篇语义体现的是构成语篇的语言单位总和与语篇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或交际情境片断之间的关系[1](P15)。语篇语义是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读者的思维操作形成的处在动态变化中的复杂系统[2](P120)。为了研究语篇语义的本质,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语篇语义研究方法,语篇语义范畴研究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语篇语义范畴是体现语篇语义本质属性的概念,它反映的是所有同类型语篇所共有的语义特征,是该类型语篇必备的意义要素。通常一个语篇的语义范畴不只一个,而是存在一组语义范畴,它们共同构成语篇的语义。

二、语篇语义范畴的界定

学界对语篇语义范畴的划分莫衷一是,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标准划分构成语篇语义的核心范畴,这也导致语篇语义范畴研究变得十分模糊。因此,在研究语篇语义各范畴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重新审视语篇语义核心范畴的界定问题。

俄罗斯学者切尔尼亚霍夫斯卡娅(Л.А.Черняховская)提出了用“基本语义单位”(елемент арнаясеманическаяединица,ЕСЭ)和不同程度的“复杂语义单位”(усложненная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един ица,УСЭ)作为分析语篇语义的基本方法。构成简单语义单位的要素包括:客体称名、客体的存在性特征以及对存在性特征的评价、时间成分、空间成分;一级复杂语义单位除了包括简单语义单位的各成分外,还包括除存在性特征外的其他特征,同时一级复杂语义单位整体可以作为要素构成更高级的复杂语义单位,直至构成全篇语义的“超主位”(гипертема)和“超述位”(гиперрема)[3](P28)。这种划分方法制定了一个自下而上的语篇语义分析模式,但很多语篇的语义结构比这种单纯的层级结构复杂得多,而且切氏划分的语义范畴中只涉及客体的特征,实际语篇中有大量描述客体行为及客体间关系的部分无法用这一模式分析。

迪玛尔斯基(М.Я.Дымарский)针对这一不足,提出用情态框架作为语篇语义的核心范畴,他采用了真值情态、价值情态、义务情态、认知情态、时间情态和空间情态六个情态框架对语篇语义进行分析[4](P102)。这种方法突破了语义结构对切氏方法的限制,但将语篇语义归结为情态仍然有失偏颇,另外现实中的某些语篇(如公文、科技语体、报刊短讯等)并不具备所有的情态框架,因此这种划分方法也不便于实际分析。

诺兹德琳娜(Л.А.Ноздрина)在分析德语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划分出了时间、空间、人物、所指、情态性五个语篇语义核心范畴,并通过组合形成时空、坐标、指示、视点四个新范畴[5](P35)。这种划分方式对文学语篇的语义分析是较为有效的,但由于体裁的限制,不便于用来分析其他语体的语篇。

马特维耶娃(Т.В.Матвеева)将语篇语义范畴分为线范畴、场范畴和块范畴三类[6](P17)。马氏将主题链和逻辑链视为语篇语义的线范畴;将基调、评价性、时间和空间视为语篇语义的场范畴;将语篇布局视为语篇语义的块范畴[6](P19)。相比于前几种划分方式,马氏的方法更便于操作,而且也更适应不同语体的特点。但为了便于实际分析,有必要对马氏的划分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首先,主题链和逻辑链体现了语篇内部的逻辑联系,对其他类型的联系没有涉及;其次,马氏区分了基调(客观情态性)和评价(主观情态性)两个范畴,在实际语篇中两者多是相互交织的,因此我们建议将两者合并;最后,语篇布局作为沟通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的范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语义范畴,因此我们建议将其置于语篇语义结构的外围,有同样特征的还有语体和语篇类型特征、用典、先例现象及其他类型的篇际联系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构成语篇语义的核心范畴划分为以下几类:1.对象,指的是语篇中描写的人或物,在语言层面上体现为名词、名词性词组、代词等成分;2.联系,指的是语篇中各对象的相互作用。语篇中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类:行为联系、逻辑联系和特征联系,分别对应叙述、议论和描写三种言语形式。在语言层面上,行为联系主要通过动词的各种形式体现;特征联系主要通过形容词、副词以及某些动词等来体现;逻辑联系可以通过动词、形容词、连词、前置词短语等形式来体现;3.时间,客观上的时间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客观条件,而语篇中的时间范畴不仅包括客观时间,还包括概念时间[7](P252),即经过作者主观加工的时间。语言层面上,时间范畴可以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来表达,词汇手段包括表示时间的名词、副词、前置词短语等,语法手段包括动词的时、体,时间从句等;4.空间,语篇中的空间范畴与时间类似,包括客观现实中的空间及作者主观加工过的空间。语言层面上体现空间范畴的手段同样可以分为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包括各类地点指示语,语法手段包括句子中的地点状语成分、地点从句等;5.情态性,语篇中的情态性包含客观情态性(语篇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和主观情态性(作者对所写内容的态度)。语言层面上情态性体现为各类具有情态意义的实词和虚词、具有情感表现色彩的句式等。

除了上述语义范畴,语篇语义的形成还要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语篇布局、语体、语篇类型等[8](P111)。

三、语篇语义范畴互动的模式

语篇语义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动态系统,语篇语义范畴是这一动态系统的具体反映。在反映语篇语义的过程中,各语义范畴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在彼此互动中协同发挥作用,进而形成全篇语义的。

俄罗斯学者诺兹德琳娜在语篇视域下对范畴间的互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四种范畴互动模式[5](P38-44):第一种互动方式是同层次概念间的彼此互动,典型例子是动词的语法范畴间的互动(人称、时、体、态等);第二种互动模式是由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共同表示某一语义内容,如邦达尔科提出的功能语义范畴[9](P29),这种互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词汇语义中的语言成分和功能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用来研究词义中语义、语法和修辞元素间的关系;第三种互动模式是将范畴间的互动与说话者的意向性及交际目的联系起来,即范畴的语用互动,这种互动的结果是形成具有语用学性质的新范畴,如坚决/非坚决性话语、直接/间接话语等[10](P53);第四种互动模式是范畴通过互动形成新的宏观范畴,这种宏观范畴对应的不再是特定的词类和句子,而是从属于更高层次的语言单位(超句统一体、片断、语篇)。

我们研究的是语篇语义范畴间的互动,首先要明确语篇语义范畴的互动模式。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诺式划分的第一种互动模式适用于单一词类的分析,尽管有学者对此模式进行了调整,尝试将几个范畴整合在一起分析(如将人称、时态、体、态、式等整合为“视角”范畴),但本质上整合形成的新范畴仍然只针对动词这一个词类,这显然不符合语篇语义范畴的特点,因为一个语篇语义范畴通常由多个词类甚至词组和从句来体现;第二种互动模式虽然涉及了不同层次,但这种互动仍然是围绕词汇语义进行的,无法覆盖更高层次的语言单位;第三种互动模式可以用于话语的分析,符合语篇语义范畴的特点,但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说话人的意图和交际目的,即话语中的语用成分,因此更适合对语篇进行语用分析而非语义分析;第四种互动模式较为适合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因为第四种互动模式的实质是通过范畴的互动形成更为宏观的新范畴,新范畴与原有的范畴有着质的区别,它不再针对具体的词类,而是涉及词、句乃至更高层次的语言单位。全篇的语义与语篇各组成部分的语义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洛特曼曾对此做过准确的描述:(在语篇中)各部分失去了绝对的独立性:每一个部分都处在与其他部分或与语篇整体的关系中。全篇的语义不等于语篇各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对全篇语义的分析离不开语篇内部各部分间以及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语篇内部各部分间的关系体现在语义层面,即不同语篇语义范畴间的关系——通过互动形成新的更宏观的语义范畴。

四、语篇语义范畴互动的结果

诺兹德琳娜研究发现,语篇范畴间的互动会形成新的宏观范畴。她在语篇范畴体系中划分出时间、空间、人物、所指和情态性五个核心范畴,它们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四个新的宏观范畴——时空(时间、空间)、坐标(时间、空间、人物)、指示(时间、空间、人物、所指)和视点(时间、空间、人物、所指、情态)。四个新范畴构成一组同心结构,来反映文学语篇的性质[5](P46-61)。诺氏的范畴互动及新范畴的结构可以用下图表示(见图1)。

图1 诺兹德琳娜的语篇范畴互动模式

从图1可知,诺氏提出的四个新范畴是连续的,即每一个高层次的新范畴都包含低层次范畴的所有元素,层次最高的视点范畴包含了所有五个语篇语义范畴。这样做既不符合大部分语篇的实际情况,也不便于操作。在实际的语篇中,各语篇语义范畴间的关系并不都是连续的。一方面语义范畴互动是在语篇框架下进行的,互动形成的新范畴也和语篇相关;另一方面不同语义范畴的互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我们认为,语篇语义范畴互动形成的新范畴之间不是完全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是构成层级结构。不同层次共同构成语篇语义,且各层次间及层次内部元素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语篇语义结构的第一层次是由对象及联系互动形成的,它是语篇语义的基础。对象范畴与行为联系子范畴互动形成的新范畴我们称之为事件范畴,事件通常用于对叙述类语篇或语篇中的叙述部分进行分析;对象范畴与逻辑联系子范畴互动形成的新范畴为关系范畴,关系反映的是语篇中的议论部分;对象范畴与特征子范畴互动形成的新范畴为属性范畴,属性反映的是语篇中的描写和说明部分。语篇中可以存在事件、关系和属性中的某一种,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语篇语义结构的第二层次是由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互动形成的,两个范畴互动形成时空范畴。时空范畴反映了时间和空间在语篇中的相互关系,同时为第一层次的范畴提供了存在的客观条件。时空与第一层次的范畴,尤其是事件有着密切联系;语篇语义结构的第三层次是由情态性与第一、二层次范畴间互动形成的,情态性与对象、联系、时间、空间中的一个或几个范畴互动,形成了新的评价范畴。评价范畴能反映语篇所述内容与客观事实片断或交际情境的符合关系以及作者对所述内容的态度。此外,语篇语义范畴的互动还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语篇布局、语体、语篇类型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语篇语义结构的外围部分。以上各部分共同构成了全篇语义,即作者通过语篇传达的内容——理念信息[11](P91),因此,语篇语义范畴互动产生的宏观范畴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语篇语义的宏观范畴示意图

五、宏观范畴与语篇语义分析

语篇语义范畴互动形成的宏观语义范畴不仅可以揭示语篇语义的结构,还能为语篇语义分析提供一套可能的工具。通过对语篇中可能出现的事件、关系、特征、时空、评价等语义模块的分析,并结合语篇布局、语体、体裁等外部特征,最终得出语篇的语义。

我们以2019年9月1日lenta.ru上的一篇报道为例[12],文章发布于2019年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第4轮阿森纳队与托特纳姆热刺队比赛前夕,文章分4个部分对同处北伦敦的两支球队间的恩怨情仇做了介绍。整篇报道具有明显的说明性特征,分别从球队、球员、球迷等角度向读者们介绍了两支球队长达110年的对抗史。因此,在本文语义结构的第一层次中占主导地位的语义模块是属性模块,即两支球队各自的历史、两支球队正面交锋的历史等内容。此外该报道中穿插了一些叙述性片断,在第一部分“回顾历史”中有关于阿森纳队领导层曾通过行政手段压过托特纳姆热刺队成功升入上一级别联赛,并导致两支球队结怨的叙述,以及第三部分“敌我难辨”中关于球队遭到对方球迷袭击的部分均属此类,这些部分构成了该报道的事件语义模块。事件模块在报道中所占比例较小且相对集中,在结构上构成事件模块的各叙述性片断与构成属性模块的说明性内容交错分布,这种结构使得说明成分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让整个报道的节奏不会显得单一且缺乏变化。

该报道语义结构的第二层次,即时空层次具有动态和静态的双重特点。报道中的地点相对固定,即伦敦北部,但时间却具有很大的动态性。由于这是一篇回顾性的报道,语篇中大部分时间为过去时间,但时间跨度却长达137年(1882~2019),且文章中的时间并不是按照自然时间的顺序安排的,而是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全篇大量使用回眸的方法,回溯交锋史上的关键时间点,而在文章的局部,时间有时又向前跳跃。作者采用这种蒙太奇氏的时间推进方式是为了更方便地组织材料,围绕交锋历史、交锋记录、球员转会及俄罗斯球员的表现等内容将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使时间脉络和文义脉络有机结合。

由于这是一篇俄罗斯媒体关于其他国家足球比赛的报道,且交战双方与俄罗斯并无直接联系,作者在行文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但另一方面,作者使用了一些情感表现力色彩较强的词汇,如дерби(德比战)、огорчить/разгромитьсоперн ика(痛击对手)、перебежчик(文中指转会到另一家俱乐部的球员)等,这些具有表现力色彩的语言单位构成了该报道语义结构的第三层次,即评价模块。报道中的评价成分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但起到了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关注的作用。

此外,该报道的语篇布局等外部特征也对报道的语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语篇属于报刊政论语体,从体裁上看该语篇属于新闻报道,这使得作者可以通过该语篇向读者传递关于主题的信息,并通过文中的情感表现力元素对读者施加影响。该语篇的结构安排也正符合作者的目的,本文虽然是回顾两支球队的交战历史,却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布局,而是选择从球队、球员、球迷等侧面角度对两支球队的交战史进行介绍。另外,文章的标题Лондонвогне(战火中的伦敦)采用隐喻手法,与文中的дерби(德比战)、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对抗)、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对抗、对峙)等词一同强化了文章主题——北伦敦两支球队持续一百多年的对抗。

综上所述,这篇报道从球队历史、球员更替、球迷态度等方面对阿森纳和托特纳姆热刺两支北伦敦球队间持续110年的交战史进行了回顾,同时作为一家俄罗斯媒体,还对在两支球队效力过的俄罗斯球员进行了介绍。

新生成的宏观语义范畴为语篇语义分析提供了可能的工具,但在实际分析中不能照搬图2中的模式。语篇语义结构第一层次中的事件、关系和属性三个语义模块在不同的语篇中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有的语篇只有其中一个语义模块,但更多情况下是兼有两个甚至三个模块,且模块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每个模块的构成要素具体分析。由于语体和体裁等方面的不同,不同语篇中的评价语义模块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文学作品和报刊政论语体中评价模块的比重相对比较大,而在科学语体和公文中评价模块所占比重较小甚至趋近于不存在[13](P212),而且在一些语篇中评价语义成分是外显的,另一些是隐含的。有的语篇中还存在需要借助篇际联系才能正确理解的部分(如引语、用典等),这部分在具体的分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对象、联系、时间、空间、情态等语篇语义范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互动形成新的宏观语义范畴,这些范畴包括事件、关系、属性、时空、评价等。上述宏观语义范畴可以作为语义模块构建全篇语义结构,事件、关系和属性模块共同构成语义结构的第一层次——概念层次;时空模块构成语义结构的第二层次——时空层次;评价模块构成语义结构的第三层次——评价层次。同时语篇语义还受到语篇布局、语体、体裁、篇际联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宏观语义范畴为语篇语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分析模式,但在实际分析中要根据具体语篇的特点对分析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猜你喜欢
语体情态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汉语语篇语体特征研究新拓展
——《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评述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