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背景下《仓储管理》课程面临的挑战

2020-03-22 10:00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靳娟利
营销界 2020年46期
关键词:仓储管理实训室素质教育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靳娟利

一、智慧物流背景下对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矛盾

2016 年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将发展智慧物流作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政策。智慧物流未来将通过连接升级、数据升级、智能升级等,全面助推物流供应链升级,相应地对物流人才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随着智慧物流的发展,智能设备替代原来传统物流行业的一线基础性岗位,未来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智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既熟悉智慧物流软硬件运作环境且能够掌握一定智慧物流软硬件系统操作、管理调度、规划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这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

根据课题组对物流企业和毕业生的跟踪访谈,双方彼此均不满意,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行业留存率非常低。下图是在对物流企业调研中收集到的关于岗位中最困难最有挑战性的部分更依赖于人的什么的统计数据。

企业认为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认为学生的知识与实践脱节,专业技能较弱,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都比较欠缺,难培养而且培养期长。而大多数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刚就业都需要在一线操作岗从事体力劳动,跟学生的预期差异较大,学生往往有抵触情绪,消极怠工和离职情况时有发生。学生认为物流企业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高、岗位技术含量低、薪资低、无晋升希望,不愿意留在物流企业。这非常直观地体现着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现实矛盾。

二、《仓储管理》课程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不准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多为基层操作岗,而这些岗位实操性非常强,在企业的现实场景中学习更快,初高中学历也可以很快上手,拉不开与高职生的差距。下图是对物流企业新手上岗需要多长时间的调查。

由此看出,基层操作岗最多一个月就可以胜任,而且随着智能设备的应用,枯燥乏味偏体力劳动的操作岗会被机器所替代,高职物流学生的流向会更多朝运营岗方向,但是基层的业务操作岗是高职毕业生必经的一个阶段,需要先夯实这个基础,才能顺利衔接到运营岗。而且由于物流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产生了很多的细分领域,高职物流学生必须让自己成长为具备多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设计

目前《仓储管理》课程内容偏重于通用的业务流程内容介绍,实操也是较为传统的半自动设备,比如地牛、半自动堆高车等设备操作,偏运营类的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组织管理、规划设计等比较欠缺,行业适用性及成长性较差。初高中毕业与大专毕业从起点上来讲差别不大,甚至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不如那些低学历的物流老兵。

而且物流业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进了其他行业,产生了很多叠加复合的细分领域,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质押监管、代收支付、货租赁融资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物流与建筑的融合产生出高标仓等领域,这些领域在《仓储管理》课程内容中几乎找不到身影,内容更新极度滞后。

(三)学生能力素质教育因素

基于物流行业的服务场景,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在能力素质上就是需要学生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能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服务意识强,愿意从基层开始,有上进心,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执行力等,这些要求几乎在物流企业的每个岗位招聘启事中都会出现。但是前面提到,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行业留存率低的原因就在于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高、岗位技术含量低、薪资低、无晋升希望。

对于学生来讲,既然选择了物流专业,决定在这个行业工作,就需要有低姿态、长规划和强准备。低姿态指的是愿意从基层做起,长规划指的是要做好职业规划,强准备指的是学习多元化技能。对于学校教育来讲,就需要在课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心态、观念、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知以及能力拓展上更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学校目前的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比较薄弱,90 后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导致了素质教育培养难度较大。

(四)师资队伍因素

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师资,师资的专业技能、身份定位和能力培养非常关键。物流行业怎么要求学生,同样也怎么要求教师。

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多是从其他学科领域转过来,也大多缺少企业实战背景,接触行业前沿较少,课程的场景性、丰富度和实用性较差,无法走出校门,也无法实现校企的互助联动,双师素质流于形式。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学习,跟进行业前沿,做终身学习者,另一方面必须与物流产业界建立起广泛的链接,对接多元化的企业类型,搜寻行业导师和产业专家,为引导学生迈入物流世界创造外部条件。

课堂教学不是只属于教师的知识脱口秀,而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社交场景。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把知识生产和素质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沟通表达能力,教师自己的沟通表达就是一个沟通训练的现场示范版本;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师生关系的维护就能很好地呈现服务意识;教师的教学组织也能很好地体现组织协调能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也能很好地呈现上进心;教师自身的发展路径也是一幅生动的职业规划图像。教师可以传递给学生的有很多,绝不仅仅是干巴巴的知识。

下图是课题组在对物流企业调研中收集到的关于智慧物流发展中岗位需要培养能力的统计数据。

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比较少,往往上完课就结束了,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如辅导员。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但也绝不仅仅止于课堂。课后作业、课下交流、组织学生比赛等都是课堂的延展,是反馈、巩固和优化教学效果很好的补充,也是增强教师影响力的手段。

(五)实训室建设因素

《仓储管理》的实操场景特别鲜明,学生需要在实训室边操作边收集数据。但是智慧物流的发展过于迅速,物流实训室的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实训室软硬件采购成本很高,一旦建成还未投入使用多久就被淘汰,更新速度比较慢,导致智慧物流场景比如机器人堆垛、分拣和搬运比较匮乏,智能仿真软件采购也不足,因此,学生的智能软硬件操作相对比较落后,限制了学生的有效培养,也阻碍了学生的培养真正迈向运营岗。

总之,智慧物流的发展对《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专业教师需要从系统和长远的角度,在培养定位、内容设计、学生素质教育、师资培训和实训室建设方面一一修正和升级,跟上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

猜你喜欢
仓储管理实训室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低碳视角下苏州电子商务物流精益管理实施研究
车辆器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