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件木雕彩绘人头像

2020-03-24 05:24田剑波周志清王占魁
草原文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兽面金沙彩绘

田剑波 周志清 王占魁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金沙遗址“祭祀区”以出土大量商周时期的金器、铜器、玉器等礼仪性器物和特殊埋藏形式而闻名于世,相较而言,漆木器相对较少,关注度也不高。在礼仪性堆积L58 中出土一件木雕彩绘人头像(编号L58:688),制作精良、造型和装饰都独具一格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目前鲜有学人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其出土背景、造型及时代的讨论,对其文化渊源和功能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出土背景

L58 是祭祀区内一个较为特殊的祭祀遗存,位于2004 年发掘区的ⅠT6908、ⅠT 7008、ⅠT 7108、ⅠT 6909、ⅠT 7009、ⅠT 7109、ⅠT 7110 内,开口于㉙层下,打破㉞层。L58 平面形状呈不规则形,东西残长14.20、南北最宽11.20 米,分布面积约159平方米,因为考虑后期保护与展示的需要,L58 未进行全面揭露。坑内填土堆积分两层,第①层填黄褐色粘砂土,夹杂灰烬、碎石等,厚0.20~0.35 米,填土内出土遗物300 余件,其中出土少量木器,形制可辨有木雕人头像、镶嵌玉石片木尾(图一、二),木雕人头像位于L58 的东北部(图三)。第②层堆积较为特殊,坑内分布有大量黑色黏土,有多处区域填土为黑色,包含大量灰烬、木炭、木屑、树叶等,各堆积界限明晰,应是有意为之,该遗存底部依据遗物堆积差异,共计分出17 处独立堆积,各处堆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少数无遗物外,均有一定数量的遗物。第②层堆积内出土有玉、石、竹、木、陶器以及动物和植物遗骸等,其中玉器2 件、石器148 件、竹器12 件、木器67 件、陶器43 件。第②层填土中的灰烬、木炭、木屑等大量碳化物集中出现,似乎反映出该堆积的形成中可能经过大规模的“燎祭”活动②。较多的木器和石器上涂有朱砂。其中第①层中出土的木雕人头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繁缛的装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二、器物形制

人头像全长79 厘米,为一整块圆木制作而成,通体向前弯曲,上大下小,可分为上下两端,上端38 厘米,为截面呈椭圆形的木雕人头像;下端41 厘米,经过削尖处理,上有三个椭圆形孔,下端可能插入某种介质之中,使人头像竖立(图四;图五,1)。整体而言,上端浮雕彩绘较为精细,下端较为粗糙,可能与上下两端功能区别有关。雕刻全部集中在上端,图案上涂有黄色、暗黄色、黑色颜料和红色朱砂,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上端的浮雕彩绘是器物的核心部分(图五,2)。

上端彩绘人头像图案从上到下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之间以阴刻的叶脉纹区隔,最上端的第一部分和最下端的第四部分均饰浅浮雕式的变形勾卷云纹,形似兽躯干末端的某种变形。第一部分为头顶,椭圆形,正中为一椭圆形木芯,木芯周围有一圈“V”字形凹槽,凹槽内有黑色胶状物质,很可能有东西镶嵌在凹槽内。头顶的周边有三圈呈三角形的折线纹,折线纹的两侧各有一黑色的椭圆形环带,环绕的折线纹、居中的圆形木芯、放射状的树纹及椭圆形的环带,巧妙地构成了太阳光芒万丈之势。第二部分纹饰较为复杂,在连续的菱形框中饰无首的夔纹,在菱形之外,也填以夔纹的躯干及四肢,纹饰满密。值得注意的是,菱形纹及其中夔纹的形态根据圆木的弧度变化而有所变形。冠饰的上部为两圈凸出的“树枝”形带状纹,其上涂的颜料为黄色、暗黄色和朱砂。“树枝”形带状纹之间为雷纹,其上涂的颜料为黄色和朱砂。冠饰的下部为菱形卷云纹,主体纹样涂黄色颜料,阴线部分涂朱砂。

第三部分为人头像。双眉粗壮,凸起,内卷;双眼凸起,长椭圆形;用阴线勾勒出的卷云纹为鼻;大嘴张开,为长方形,面部主要以涂朱砂为主。侧面各有一夔龙,涂黄色颜料和朱砂;以卷云纹为地纹,采用黄色颜料、朱砂或暗黄色颜料。整体为两组对称的浮雕式兽面纹,是整个装饰的主体。兽面部分较窄,躯干部分较宽。纹饰以勾卷的云纹为地,兽面部分的口、目、兽角等部位为浮雕而成且占据较大幅面。而鼻、眉、耳等部位则以阴线的方式表现。这种反差对比使得兽面清晰而简洁。兽面口部向外岐出夸张的獠牙,较具个性;兽面向两侧展开浮雕式的躯干和四肢,雕刻细腻而清晰。

人头像的下端犹如一把尖刀,素面,做工较为粗糙,只是在下节的靠上处有三个椭圆形小孔,正前方一个,左右侧靠后各一个,大小基本相同。

图四 彩绘木雕人头像线图

图五 彩绘木雕人头像照片

上端纹饰区域的最上面两个部分似兽面的冠饰,在纹饰区域以朱、白双色填充,营造出“面具”之感,共同构成了所谓“人头像”的造型,唯人面的主体并非人而更似青铜器上的兽面。木雕彩绘神人头像从整体来看,应是竖立放置。人头像的上端部分是注目的焦点,显现在外;人头像的下节部分应是插入在某个东西内,其上的三个孔可能是系孔,使其更加稳固。木雕神人头像表情狰狞,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这件木雕人头像以其独特的造型,繁缛的装饰而区别于其它遗物,可能是当时古蜀人祭祀时极为重要的礼仪性遗物。

三、年代讨论

这件木雕人像出土的L58 出土了大量陶器,为讨论其年代提供了基础。L58 上下分①、②层,两层出土的主要陶器为小平底罐、大口瓮、直口缸等,这几种陶器的基本形态也基本一致(图六,1-4、9-12)。但第①层多了束颈罐、敛口瓮、盆、圈足等器类(图六,5-8)。总的来说,第①、②层从陶器来看,年代大体在同一个阶段,第①层并未明显晚于第②层。整个L58 上下层堆积内的器物年代应基本一致。

L58 出土的陶器中,小平底罐、敛口瓮、高领瓮、束颈罐等均与成都中海国际H26 同类陶器非常接近(图七,1-5)③。如小平底罐与H26:50、束颈罐与H26:293、敛口罐与H26:254 等器都非常接近。小平底罐的形态也与孙华所分的三星堆遗址第二期第三段比较接近④。但L58 中并无中海国际H26 及三星堆遗址中均有的觚形器、杯、盉等,也不见三星堆遗址常见的鸟头把首、平底盘、圈足盘等陶器。L58也不见任何尖底器,距典型的十二桥文化也有一定的距离⑤。近年新公布材料的广汉新药铺遗址⑥,其中H15 等单位陶器与金沙L58 和中海国际H26 非常接近(图七,6-9)。总之,L58 这批陶器的年代应该与中海国际H26 和三星堆遗址第二期三、四段比较接近。

图六 L58 出土陶器

图七 中海国际H26 和新药铺H15 陶器

中海国际H26 测年数据约为距今3500~3400 左右,相当于商代早期至中期。三星堆遗址第二期三、四段,孙华推测为相当于商代早期偏晚至中期。那么L58 这批陶器的年代应该也在商代。L58 第②层有两个测年数据(表一),年代分别约为公元前1547 年~1429 年(置信度88.2%)和公元前1626 年~1508 年(置信度95.4%),综合推测第②层的年代约为距今3600~3450年,而木雕人像所在的第①层年代则可能稍晚,大致与中海H26 测年接近,约在商代早期偏晚至中期。因此,从共出陶器与相关遗存的对比及植物种子测年来推测,L58 这件木雕人像年代可能为商代早期偏晚至中期,约当二里岗上层至殷墟文化一期阶段。

表一 L58 ②层测年数据

四、文化渊源

这件人像内涵较为丰富,造型与金沙遗址其他器物有较大区别,可能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大致可以从整体人面像的造型及兽面纹的结构两个方面来谈。

与这件人像大致同时的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多种人头像及面具,两者人像结构上颇为相似。如K2 ②:83、K2 ③:228 两件人像,大方形的眼珠及横长形大口,均与金沙这件接近。而在地处长江中游的后石家河文化诸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讨论该人头像的来源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后石家河文化多处遗址均出土了浮雕式的玉人头像,与三星堆的铜人像和金沙的木雕人头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中肖家屋脊W7:4(图八,2)⑦与三星堆祭祀坑部分人头像如K2 ②:83(图八,4)⑧,在整体结构尤其是头饰上十分接近;新近出土的石家河谭家岭W9 玉人面像(图八,3)⑨与三星堆K2 ③:228(图八,5)⑩等人面具的人头像也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他如肖家屋脊遗址W6:32(图八,1)⑪,也与三星堆常见的人头像较为接近,且肖家屋脊W6:32、石家河谭家岭W9 人像獠牙的形象与金沙木雕人头像的獠牙也较为接近。后石家河玉雕人头像的种种特征表明,三星堆和金沙的人头像的出现可能与长江中游地区后石家河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虽然三星堆金沙人头像与后石家河文化玉人头像在年代上相差数百年,但考虑到青铜时代早期较多艺术形象均与新石器时代末期诸文化密切相关,不能排除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文化联系。结合近年成都平原新石器晚期遗存的发现与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在很早就已经进入成都平原,并深刻影响了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宝墩文化晚期的成都十街坊遗址M6 出土骨锥形器(图九,4)⑫、三星堆仁胜村M5 出土的玉锥形器(图九,3)⑬与长江中游肖家屋脊遗址AT1215 ②:2(图九,2)玉锥形器⑭以及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中晚期福泉山M9:4(图九,1)玉锥形器⑮在形态上都比较接近,反映出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对成都平原地区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三星堆乃至十二桥文化,金沙遗址出土的良渚式玉琮就是这种影响的孑遗。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长江中游后石家河文化人头玉雕像与祭祀区出土木雕人头像有着许多相同的文化元素与装饰特征,该木雕人头像可能是受到后石家河文化影响而异化的产物。

图八 后石家河文化出土玉人面像与三星堆出土铜人面像

图九 长江流域诸遗址出土锥形器举例

而兽面形象,则可能与中原商文化有密切关系。中原地区从二里岗到殷墟时期,兽面纹从较细的线条向凸起于铜器表面的半浮雕式演变,幅面更加宽大,且在主体纹饰之下,常常有云雷纹等作为底纹。而兽面也从较小向较大演变。金沙这件人像的兽面与中原地区相比,并无完全一致的器物,大致处于从二里岗文化到殷墟文化的过渡阶段。硬折卷曲的兽角、横长的大口、分离向两侧延展的躯干,包括口、眼、鼻、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间距,均与中原兽面纹非常相似,如大司空M58:4 鼎(图一〇,1)⑯,以及受中原文化影响强烈的三星堆K2 ②:109 尊(图一〇,2)⑰。与铜器兽面相比,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大方形的眼眶、较为简单的肢体;除了兽面主体,较少有多余的曲线;线条总体偏硬朗,与铜器兽面较圆滑的风格差异较大。可能因其为木器,而中原地区为铜器有关;载体的不同,可能影响了一些纹饰的表现手法。总的来说,金沙这件器物在兽面形象这一点上极有可能受到了中原商文化青铜器兽面的影响,但因其要融合进一幅人面像之中及载体的不同,并非完全相同。

图一〇 殷墟和三星堆出土铜器兽面纹

在主体纹饰之外,金沙这件人像也有一些本地化的风格。如人头像上下两端的所谓叶脉纹装饰,在金沙遗址金器中均有所见,如冠饰上的箭尾装饰、鱼形器上的装饰等。此外,木雕兽面辅助纹饰主要为变化的卷云纹,也在金沙金器上有所体现,如冠饰上鸟尾卷曲的形象,蛙形饰的造型则与兽面鼻梁的卷云非常接近。这些相似性说明,这件木雕的装饰与金沙遗址其他器物装饰存在共通之处,具有较强的本土风格。

结合以上分析,金沙这件人像的整体构造可能与后石家河文化人像有密切关系,而兽面的造型则可能借鉴了中原商文化铜器的一些特征,在一些细节上也有与金沙其他器物相似的表现手法。应该是多种因素融合、本地制造的一件礼仪用器。

五、器物性质初析

关于该木雕人头像的功能目前仅有个别学者进行讨论,王晖认为木雕彩绘人头像是古蜀人插在某个宗庙祭坛上作为先祖祭祀神主的,三星堆青铜神像应是蜀国先君先王的神像宗主。这些青铜人头像的面部各不相同,大概是模拟传说中古蜀人先祖——蜀国历史上的先君先王的形状做成的。进而认为套在圆木柱上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与金沙木雕彩绘人头像的形制一样,本为南方古国的圆木柱形制的先祖“梼杌”,其性质是用来祭祀先祖的祭主。“梼杌”是长江流域巴蜀楚地以断木做成的先祖祭主之状,而青铜人头像是木质先祖祭主的仿制品,青铜人头像是用其它做成再套在断木之上的先祖祭主⑱。

关于此认识笔者认为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首先这件木雕彩绘人头像已经是一件高度抽象和变异的人面像,已非当时生人的具体镜像,狰狞的面目和复杂的彩绘无不突出神秘而威严,凸显其凌厉的美和浓郁的仪式感,而这正是祭祀仪式过程中尤其需要凸显的效果;其次既然是先祖祭主为何出现于“浮沉”堆积中?其同各类祭祀用品掩埋在一起,功能可能是作为祭品出现的。从祭祀区目前刊布的祭祀遗存资料观察,尚未发现明显的祭祀先公先王祖先崇拜的案例,目前揭示的祭祀对象几乎都是以山川河流等为对象的自然崇拜。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人像的功能是神巫或群巫⑲,青铜立人像则是巫师或祭司⑳;三星堆青铜人像和木雕彩绘人头像有着相似埋藏背景,均出土于礼仪性堆积中。由此,笔者认为该木雕彩绘人头像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像可能有着相近的功能和性质,其可能是主持祭祀活动巫师或祭司的替代品,在祭祀活动完成后同其他礼仪性遗物一道“沉祭”,以此来实现人神之间的交流沟通。

这件器物制作精良,形制特殊,出土在祭祀区礼仪性堆积之中,可能是金沙神权社会所特有的某种礼仪用器,其功能可能与三星堆青铜人头像比较接近,为古蜀社会中巫师或祭司的替代品。该人头像的出土,体现了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岗上层时期就已经向四川盆地强烈扩张,殷墟文化前期延续了这种态势。而长江中游地区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就与成都平原关系密切,这种跨时空的文化互动和延续现象值得进一步关注。

注 释

①这件器物曾在两处有所著录,但介绍均较为简略,仅有照片,无出土背景等介绍。a.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金沙玉器》,科学出版社,2006 年;b.施劲松:《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研究》,《考古学报》2011 年2 期。

②姜铭:《金沙遗址·祭祀区植物大遗存浮选结果简报及分析》,《成都考古发现》(2015),科学出版社,2017 年。

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中海国际社区2 号地点商周遗址发掘报告》,《成都考古发现》(2010),科学出版社,2012 年。

④孙华:《四川盆地青铜时代》,科学出版社,2000 年。

⑤江章华、王毅、张擎:《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初论》,《考古学报》2002 年1 期。

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新药铺商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17 年2 期。

⑦⑪⑭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石家河考古队:《肖家屋脊:天门石家河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文物出版社,1999 年。

⑧⑩⑰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 年。

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石家河遗址2015 年发掘的主要收获》,《江汉考古》2016 年1 期。

⑫ 朱章义:《成都市南郊十街坊遗址年度发掘纪要》,《成都考古发现》(1999),科学出版社,2001 年。

⑬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仁胜村土坑墓》,《考古》2004 年10 期。

⑮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福泉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0 年。

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大司空——2004 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4 年。

⑱ 王晖:《楚史书〈梼杌〉的名源与三星堆青铜人头像性质考》,《史学史》2007 年4 期。

⑲ 肖先进、樊一、刘南松、杨海嘉、刘家胜:《中国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2000 年。

⑳a.沈仲常:《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立人头像初记》,《文物》1987 年10 期;b.钱玉趾:《三星堆青铜立人像考》,《四川文物》(三星堆古蜀文化研究专辑)1992 年;c.孙华:《四川盆地青铜时代》,科学出版社,2000 年。

猜你喜欢
兽面金沙彩绘
敦煌莫高窟北朝兽面图像浅议
“国之重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温暖的街头针织彩绘
青铜兽面纹鼎:商周时期的“国之重器”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兽面纹中的图腾
彩绘玻璃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