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谈如何有效运用好课标、教师用书和教材

2020-03-24 08:51李燕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剃头词语教材

李燕红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2019年开始全面实施,广州市作为统编版教材的实验区,已实施了三年。统编教材以其双线组织单元,重视文化传承,凸显目标意识,习作自成体系,以及三位一体阅读体制等特点,推出使用后,深受一线教师的好评。对于新版的教材,如何有效使用课程标准、教师用书以及教材进行备课?下面就以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剃头大师》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策略。

一、研读课标,把握年段教学目标

第二学段在课程目标上,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方面都有了与第一学段、第三学段均不同的要求。在开展教学设计前,研读课标,有利于我们把握好某一知识点或语文要素在这一学段的要求,避免拔高或忽略的情形出现,做到心中有目标。

如在师生关系方面,课标要求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前十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过于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的地位,而造成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地位的缺失。在统编教材的使用时,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设计安排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环节。同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需要教师在理解、把握新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如,设计在初读课文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全班分享教学过程,体现师生的不同地位。学生在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后,就可以设计“同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环节,让学生在同伴中,展示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既提高了生字学习的效果,又让学生体验到同伴互助的愉悦。而在全班分享环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难点進行指导。

通过对课标的研读,可以使教师对年段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更加恰当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研读教材,把握课文教学要点

1.研读单元教学,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节选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年龄、学习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提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则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体现在课后练习“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剃头大师》一课,体现在课后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这也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里则特别提示了“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并真正地动手查字典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查资料,或向别人请教,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既“得言”,又“得法”。

因此,在教学设计《剃头大师》一课时,有部分熟字新词,生字新词,如“时髦”“锃亮”等词语可以让学生查词典理解字面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2.研究课文内容,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

《剃头大师》一文安排在在本单元的第2课,在《童年的水墨画》儿童诗一课后。主要记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从课文内容方面看,《剃头大师》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小沙“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过出一股严肃和认真的劲儿;至于“我”,则十分调皮。小沙因为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我”当然十分乐意,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随意乱剪,虽然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就是出于调皮而已。文中的小沙和“我”,都是一派天真!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调皮,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趣味,进而自读自悟。

根据以上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感悟人物的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趣。

过程与方法

运用猜想、做动作、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和小沙在剃头过程中的内心感受;

(2)感受童年的调皮以及乐趣,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理解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3.研读本册教材,定位课文内容的位置

语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可爱的生灵”“寓言故事”“观察与发现”“多彩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这六个单元是常规单元,“中华传统节日”是综合性学习单元,“大胆想象”是习作单元。《剃头大师》出自第六单元“多彩童年”这人文主题单元。而在语文要求的学习上,处于统编版教材的中期,起承前启后的定位作用。教材在低年级已安排学习“理解难懂的词语”的各种方法,三年级上册还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第六单元安排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求的学习,引导学生迁移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资料、请教别人”等,提高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4.准确分析学生学习现状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完成了幼儿期向儿童期的过渡,幼儿的年龄特征已基本隐去,显示出了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信敢言。经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学习了多种人文主题的文章,学会了“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认识了“段落中的关键语句”等语文要素,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习作基础”。但是,学生对于文本的难懂句子的理解以及课文的主题思想并非都能做到准确到位。因此,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就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句子理解能力以及升华人文主题。

对应的教学策略是:

(1)通过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感性认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难懂的句子;

(2)通过查资料、查字典,请教别人,理解难懂的句子;

(3)借助拓展阅读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阅读,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读中感受童年的调皮以及乐趣,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在精心设计的“升华情感,感悟写法”环节中,联系生活,抒发各自的情感,做到从文本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地达到深化课文主题的作用,使学习水到渠成。

如在总结课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林中世界》中的《怪电视》一文,完成课堂拓展阅读学习单的内容:

课堂拓展阅读,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把握人物特点。

①学生阅读文章《怪电视》,感受童真童趣,完成學习单。

②学生分享交流,拓展阅读收获。

三、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把握编者意图

教师教学用书是编写意图的具体体现,编写说明中的“教书编写思路”“教科书主要内容”“教学目标”“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是指导教师开展和实施教学设计的重要指引。在课前认真阅读并落实教学用书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这一节课的教学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1.明确单元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强化生活意识、活动意识,学语文与用语文贯穿全套教材之中。如本册教材对课后思考练习题进行活动化设计。“我的发现”“展示台”“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栏目设置,增加联系学生自身的语文积累与生活经验、展示学习过程的语文活动。本单元在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就是引导学生“围绕理解难懂句子”这一语文要素进行方法交流,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结合阅读体验,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和归纳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又如,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和珍惜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随着阅读量、词汇量的不断增大,三年级学生会遇到许多一词多义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在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以“熟”“味道”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借助语境辨析词语义项的方法。这一要求也可以在课文教学中加以运用。

如在《剃头大师》一文教学时,理解“摆布”这一词语中,可以让学生查词典,根据句子“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这一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小沙当时的感受。

2.明确本课落实的目标任务要求

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童年的水墨画》一课让学生练习借助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诗句,《剃头大师》《我不能失信》两课让学生练习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肥皂泡》一课让学生练习理解具有个人语言风格的句子。“交流平台”对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与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比较相近,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资料、向别人请教等。《剃头大师》一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如在理解“锃亮”“时髦”两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在导入课题后,作如下设计:

作为一名“剃头大师”,应当“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也一定能剪出“最时髦的发式”。你能联系句子猜一猜“锃亮”和“时髦”是什么意思吗?

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是引导学生联系句子具体语境,鼓励学生大胆猜,联系生活,大胆表达。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也练习了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兼顾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挖掘有学习价值的内容;三是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对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本课目标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做到前后融会贯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螺旋上升。

如指导学生写“上下结构的字”时,教师除了提醒学生注意上下两部分的位置外,对于横画比较多的“表”和“差”,教师可以在范写时,引起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本册《语文园地二》的“书写提示”中学过“横画比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字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的要求,练习把这类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本单元习作要求是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因此,在本课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特点的练习:

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三个人物的特点吗?

“害人精”老剃头师傅

我是“剃头大师”

胆小的小沙

优秀顾客小沙

调皮的小沙

调皮的我

自信的“剃头大师”

倒霉的小沙

耿耿于怀的小沙

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文本描写人物的语句,提炼一个词语概括人物的特点,与单元习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既可以根据人物做的事,概括人物特点,又可以指导学生为习作确定题目的方法: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作题目。这样的设计,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习作是水到渠成的事,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综上所述,统编版教材在思想教育、语文要素教育方面的意图,是非常明确和清晰的。教师在对教材的使用中可充分体现教师的创造性,给予自主空间较大,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大胆运用。

猜你喜欢
剃头词语教材
教材精读
剃头店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马剃头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剃头佬儿
不敢来了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