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2020-03-24 08:51裘春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心词心爱景物

裘春芬

小学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功夫费了不少,但收效并不大。学生的作文依然存在结构紊乱、条理不清、缺乏中心、记流水账、枯燥无味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学生在习作中缺乏整体的构思造成的。文章的构思就好比一座高楼大厦的框架,框架搭建好了,高楼才能够建得又高又稳。高楼的框架从哪里来?从图纸中来。文章的构思从哪里来?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纷繁零乱的思绪画出来。

喜欢画画是学生的天性。思维导图具有线索清晰、画面简单、易懂易画的特点。变枯燥的讲解为图画的创作,边画边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技巧、环环相扣的逻辑、分散而有规律的联想,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习作的维度和深度,对小学生的习作的审题、联想以及梳理脉络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单元习作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习作构思并展开联想的。

一、确定写作对象,“真情”是固本之源

学生写作文要想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就必须对自己写作的对象要有真实独特的感受。学生短短的人生经历,其实可选择的写作对象还是很多的。在纷繁的思绪当中,怎么选择一个触动人心的写作对象,既能打动自己,又能打动别人?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写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在选择写作的对象的时候,就要想它包含着自己怎样的情感呢?只有选择了一个真实的、让自己感动的、印象深刻的写作对象,习作才能打动人心。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习作内容是写“我的心爱之物”,教材中为学生提示了部分的写作对象,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确立下来的写作对象才能让他们言之有物,物中有情。笔者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从“心爱”两个字出发,围绕“心爱”这个中心词,发散思维,学生想到了玩具、文具、动物、植物、服饰用品、家用电器等。学生情绪高涨,他们如数家珍般地一一列举。接着,进一步提示——这么多的物品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然后,在“心爱”的关键词旁边画了二级提示“来历”。学生围绕着“来历”这个中心词开始讨论,有的说是过生日的时候亲人同学赠送的,有的说是转学的好朋友临行前赠送的,有的说是亲人为自已购买的。于是笔者以“来历”为中心写下了下一个关键词“赠送”“购买”,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他们会赠送或购买这个物品给你呢?有的学生说他的加湿器是因为流鼻血,父母担心天气干燥专门为自己订购的,于是我在主题词“来历”之后又写上了一个关键词“父母之爱”“友谊之花”;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一个青花饭碗,看到它,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挑食被父亲惩罚的事,于是我在“来历”的背后加一个主题词“警戒”。紧接着,我又提醒学生——可以抓住哪些方面来写出心爱之物的特点呢?他们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可以写物品的大小、颜色、样子,还有的说可以写物品的结构。那我启发他们,除了写这些之外,还可以写这个物品的功用。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对心爱之物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写起来就觉得容易多了。

二、精心选材,才能妙笔生花

确立了写作对象之后,我们指导习作的又一难点就是选材。学生习作无病呻吟、凑字数、堆砌材料就是因为选材这个环节没有做好造成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的习作是想象作文“20年后的家乡”。学生写想象作文的特点就是觉得容易写,也喜欢写,但写出来的作品肤浅、散乱、不着边际的乱想象,没有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上。笔者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围绕写作对象分别从样子、功能、科学依据和操作方法四个方面组织学生发挥想象。例如,学生想象未来家乡的交通工具有胶囊型的,有球型的,有子弹头型的。未来的交通网是立体的,有密如蛛网般的指挥系统,有太空交换站,有快捷洲际空中运输系统,有个人飞行器,有城市穿梭机,有海底隧道,有全球联网悬浮高铁。教师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觉得如今的交通工具能这么发达呢?科学依据是什么?于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丰富的课外阅读一一列举出来,有的学生说现在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开始运用了,有的学生说中国北斗已经覆盖全球了,有的学生说未来的磁悬浮技术会使得交通工具速度更快……

未来的衣服、医院、学校又会是怎样的呢?笔者让学生上网搜索现代高科技的报导,让他们从纳米材料和防水涂料的发明以及变色龙的仿生技术,以及5G通讯网络等方面进行想象。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三、提炼归纳,化抽象为具体

学生在习作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写得很笼统,不够具体生动。如何把一个很抽象的话题写得具体、生动、丰富呢?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一个抓手,让他们有的放矢的观察和联想。例如,要把“风很大”这个话题写得生动,我们就要借助吹弯了的小树、难以行走的行人、呼呼的风声、寒冷的感觉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从远近高低等多角度地进行描写。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景物的变化。这篇习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要把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得具体生动。景物的动态变化是很难描写的,怎样才能教会学生把景物写出动态的变化呢?首先,笔者让学生认真审题,抓住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这两个要素认真地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围绕着中心词“自然之美”,在黑板上画出了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两个分支。下一步请学生认真思考自然景观有哪些呢?他们开始畅所欲言,有的孩子说火烧云、朝霞、晚霞、风、雨、雷、电、潮涨潮落、彩虹、雾、日出日落等。那么自然景观又有哪些呢?他们纷纷说有山间的云雾,有雨后的春笋,有枫林的红叶,有飞流直下的瀑布,有六月的荷塘,等。这篇习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于是在“自然之美”这个中心词之外,我又生发出第三个关键词“动态变化”。怎么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呢?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景物性状(如颜色、形状、位置、明暗、疏密、声音、气味)、人和动物的表现、准确生动的动词、“先……再……渐渐地……”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化整为零的方法(如清澈见底的小河,可以化整为零为远看、近看,河水、河底、小河的四周,河水中的小鱼)等这五个方面来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把景物写得具体而生动。

在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生在寫作之前已经对写作对象、写作材料、写作主题、写作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构思,然后教师让学生再针对自己的写作对象列一个写作提纲,就变得十分简单了。有了一篇紧扣中心、有详有略的按一定顺序列写的提纲后,学生写作文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猜你喜欢
中心词心爱景物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金心爱??《古诗一首》
心爱的东西
介绍一下你最心爱的玩具吧
英汉口语中名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俄汉语定语对比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升复习效率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