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考生心理调适对策

2020-03-24 08:51李燕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辅导心理健康

李燕飞

体育专业考生作为高考大军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文化课与专业课两个方面的压力,很多考生还要经历训练中的身体伤痛,因此,多数考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调查发现,每年都有一些体育专业考生在专业加试中,由于心理障碍缺乏稳定性,发挥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有部分心理素质好的考生考得兴高采烈超水平发挥。可见,心理素质不稳定、考前不自信和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是妨碍考生体育技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综述前人的研究发现,对体育专业考试心理现状的研究多,心理调适对策的探究少。体育专业考生的训练中也存在重视体育技能训练,忽略心理素质训练的现象。

一、我校体育专业考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我校的体育专业考生进行施测,发现我校体育专业考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态一般,个别学生在某些维度上焦虑水平较高,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体育专业考生的总体焦虑水平过高的检出率为0%,但是在某些维度的检出率比较高。

1.学习效能感较低。从MHT各分量表的得分情况看,我校体育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等。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学习焦虑,有较多的学生(42.9%)表现出学习焦虑水平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很多体育生的学习成绩一般,因学习跟不上而害怕学习;二是体育专业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冲突导致学习压力加大。我校有相当部分体育生是因为文化学习成绩一般但身体素质较好而选择了体育专业,但他们大多在上高中以前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体育训练,所以在学习文化的同时还要参加长时间高强度体育训练,这样才能保障体育专业考试能过关;三是随着选择体育专业的考生的增加,体育院校对体育生的文化成绩也相应地提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2.自信心不足。比较多的体育生表现出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可能受他们在文化学习中学习效能低的影响。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能力不够自信,常在比赛中失利,在考试时过度紧张。学生的自责倾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在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所以,必须想办法提高体育专业考生的自信心。

3.自制力较差。体育生的课堂纪律、学习的自觉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所头痛的问题。从MHT测试看,有3.6%的学生表现出冲动倾向,自制力较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自主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制力,使学生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

二、体育专业考生的心理调适对策

1.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心理档案从整体上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体育专业分科确定后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检查,并对总体和个别状况作出客观分析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进一步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变化。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心理活动课。通过心理活动课或团体辅导的方式,以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活动课中教授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并进行训练,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行指导;二是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掌握专业考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时期留意考生的心理变化,如备考前期、备考的疲劳期及考前,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对于极少数有较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和转介到有关心理治疗部门,不延误其心理康复;三是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如我们在高二针对考生进行的“减压助考”团体辅导,通过6次的团体活动进行团队的建立、目标的设定、积极观念的建构、支持系统的建立、行为的养成等,通过这些体验和活动,学生认清了自我,明确目标,学习了实现目标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调适,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收获了友谊,学会团队合作精神。

3.巧用心育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动力学原理,创建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动力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注意:(1)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学业需求;(2)建立良性的“朋友”型师生关系;(3)在班级活动中采用心理团体训练的技术和理念,动静有度、行动与思考并重;(4)班主任尽可能地多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交流讨论;(5)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争取家庭的协助。

4.增强自信心训练。一是对考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训练的努力方向;二是对考生在训练和考试中的好行为或进步及时表扬;三是制定适合每一个考生的训练方案,因材施教。最好的训练方案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不断的小挑战中进步,而不至于泄气;四是考前的积极劝说。如果你是一个受学生尊敬的教练,在考前告诉学生他们有能力成功的应付考试时,考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五是给他们讲授师兄师姐的成功成长经历,或请学长们亲自回来传授经验。他们的成功会给在读学生起示范作用。

5.注重情绪调节训练。由于体育专业考生的特殊性,导致其面临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引起情绪的不稳定。这些心理和情绪问题不但影响学生训练的进展,还会阻碍学生考试中的正常发挥。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对考生进行临考前的减压训练显得非常必要。体育老师可以采用正面的语言暗示、念动训练法、不同节奏的呼吸练习、肌肉放松练习、渐进全身的放松练习,使考生学会自我情绪调节。

6.进行考前心理控制训练。体育老师可以通过考前的心理控制训练提高考生的心理和行为的稳定性。可用的训练方法有念动训练、认知训练、模拟训练、放松训练。念动训练可以让考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和发挥原有的技术水平,也可以有助于身心放松和集中注意力。认知训练通过理性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稳定和调节情绪。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稳定性和对考场气氛的适应性,预防考前不良心态的产生。放松训练可让学生过度紧张的心態稳定下来。

重视体育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是取得体育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可以从心理辅导老师专门的心理干预、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渗透教育、平时体育训练的心理控制训练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辅导心理健康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