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支持保障体系,提升区域特殊教育质量

2020-03-24 08:51聂永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优化

聂永平

【摘要】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近年来在国家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支持力量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在强调“支持保障体系”的今天,除了希望特殊教育有更多的支持,还应把握“高效运行”的宗旨,这样才能使支持力量形成有效的“保障体系”。因此,本文基于融合教育背景下立足于区域现状,通过围绕构建有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全方位搭建起顺滑平衡的自身发展保障体系、专家智库高位决策发展的保障体系、纵横交错的支持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各类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又优化服务,力求为提升区域特殊教育质量提供支持性系统模式。

【关键词】优化;支持保障体系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要求,国家颁布实施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该举措为特殊教育带来新一轮质量的讨论热潮。作为广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越秀区,同时也是广东省首批“教育强区”,无论在教育整体环境还是教育取得的成果方面,越秀区都是位于排头兵的位置,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倡导公平教育的氛围中,特殊教育的办学质量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城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越秀区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并将特殊学校的建设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搭建起十五年无缝衔接高品质特殊教育,探索提升区域特殊教育整体质量的范本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国家近年颁发了多份特殊教育纲领性文件,继2014年教育部联同七部委颁布的《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后,全国各地迅速行动起来,特殊教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2017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在内涵和质量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其中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因此,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支持保障体系是健全特殊教育保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二、构建全方位特殊教育支持服务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越秀区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早,建构起了区域性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特殊学校、职高特教班等多种特殊教育安置形式,为各种有需要的特殊学生提供教育及康复训练等服务。同时,区域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及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智测评估中心、积极行为指导中心、辅具中心均有较完善的运作机制。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形势的迅猛发展,特殊教育更应立足于学生的个体,提供全面、个别化、动态的安置方式。因此,构建全方位特殊教育支持服务保障体系非常有必要。那么,如何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怎样合理布局?构建与组织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支持体系,使支持力量最大化、最优化利用,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优化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既有利于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又使相关组织投入精准化、支持最优化、教育成效最大化。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让区域相关组织之间的支持模式形成服务保障体系,继而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推进区域特殊教育发展都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实践。

三、全面架构区域性的特殊教育支持服务保障体系

1992年美国智能障碍协会(AAMR)将智力障碍从一个人的固有特性转变为是一个人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状态。也就是说,所谓的智力障碍是人与环境之间互动产生的问题,因此应着力探索为智力障碍者提供全面、适当的支持体系,使之可以更加有尊严地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中小学融合教育的全面实施,轻度障碍特殊学生已经逐渐融入普通学校学习,特殊学校就读的学生则多为中重度智障、多重障碍或严重行为问题的特殊学习需求学生。为了帮助各类特殊需求学生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过有品质的生活,则需要全面架构起区域性的特殊教育支持服务保障体系。

(一)搭建顺滑平衡的特殊教育自身发展保障体系

越秀区设有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该中心负责整个越秀区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指导工作。该中心成员由来自越秀区特殊学校的主管行政、科研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组织普、特校专项教研活动、为普校提供教育及建议,以及根据需要对部分特殊学生实施评估鉴定。随着融合教育浪潮的到来,随班就读成为特殊教育的必然主流,然而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教育方式是有明显差距的,就目前的师资来说,普通学校的教师都是非特殊教育专业的,其对特殊需要学生的知之甚少,会显得无所适从、有心无力,但随班就读学生在普校获得的是融合的机会;反观特殊学校的教师较多是特教专业毕业,且经过较多系统的职后培训,专业知识和能力较强,对特殊需要的学生的教育及康复有丰富的经验,但特校就读的学生缺少生态化的融合环境。

作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下属的成员单位,特校、普校之间应搭建起顺滑平衡的自身发展保障模式。一方面,加大师资的双向融合,特教指导中心要肩负起对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普通学校教育起步早,发展比特殊教育好。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普教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通过特教中心与各个普通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可以从普通学校教师身上学到知识和技能,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只有通过这样双向的指导、交流、合作,教师群体才能形成合力,为随班就读提供师资支持。另一方面,探索十五年平滑对接、无缝衔接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模式,特教指导中心还应基于学生的个体评估及需求,赋予教育安置的任务,如早期应介入大量的康复训练;中高年段应在充分支持下回归主流教育环境,在资源教室予以个别化补充课程学习。对区域内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双学籍管理,更有利于对其提供多方位且适性的教育方案,顺滑平衡的特殊教育运作体系有利于满足教育对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区域积极行为指导中心已开展一定个案的评估与介入服务,未来仍需优化运作模式,集中在普通学校中针对行为问题学生和自闭症学生开展个别化的行为干预,以融合教育为前提,将学校整体视为干预单元,系统化、持续化地实施预防干预的积极行为支持,对普通学生及随班就读学生的行为发展开展系统化的积极行为支持,探索适合校情和学校管理特点的校本积极行为支持实践模式。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下设的区域辅具适配中心功能服务需进一步完善。辅具,简单地说就是辅助器具。美国辅助科技法对辅具下的定义为:“指任何一个(种)产品、设备或系统,不论是现成商品、经改造或特别设计,其目的是用来增加、维持或改善身心障碍者的能力。”由此可见,辅具不一定就是指经过设计的高科技产品,只要是可以增加、维持或改善身心障碍者能力的任何器材都可以称为辅具。辅具的配置对残障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特教学校的教育、康复越来越重视通过先进的技术;个别化的手段来改善特殊学生的残障情况,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学与辅具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学与康复工作的必要条件,完善辅具适配中心的运作流程,最优化地发挥其功能也是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搭建专家智库引领高位决策发展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

特殊教育提质,基础在专业,关键靠人才。随着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等的挑战,为了推动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由知名高校学者、医疗专家、特校校长组成的专家组成“智库”,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把脉及决策作用。加强专家智库的建设,是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决策的重要支撑和资源保障体系。

当前,中国教育正处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破解特殊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突破特殊教育机制障碍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特殊教育决策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区域特殊教育智库的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民主依法特殊教育决策,以科学民主依法特殊教育决策引领教学科学发展,推动区域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搭建纵横交错的特殊教育专业保障体系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越秀区逐步架构起“3+3”纵横交错的特殊教育专业保障体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三级纵向教育体系和“教育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康复”等三级横向干预体系,为区域特殊教育两头延伸的提质提供专业支持和保障。

为顺应区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越秀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办了以智障教育为主体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模式(纵向):学前教育的开办,解决区域内特殊需要幼儿入园难问题,重点开展医教结合下的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智障儿童身体机能的康复;进一步优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开发中度智障教育的课程、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智障儿童适应生活;职业高中的三年,解决了特殊青年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难的问题,开设生涯规划为导向的职业课程,帮助其学习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未来自食其力或不成为家庭的负担,顺利回归主流社会。

随着特殊学生障碍类别的复杂性和程度的不断加重,需要多专业、多学科的干预支持(横向):包括教育康复、运动康复和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即根据学生的障碍程度加大教育教学中康复的比重;运动康复是介入必要的运动训练,改善机能状态,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医学康复则是在教育评估及训练中需要医疗康复专业、自闭症、多动症、脑瘫专科医师的意见和建议。三级横向干预机制可有效保障教育质量的有效性。

(四)搭建多元化的特殊教育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予以保驾护航,该体系涵盖了医教结合、社会志愿服务、融合支持三个共同参与主体。特殊教育的发展缺不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面对各方面的支持,有机整合,共赢协调,使多方位支持力量优势最大化。

搭建医教结合的专业服务团队可为区域内的学生及家长提供必要的、更专业的支持服务。随着融合教育观念的普及,特殊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极大变化,中重度障碍学生及多重障碍学生快速增加,因而学生的康复需求也越来越大,老师们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育、医疗康复跨专业整合,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医教结合,得到医疗部门专业团队的跨领域支持合作,可突破教育瓶颈,于此区内两所特校与医院联手展开医教结合新模式的探索,建立起一套教育与医疗康复紧密结合的有效运作模式,大大提升了特殊学校中特殊需要学生康复训练的成效以及学校教师“双师化”的培养进程。

搭建起完善的志愿服务团队可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有效助推特殊教育。近年來,大批有能力有爱心的社会志愿团体走进特殊学校,搭建以社会志愿者为中介的特殊教育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关键在于为特殊学校的学生创造更多的与健全人学习交往的机会,为特殊教育支持体系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搭建融合支持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特殊学生的潜能领域的开发。特奥体育是特殊学校的一大品牌,区域内的特殊学校均积极推动,在开发特奥运动项目,践行“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的特奥精神之际,依托在融合保障体系下为特殊学生建立起一系列长期合作的融合伙伴,如世界羽协(羽毛球项目)、NBA及中国男篮(篮球项目)、中超联赛(足球项目)等,通过一系列共融活动,建立长效融合机制,大大促进特殊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自信心。

四、优化支持保障体系下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支持保障体系,需政府领衔政策扶持

特殊教育的提质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保障体系应构建在政府的主导,部门的协同,以及多方参与的常态运作格局下,健全制度,政策扶持,加强管理,形成优化、全覆盖、顺畅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推进融合教育下公平优质的特殊教育。

(二)发挥资源教室的作用,切实落实个别化教育

应进一步树立大教育观,资源教室不仅是为特殊学生服务的场所,整个学校都可视作是教育的场所,通过资源教室可进一步发挥为特需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基地作用,教育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

(三)不断探索融合教育下的融合课程,真正实现内涵上的融合

努力让各类残疾孩子都有机会到普通学校平等接受教育,是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目标、践行全纳教育理念的基本途径,是残疾儿童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举措。在我区随班就读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质量也要同步提升,探索融合教育下的融合课程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教学变革,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需要普特强强联手,走出坚定的第一步。

未来特殊教育的发展将以完善特殊教育体制机制为基础,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核心,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教育支持保障,搭建起十五年无缝衔接,乃至终身教育的高品质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成普特融合、学段完整、普职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从而探索一套适合区域特殊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支持保障体系范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2017-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

20_309687.html.

[2]广州市教育局网.广州市教育局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财政局 市民政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广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EB/OL].http://jyj.gz.gov.cn/gzsjyj/zcfg/20180

8/f758840b94424c6b91f90f1d01a99bc4.shtml.

[3]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网.越秀区教育局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 越秀区民政局 越秀区财政局 越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越秀区卫生健康局 越秀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广州市越秀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yuexiu.gov.cn/jyzl/gk/jyjwj/20190429/detail-217353.shtml.

[4]夏峰,王瑶.建設区域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17(23):9-11.

[5]方俊明,李泽慧.健全支持保障体系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国家特殊教育实验区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6(8).

[6]洪佳琳,陈荣弟.智障学生十五年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5(17):34-37.

[7]刘艳,蒋骊.特教需要学生的支持服务模式与本土推进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15(Z1):37-38.

[8]陈庆.特殊教育学校辅具配置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2012(2):63-64.

猜你喜欢
优化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活用数学公式 优化数学课堂
基于OptiStruct的麦弗逊悬架下控制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