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初探

2020-03-24 08:51王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创作

王睿

一、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根据智力障碍儿童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要求,学校德育目标定位于打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基础。其中应强调自信、自强及社会适应性素质的培养,例如健康的心境、积极的情绪、良好的耐挫的能力等。首先,美术教育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所以美术教学的目标中就拥有思想教育的内涵。它与德育目标是相通的。其次,美术教学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在潜移默化间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爱国的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最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疗愈作用可使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达到健康的心境和积极的情绪的目的。最后,行为习惯的形成非一早一夕之间,美术教学中对卫生习惯、作画的行为表现等应从点滴抓起,反复训练习得,于细微处见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由上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可行的,也是德育实现的重要途径。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利用美术作品渗透德育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知世界的美与善,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健康的价值取向。许多美术作品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对于认知相对好的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而言,可以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中了解到祖国悠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美好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潜能开发的陶艺课上学习人物制作时欣赏了《兵马俑群》,学生看到这庞大的雕塑群感叹着说“好厉害”“好威武”,笔者适时地向他们介绍当时的制作背景和如何制作的过程,学生脸上显露出了无比的赞叹和自豪感,就在这节课上有个学生制作了现代版的“兵佣”。在课上欣赏具有民族精神的作品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意义。而大部分的学生也可以从同龄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积极的生活乐趣、陶冶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尽管无法和美术家们的表现技巧和思想深度相比较,但更接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容易被学生接受。2.利用美术创作过程渗透德育

美术创作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这里说的美术创作主要指的是绘画创作与手工制作等。在绘画创作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形式、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如通过线描画,利用粗细、疏密的不同曲线表现画面,投入创作的过程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培养了学生细致、耐心、认真的品质。通过装饰画的创作明快的色彩和均匀的色块,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积极的心境。在低年段可设计一些美术造型游戏,不需要强制设定主体或形象,凭学生感觉、想法来创作,在认知较好的学生中可利用命题的绘画创作,学生能从创作中获得快乐,表达想法和感受,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满足学生表达需求,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习惯。当给学生一个《我最喜欢的……》题目时,学生创作出了《我最喜欢的乐高》。场景、布局都是学生一气呵成的,笔者做的只是提供了乐高积木的图片以及在画面后期完成度上给予意见。

手工制作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工具材料,在实际动手过程中,丰富对实际生活的体验,通过对这些材料的了解与掌握,感受劳动创造的愉悦,以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艺术作品的良好品德。在上《我的小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用各种材料模拟制作自己的房间或是家里房间的场景,利用学生熟悉的家庭环境,在实際操作和创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获得良好品德的潜移默化。学生在使用到较多的工具制作时也需要较强的计划性,在此过程中可利用示范、视觉提示、提醒等支持手段,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勇于克服困难和忍耐坚持的心理品质。同时,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影响,这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重视教学示范过程。通过创作和训练,使学生情感氛围获得良好品德的潜移默化。

3.配合教学主题渗透德育

基于教育生态观下的教学要“以人为本”,满足有不同需求的学生,促进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我校以主题教学为切入点,包括重大民族节日、艺术节、运动会等。美术教学寓教育于主题活动中,通过感受民族节日特色,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通过为节日活动、艺术节、运动会等制作宣传海报和制作环境布置的装饰物,推进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如中秋节主题时,美术课上学生会制作灯笼或者与中秋有关的制作和装饰物,在中秋统整活动——中秋晚会上,学生制作的灯笼用来挂灯谜,其他装饰物用来装扮会场,节日的气氛是欢乐的,学生的身心全程参与到主题之中,在自然而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度过自己主导的节日,德育也在其中渗透。

4.注重环境渗透德育

一方面,优化美术课堂,美术教室的布置应宽敞明亮,教室空间适宜,设备摆放合理美观,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开辟画廊展示学生作品,增强美术创作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的环境,给他们带来视觉的愉悦和美的熏陶。课堂教学应利用适合教学内容的环境布置激发学生情感的带入,比如在上《小蓝和小黄》一课时,笔者利用绘本故事将小蓝和小黄设计成两个小孩,将教室布置了很多蓝色和黄色,设计了寻找蓝色和黄色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寻找着教室中的颜色,以积极的心态完成操作。另一方面,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培智学校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如:悬挂学生美术作品的橱窗、学生照片的宣传栏、太阳花宝宝的形象等,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堵墙壁都成为育人的工具,让德育融化在好的环境中,校园成为孩子们美丽的家园、乐园、学园,我们的孩子爱干净、爱劳动、爱学习、爱生活,唤醒他们的情感,从而使他们获得真切的体验。让学生置身于最优化的生活校园环境中,让学生真正能在一个和谐美丽、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中懂得真、善、美。

总之,我们不能小看一幅平面绘画创作、一件陶艺作品、一件纸质作品给予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道德品质。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创作
Jazz
美术篇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