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视域下中职学生绿色技能培养途径
——以汽修专业为例

2020-03-25 02:12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考核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朱 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即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绿色发展生态体系。想要构建绿色且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我们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积极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人才的支撑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这就对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绿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职学生绿色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刘育锋研究员成功申请亚太经合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开发绿色技能”项目,目的在于将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和所有过程。可以看出,职业院校中对于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因此,本文以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为例,探索了中职汽修专业以培养绿色技能人才为目标,在企业顶岗实习、职业工作和绿色生产作业的背景下,逐步完善绿色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形成有效的绿色技能培养途径,有效地保证汽修专业的绿色教学和绿色人才培养。

二、影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绿色技能培养的因素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多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环境的破坏、可再利用资源的丢弃给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带来直接的威胁。尽管国家和政府多次出台关于绿色发展的政策,无论是教育人员还是学习者,都还是缺乏直接的认识,在中职学校的汽修课堂上,还是可见操作的不规范性、耗材用品使用浪费、学生对实训器材不珍惜不重视等情况。

(一)认识不到位,阻碍绿色技能的培养效果

学校一般对于专业课中汽车构造、系统结构和原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比较重视,但在汽车维护及相关方向绿色技能的培养上存在明显欠缺,有些教师只对环境层面有大概的认识,对绿色技能的内涵并不知晓。对于学生来讲,自身首先并不关心这方面的内容,再加上学校绿色技能开发课程较少,直接致使学生职业素养不高,对未来迷茫,更别说具备绿色技能人才的素养和绿色技能。

(二)课程体系中绿色技能核心概念内容融入较少

通识课中缺少对绿色素养、绿色技能概念的教学内容;专业基础课程没有真正落实环保意识、成本意识、环境保护等角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指标,专业课程中,汽修维护与保养的课堂里,学生在作业完成后都知道整理工位和场地,却并没有真正将实训物资按类回收,所以在专业技能训练中缺乏绿色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缺乏对绿色技能的有效考核

卷面考核和实践课程基础考核是多数学校喜爱采用的考核方式,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闭卷考核,通过答题批阅形成考核依据,这其中多数教师都会忽略学生答题过程、卷面错别字之类绿色技能隐形的问题,专业课实践课程基础考评中普遍是针对授课知识进行考核,在实践过程中对耗材分类、再回收利用等绿色技能方面的考核仍然较为欠缺。

例如,汽车钣金门板修复工艺,学生只要较好地恢复门板就可以,但考虑工艺过程中合理选用衬铁、修复成本方面的内容较少。专业课实践考核中,除了以作业成果来考量学生的成绩外,还在安全生产、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这些方面进行考评,但这个过程中明显缺失了对学生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再回收利用这些内容的考量,这将不利于学生绿色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三、绿色技能的培养目标

《中国制造2025》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被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除了新能源汽车,还包括内燃机、节能车、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确保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在绿色意识总体框架下积极实现绿色人才的培养。

四、绿色技能培养方法与途径

(一)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开发绿色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我校有长期合作的校内课堂教学企业,初始可以通过企业调研、走访、校企多元化座谈的方式,共同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适合开发的绿色技能课程和考评方式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把具体绿色技能课程体系和考评方式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融入绿色技能的课程体系。以高标准绿色人才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要能有效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注重社会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相结合。具体执行过程中,需加大绿色技能培养的内容,专业课程教学争取做到与实际生产应用高效匹配。专业课程应包括通用技能、通用绿色技能、专业绿色技能等隐性和显性的绿色技能,努力构建有层次、递进式的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二)通过专业学习,培养绿色技能

1.在通识类课程学习中培养绿色技能

汽修专业通识类课程主要有语数外、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等文化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隐性技能为主。隐性技能一般包含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对环保法范畴和实施的基础了解、对可循环再利用资源的基础识别能力等。汽修专业绿色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文化课程绿色原色的融入,学生需要在基础文化课中培养绿色环保意识,学习《环境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对各类绿色资源和资料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绿色意识。

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绿色技能

课堂实践教学是绿色技能培养的主战场,想要切合实际对去提升学生绿色技能,就必须了解职业方向的市场需求。教师可以下企业摸查调研,了解具体岗位对绿色技能的具体要求,汇总分析汽修专业相关岗位所需的绿色技能。校内主要专业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空调、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修等,选修课程有汽车美容、汽车钣喷等。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及整合中,要突出绿色设计、绿色加工的内容。

例如,汽车喷涂课程工艺中,推翻传统的设计,在新的设计中加入绿色元素(如下表)。在汽车喷涂刮腻子工艺中,融入绿色技能的元素,把追求效率、效果的工艺要求转变成从经济、健康、绿色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融入绿色元素的工艺设计与传统工艺对比

3.通过实践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的绿色技能

在校内实训专业课堂中,每一个作业环节都要遵循7S管理和精益管理,强化绿色技能的培养。汽修专业校企一体共同上课的主要课程有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底盘、汽车机械系统拆装、汽车电器四门课程。学生在校两年中,能通过通识课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渐了解绿色技能的意义和作业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课程走进企业锻炼,逐步强化自身实车作业的素养,按照企业绿色作业的要求提升自己。

例如,进行整车维护作业时,改变原来不检查直接换的模式,通过查找情况、分析部件功能使用情况,再进行耗材和维护用品的选择。在顶岗毕业实习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企业日常作业要求,基于企业发展的一些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被潜移默化地融入此过程中,学生的绿色技能得到培养。

(三)建设绿色技能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

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还应具备重塑个人知识结构、追求对教法的创新、努力提升绿色技能的专业素养意识。学校在不断提升绿色教育、绿色课堂和绿色技能综合素养的道路上,一是可以充分引进绿色技能强、绿色素养高的人员,积极建立绿色技能培养队伍,积极帮助教师开发绿色技能;二是聘请汽修行业内技术素养兼备的外聘教师,将其掌握的新理念、新技术融合到专业教学和课程拓展中去,培养学生的绿色综合素养;三是提炼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让教师在实际应用和生产过程中提升绿色实践技能。

总之,绿色技能开发不能止步于刻板的研究与文章,毕业生在汽修工作岗位和汽车产业区域内的绿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才是检验中职学校绿色技能开发相关工作的最重要标准。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考核
内部考核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