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不在场的一面

2020-03-25 08:12小右
家居廊 2020年1期
关键词:太庙艺术馆不锈钢

小右

《狭板》,2013,不锈钢。“红色,是我关注的颜色,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代表色,尤其在北京故宫紫禁城太庙享殿艺术馆,作品如何与建筑对话,是一大挑战。”

1.《献给亲爱太阳的交响曲》,2013,不锈钢、蜡、传送带。

2.《我的紅色家乡》,2003,蜡、油性颜料、液压发动机、铁质模块。

1.《将成为奇特单细胞的截面体》,2015,PVC、铁。

2.《100个名字》,1979-1982,综合材料、色粉。

3.《利维坦》,2011,PVC。Monumenta 2011,巴黎大皇宫展览现场。(摄影:Dave Morgan)。

4.《虚空》,1989,玻璃钢、颜料。

5.《远行》,2017,颜料、挖土机。

6.《考古学与生物学》,2007综合材料。(摄影:Michel Zabe)

THE ARTIST

Anish Kapoor,印度裔英国艺术家,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70年代初到伦敦学习艺术,后在伦敦工作和生活。他的作品被视为是印度和西方精神的结合。1990年,Kapoor代表英国参加第44届威尼斯双年展,并荣膺“Premio Duemila新秀艺术家奖”,翌年获得“特纳奖”。anishkapoor.com

印度裔英国当代艺术家AnishKapoor的个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太庙艺术馆展至2019年底。其中,央美美术馆着重呈现他装置作品的戏剧性与表演性,聚焦Kapoor的四大红色主题代表作;太庙艺术馆则集中展出了他的不锈钢与颜料雕塑,对话古老的东方建筑。在央美美术馆大厅,血红色的蜡质砖块从人们眼前被传送到高高翘起的轨道末端,轰然坠落,三条轨道尽头悬浮着一个巨大的红色“太阳”,“注视”着这个机械化场景。这是Kapoor曾在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展出的作品《献给亲爱太阳的交响曲》(2013年)。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言,他的作品“色彩大于形态且直击人心,形而上的艺术具有精神属性”。这种崛起向天空的视觉引导,让人想起古印度《奥义书》中“梵我合一”的哲学观念。关于作品具体意义的解释,Kapoor表示“艺术家总是拒绝意义的”,但“艺术实验室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让作品自己产生,而不要意识先行”是他蜡质装置艺术的核心理念,其结果既是“意外的”又是“严肃的”。

作为雕塑,Kapoor作品最惊人的地方在于对“虚空”的连续探索。在美术馆三层的巨大黑盒子里,红色细胞结构般的内部管线错综复杂、内外勾连,一张关于躯体、存在与信仰的“网”。这是他法国凡尔赛宫个展首秀的创作《将成为奇特单细胞的截面体》(2015年),既是最小细胞的放大,又是最大世界的缩小。巨大的内外交合的“容器”意味着历史或子宫,吸引着人们思考文明和生命、过去和将来。

此外,Kapoor对材料的充分挖掘值得敬佩。他对蜡和不锈钢的研究实践长期而极致,只有通过这种“格物”意识才能发掘出材料在物质之外的哲学精神。他重新定义了不锈钢材料,从生命、生存场域和生活感知三个层面与人对话,从艺术、物质和主体三个维度重新引起人们的思考。太庙艺术馆的雕塑作品尤其能展现这种维度——《无物质(门)》(2008年)是向里凹陷的不锈钢立方体,但人们经过它时能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吸引力。“镜面不锈钢像画一样,可以定义一块新的世界。”Kapoor解释道,“这组不锈钢作品近看感觉很大,远看则很小,这种不确定的体量是非常诗意的。”

作为当代艺术的集大成者,Kapoor想要表达的是“不可触及、难以解读、值得为之失去生命的东西”。此外,建筑师朱锫认为Kapoor的成功体现在雕塑视觉与建筑空间的融合,此前鲜少有人达到如此境界,所以他在建筑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像海上漂浮着的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朱锫说道,“他有一件大地艺术作品是山谷里的一道深深的裂痕,我的精神被带入到那个无限的空间里。他拓展了建筑所谓的‘空间维度。”这种可穿越的空间,通过巨大的尺度颠覆普通人的经验,而得到这种惊奇体验和情绪的观者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正如Kapoor所钟爱的“黑暗山洞岩壁上模糊的影子一样”,他表现的是“这个世界不在场的一面”,迷失之域、暗物质或者黑洞,“真正的美总是与恐惧相伴”。

猜你喜欢
太庙艺术馆不锈钢
瞭仓艺术馆:工业料仓变身艺术空间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快看!他开了抖音特效
太庙礼乐文化的传承价值
FORART’S SAKETEXT AND PHOTOGRAPHY
一个韩美林,三地艺术馆绘就独特风景线
不锈钢器具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