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体育课程比较研究

2020-03-27 11:46易春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水平

张 妮,易春燕

美国是一个发达的国家,教育体系比较完善。2013年美国制定了《K-12体育课程标准》对幼儿园到高中各个阶段的学生应达到的体育素质水平做出完善的指导,由于美国作为分权制的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具有指导且不强制的作用,各州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或者本学区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制定出适合各年级水平学生的具体实施标准和教学计划。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改革,在2001年修订了体育课程标准,内容从小学到高中各个水平分阶段指导。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人口多、各地情况也不相同,标准中的内容无法顺利实施或实施中出现偏离。

1 中美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

1.1 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目标

我国小学体育以“健康第一”作为课程理念,在体育课程总目标的指导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目标。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各种基本动作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身体健康目标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和行为习惯、安全与避险等对身体发育及健康的影响,发展体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1.2 美国小学体育课程目标

美国体育课程以培养“具有身体素养的人”作为课程理念,体育课程涵盖了运动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建康和社会认知多个领域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体现为在多种身体活动中展示多种运动技能和运动形式的能力;运动知识目标体现在将运动的概念、原则、战术和策略应用于运动和表现中;身体健康目标体现在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达到并保持在一个不断增进的健康水平;展现有责任感的个人和社会行为,并在体育活动中尊重自我活动和他人;意识到体育活动对于健康、享乐、挑战、自我表现和社会交往的价值。

1.3 两国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异同

相同点:(1)中美两国小学体育课程都包含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都注重学生本位。(2)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课程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课程练习内容借助身体练习来实现;(3)中美两国学校体育内容均遵循人体生长发育和人体运动发展规律。

不同点:(1)在实施、贯彻课程目标过程中美国在目标中更注重突出学生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几个目标都在围绕运动能力这一方面开展,在小学阶段,具体规定了运动项目应该达到熟悉,掌握,或应用的标准。(2)我国的几个目标权重基本相当,注重从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点是准确和全面的,但在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重点。

2 中美两国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

2.1 中国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我国体育课程内容在目标领域内又对年级进行水平划分,将相接近的年级划分为一个水平,在小学阶段分为三个水平,1-2年级为水平一,3-4年级为水平二,5-6年级为水平三。我国各地体育课程的内容因为地区差异略有不同。但在体育教育时间上一周基本是80分钟的时间。为方便比较,本研究以开封市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为例.开封市将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按照水平分成诸多模块,并针对每一模块提出了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表1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2.2 美国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美国体育课程内容打破了以往按照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划分的经验性教法,而是以运动能力作为出发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详细的划分,在每一阶段都有相适应的课程内容。美国的体育课程从幼儿园阶段就已纳入整个水平体系中,小学阶段分为五个水平,初中分为三个水平,高中分为两个等级。在每一个相对水平阶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都有相对应的要求(熟悉,掌握,应用三个标准),这使体育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在学生每个重要的身体发展阶段都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并且在每周上课时间上有明确要求,小学水平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体育教育。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有氧和无氧的基础身体练习,包括身体平衡性、跳跃、行走、其他项目运动模仿、动作协调性、安全教育、基本体能等练习。也对不同年级阶段做出具体的标准,例如小学一年级要掌握单脚跳、快速跑、滑步,小学二年级要会应用单脚跳、快速跑、滑步,此外要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不仅可以在变化的运动环境中运用这三项知识和技术,还需掌握跑步和弹跳的基本技术。三个等级层次递进,不仅清晰表达了各项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对体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明确指导作用,也有利于评价和监测。从长远来看这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以及各种运动项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下表是对不同水平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相应标准:

表2 美国小学体育基础内容

2.3 两国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区别

从以上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看出,(1)中美两国对小学阶段都进行了具体的水平划分,(2)美国每一个年级就是一个水平,注重基本身体能力动作的掌握,具体教学目标也更加清晰,可操作性更强。(3)我国是将相近的两个年级作为一个水平,重点放在各类体育项目上,学习内容广泛。与美国可操作的具体标准相比,我国不同水平学生应掌握的运动项目缺乏层次递进。例如在球类项目上从水平一到水平五都是一样,并没有对不同水平在球类运动项目作出具体的目标要求。

3 中美两国小学评价方式的比较

3.1 中国小学体育课程评价

我国小学体育课程评价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有教师评价,更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但是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评价体系,学生最终的成绩还是以考核作为最终方式。

3.2 美国小学体育课程评价方式

美国小学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强调不同评价类型相结合。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口头评价、学习档案,学习卡片等具体的方法,而且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选择评价类型和设置评价时间时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此外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多样化标准。例如水平一的学生在学习滑步时,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掌握技术动作,部分学生在多次指导下仍然无法掌握要领。教师在多次指导以后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记录,根据学生在每一节课的表现以及进步为学生评价。(2)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以评价为手段,引导学生追求深层次的运动快乐。

3.3 评价方式的异同

相同点:(1)两国在评价方式上都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或互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不同点:(1)美国小学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教师会对学生每节课的表现做评价并记录。最终根据记录对学生做最终的评价。我国小学在课堂上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但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主要还是采用考核的方式。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分析了中美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内容以及课程评价方式,通过对两国学校体育课程情况的分析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两国都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目标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我国课程内容注重全面发展,美国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注重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为主线,同时目标具有可见性。评价方式美国注重过程性和诊断性评价,我国主要还是以考核作为主要手段。

建议:(1)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差异较大,各个省市和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特点,灵活多样地制定区域内的课程标准,并将部分教学内容确定下来,建立起多级课程标准体系。(2)整合课程目标,提高对运动技能的重视,我国应把注重运动项目的中心转移到运动技能上,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注重水平间的衔接性,为后续运动项目的学习奠定基础。(3)明确掌握程度,制定具体等级。把内容中的了解,知道掌握等词语换成具体的量化词语,使目标呈现可见性。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水平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张水平作品
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作家葛水平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