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型指标分类下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研究

2020-03-27 11:46秦春波崔家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长跑体型因子

李 季,秦春波,崔家宝

1 前言

体型(body type, somatotype)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累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体型测量在相关学科领域得到相应的应用与发展。体型的分类已有300余种, Heath-Carter体型方法是比较普及的体型评价方法。得到各个国家该领域转件的普遍认同。它具有客观、准确、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等优点,因而受到学术界的欢迎。体型的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将其分为7个等级,用1至7的数字来表示。内胚叶型7-1-1,中胚叶型1-7-1,外胚叶型1-1-7。Heath-Carter方法的测量内容为: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肩胛、髂嵴)、肌肉围度(上臂围、小腿围)、肱骨骨径等8个指标。

柯里顿分类法是用观察法将人的身体从头部至脚部分为五大部分,然后分别对五个部分评分,最后以每个成分五个部分得分均值来进行评价。

Heath-Carter体型法,是美国学者Heath和Carter与1967年首创的一种体型分类法。是一种连续定量的体型综合评价法,它克服了体型评价的主观性,为体型概念下了明确科学定义。

Heath-Carter体型法对体型成份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也最为流行的涌来评价成人和儿童体型的方法。(梁军等,2001)

随着中长跑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女子中长跑运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来,我国女子中长跑竞技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成绩呈现下滑的趋向。为了获得优异的成绩,教练十分重视中长跑女子运动员的选材,特别在身体形态方面。辽宁女子中长跑是一支世界高水平的运动队,曾获得多次世界冠军。本研究对辽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体型进行测量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辽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这一高水平队伍的体型特征。为教练员提供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的选材参考依据,对中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辽宁省队一级以上(含一级)女子运动员30人作为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组(以下简称优秀组);二级以及业余体校女子中长跑运动员30人作为青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组(以下简称青少年组);普通青少年女性30人为普通组(以下简称普通组),共90人,年龄16至25周岁之间。

2.2 研究方法

采用国际促进人体功能形态测量学学会公认的“国际人体测量标准”中的全套测量指标、人体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对优秀组、青少年组和普通组进行身体形态测量。

身体形态测量的顺序是:先对被测量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询问和记录,然后测量身高、体重和坐高等基础指标。接下来的测量顺序是:测量皮褶指标、测量围度指标、测量长度指标和测量宽度指标(均是按照人体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本研究使用国际促进人体功能形态测量学学会公认的,加拿大生产的Rosscraft牌人体形态测量仪进行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测量。包括:带AP支脚大滑卡尺、小滑卡尺、节段尺、带有方头盒110卷尺、皮褶卡尺、零刻度前有一节空白的钢卷尺及体重仪。日本产CASIO秒表一台。

运用spss20.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结果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型研究应用

3.1.1 Heath-Carter体型法在普通人中的应用研究

姜东等(2007)Heath-Carter体型法通过人体测量和计算,得出3个分值,这3个数值为内、中、外因子。内因子值表示体脂的相对含量;中因子值表示骨骼和肌肉的发达水平;外因子值表示身体相对瘦高程度。

姜东等(2007)运用希思-卡特人体测量法对辽西地区城乡青少年的体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城女在内因子、城男在中、外因子及乡男在外因子方面个占优势;男生的平均体型属三胚中间型,女生的平均体型属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女生体型与芬兰人较接近,男生体型与日本人较接近。并得出结论:辽西地区汉族青少年脂肪发育和身体线性度居中等水平,骨骼肌肉发育居中下等。

姜东等(2005)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辽西地区锦州市区(496例)20~81岁间的汉族承认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锦州市区汉族成年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7-3.3-2.1,成年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7.0-3.0-1.7,两者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成年男女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结论:该研究地域的成年男性与女性皮下脂肪含量高,运动发达。

杨建辉等(2005),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布依族的体型,布依族男性与女性平均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性均数为3.0-5.3-2.4,女性均数为4.3-4.9-1.9。以年龄为坐标,男性内因子值相对稳定,中因子值递增,外因子值递减;相同条件下,女性内因子值与中因子值递增,外因子值递减。

金利新等(2004)认为:Heath-Carter体型平价法是在Sheldon三角型图法的基础上沿革衍生,它不仅考虑身材的大小,该评价方法,为“国际生物发展规划”所推荐使用。在山东省潍坊地区汉族学生体型研究中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经分析结果:分析出城市与乡村汉族男生女生的平均体型。

邹智荣等(2006)对云南地区20-59岁汉族成人女性598例(城市355例,乡村243例)体型评定的结果表明:身高156.1±5.4 cm(城市156.8 ±5.5cm,乡村155.4±5.3cm),体重53.1±7.5kg(城市53.80 ±7.0kg,乡村52.40±7.9kg),体脂%23.1±4.9(城市23.0±4.7,乡村23.1±5.1)。体型均值为5.3 -3.9-2.0(城市5.3-3.8-2.0,乡村5.3-4.0-2.0 ),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3.1.2 Heath-Carter体型法在运功员中的应用研究

搜索近十年的体育学术论文关于运动员体型的研究非常少。特别是在中长跑方面的,更是不多见,下面介绍Heath-Carter体型法在运动员中的应用研究。

齐连枝等(2002)对内蒙古地区平均年龄17岁的女子柔道运动员(22例)体格测量的结果表明,身高164.8±7.4cm,体重63.4±10.3kg,体脂%17.9±3.8,上臂围29.5±2.3cm,小腿围36.2±2.2cm,肱骨寬6.0±0.4cm,股骨寬8.7±0.6cm。体型均值为3.4-4.2-1.8,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任弘等(2000)将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和一般女子柔道运动员体型均值画到运用Heath-Carter体型分布图中,分析出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体型偏向极度内-中型体型。提示了在选材时应该挑选偏向内-中胚层体型运动员,并且说明了优秀柔道女子运动员的体型,具有身高矮,身材宽厚,运动系统中骨骼、肌肉更加强壮的特点。

冯亚珍(2004)认为中长跑运动员应以中胚叶型与外胚叶型相结合的体型为主。应将身高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坐高与腿长臂立对半,且下肢不宜过长,但小腿一定要长,同时要求肩宽、胸厚、髋窄,膝围与踝围细、跟腱长、足弓高。

代毅(2005)对我国(35例)参加2002年优秀少年女篮集训运动员体型特征分析,研究中应用希思-卡特体型分类测量法和皮褶厚度法,结果显示:优秀少年女篮运动员的体型特征外胚叶型体型。

邓沛玲等(1999)在我国花样游泳运动员(119例,其中包括:健将、一级、二级、C组)的体型研究中采用希思-卡特法,发现花样游泳运动员平均体型分值是3.14-2.45-3.74;健将是3.33-2.84-3.58,内、中、外三因子接近。从此提示花样运动员存在的“理想体型”应是匀称、修长;竞技水平越高,中、内因子分值越高。

赵发田(2007)在研究中认为:散打男子运动员体型3因子均值表现为:随级别增大,内因子均值、中因子均值也随之增大,而外因子均值则随级别的增大而减少。各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体型特点为:随级别的升高,在选材上,应注意选拔躯干部发育良好,身体粗壮型的运动员。

综上所述,体型反映了一个人一段时期的身体外部形态特征。据国外有关体型的追踪实验报告,体型受遗传、发育、营养及训练诸因素的影响。根据对中国各地汉族女性的身体形态测量数据的调查统计,可以认为,由于专项训练的关系,中国女子中长跑属于哪种类型体型,尚没有学者进行此领域的研究。

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中长跑领域中,对于运动训练方法相关知识较多,科学的运动训练本质和科学控制固然重要,但是对于身体的形态的要求应该一样放的重要才能对我国女子中长跑的成绩提高有所帮助。

3.2 体型分类的名称及判定方法

体型的分类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本文运用了希思-卡特分类法(Heath-Carter),此方法是经过人体测量之后,根据查分表(此表经过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凌赞孺先生根据评分表取值规律对其做了修改),查找对应分值,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根据此方法,归纳出以下13种体型分类:

表1 13种体型分类的名称及判定方法

3.3 中长跑运动员体型研究分析

针对总体研究对象,优秀组、青少年组和普通组的总体统计表如表2。

表2 体型因子测量指标统计表(N=90)

体型的分类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本文运用了希思-卡特分类法(Heath-Carter),此方法是经过人体测量之后,根据查分表(此表经过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凌赞孺先生根据评分表取值规律对其做了修改),查找对应分值,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根据此方法,得出优秀组、青少年组与普通组的体型,如表3所示。

辽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体型指标特点:辽宁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优秀组)的平均体型为“2.8-1.4-4.4”,其平均体型分类为偏内胚层的外胚层型;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青少年组)的平均体型为“3—1.9—4”,其平均体型分类也为偏内胚层的外胚层型。辽宁普通青少年女性(普通组)的体型为“4.8-3.2-3.2”属于均衡的内胚层型,与辽宁优秀、青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有差异性。

表3 体型因子与体型的分类(N=90)

表4 各组别间体型因子差异性比较(N=90)

注: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5非显著性差异

通过上表还可知,普通组与优秀组、青少年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三个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也说明了,整体的体型上也存在差异性。

4 结论

辽宁优秀女子运动员的体型分布在: “2.8-1.4-4.4”,属于偏内胚层的外胚层型;青少年女子运动员的平均体型指标为“3-1.9-4”;普通青少年女性的体型为“4.8-3.2-3.2”,属于均衡的内胚层型;数据表明,辽宁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肌肉和骨骼不发达,更偏向瘦弱型,说明辽宁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体内脂肪含量少,骨骼纤细,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细小,肌肉不粗壮;身体线性度较高,整个外观体型呈瘦长均衡型。而辽宁普通青少年女性的体型说明了青少年女性的身体形态特点是,骨骼及肌肉发达程度中等、体态丰满且体型偏修长。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优秀、青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体型属偏内胚层的外胚层型。

猜你喜欢
中长跑体型因子
如何提高中长跑成绩
提高中考体育中长跑成绩的分析与策略
浅谈怎样在中长跑教学中提高初中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成绩
校车连体型主动式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研究优化
高校不同体型大学生健康意识调查研究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