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020-03-28 07:30洛丹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无菌尿液

洛丹婷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防治感染的重要内容,伴随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完善,检验科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促使实验室内部质量显著提高[1]。为了提高实验室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需对检验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进行系统的质量保证[2]。现阶段,检验过程中发现临床上大量检验前微生物标本不合格,使检测结果质量与时效性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对检验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进行深入分析,并予以有效的质量控制十分必要[3]。现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8 月本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28653 份,标本类型包括痰液、尿液、分泌物、粪便以及血液等。

1.2 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3 名中级以上职称检验师对送检的标本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合格,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追踪分析和记录。评价依据包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以及标本外观等。

2 结果

2865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62 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其中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2 份,所占比例分别为60.17%、20.56%、9.96%、7.14%、1.74%、0.43%。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非标准痰液、标本受到污染以及采集时间不当等。见表1。

表1 标本不不合格原因分布情况 [n(%)]

3 讨论

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比临床生化检验与血液检验对送检标本质量的要求更高。本研究显示:28653 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62 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其中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2 份,所占比例分别为60.17%、20.56%、9.96%、7.14%、1.74%、0.43%。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非标准痰液、标本受到污染以及采集时间不当等。

在导致标本污染的原因中,工作人员的经验欠缺以及未通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因素;并且,对于相同类型的标本,患者处在不同状态的采集方式也存在差异[4]。例如采集尿液标本,日常患者可自行清洗外阴后采集清洁的中段液,而导尿患者,则应在导尿管采集标本予以细菌培养,绝不能在尿袋中进行采集。另外怀疑有厌氧菌感染的情况应进行膀胱穿刺采集尿液。但在具体操作中,护士的不专业以及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缺乏都可能造成错误的标本留取方式。送检与接收标本时,如果不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就会导致标本受到污染,丧失培养价值。分泌物和无菌体液在采集和运送过程中更应确保严格的操作及运送环境,例如脑脊液标本应置于35℃条件下保温送检。若相关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意识和技能,就会使采集与运送标本的过程出现漏洞,从而导致操作流程出现脱节,引发不合格率显著提高。所以,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根据规范程序操作,保证流程的规范与完善,促使合格的标本量显著提高[5]。

临床中很多标本需要患者自行采集,但由于患者本身医学素养不高,缺乏专业的知识,或对医护人员交代的注意事项不重视,引发了标本采集不合格。如采集痰标本时,应采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进行送检。但患者极易把唾液当成痰液,不能满足检验的需求。所以,护士在采集前需加强宣传教育,使患者获得正确的标本留取方式,确保痰液标本采集质量[6]。

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以及执行严格的标准操作流程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工作繁忙,工作人员有时可能为了节省时间,不规范执行,导致效果不理想。如采集血液标本时缩短消毒时间或提前采血等等,都会对标本检验造成影响。所以临床科室应对出现标本不合格的环节严格筛查与监督,使标本采集与送检流程更具规范性,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准确记录日常出现的差错,使工作人员对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也使工作人员的核查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7]。

在微生物检验中,细菌培养对不同标本的要求存在着很多差异。痰培养要求较高,需要注意细节也比较多,所以要嘱咐患者正确咳痰,留取深部痰液送检;采集尿液标本时,需清洁外阴后采取中段尿立即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在4℃环境下冷藏。有效排除各种导致尿液污染的相关因素,防止外界因素的污染。血液标本会因为采集时间的不当导致标本受到污染或不合格,如发烧患者应在寒颤到来前采血,且禁止药物输液侧采血;粪便标本通常因为没有及时送检导致标本干燥,细菌死亡,进而引发检验结果为假阴性,所以,应严格控制送检时间。分泌物和无菌体液不合格主要是因为标本受到污染或延迟送检时间导致的[8]。

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无论是采集者自身,还是送检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到标本管理制度以及标本执行的问题。早期需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说明标本采集的各种注意事项,就可以防止标本在采集中受到污染或出现采集不当的问题。采集工具与环境管理方面,也需要确保无菌化处理。采集结束后若不能立即送检,需确保存储环境的温度适宜,满足无菌化标准等,防止人员或其他因素影响或污染标本。送检时需防止标本过分震荡,做好密封处理,防止渗漏等问题出现。由于整个流程均需要较严格的管理,相关人员与科室管理方面,需形成专项制度。相关操作环境需加强监控与管理,有效监督工作人员的差错问题[8]。日常工作状态需及时汇报与总结,对不同环节操作中的漏洞有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有关流程和管理可以与时俱进,防止管理制度落后以及工作管理缺乏有效性。

由于患者自身的局限性、理解能力不同以及对检验工作的认识有所欠缺,使他们可能对于留取检验标本存在一些羞涩感。我们在工作中可配合一定的图文对患者做好讲解,使患者能够正确进行标本采集。在门诊患者送检培养标本过程中,本来需严格按照无菌送检的标本常常暴露在空气中或选择非消毒容器进行了采集送检,说明患者的无菌意识观念十分欠缺,特别是对于医院检验科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

医院内部沟通方面也需要严格进行控制,对检验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充分重视。检验人员在和护士交流中,需要做好日常工作的衔接,加强日常培训,普及有关知识,使有关人员的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保证有效沟通,提高默契度,检验人员需准确表述好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工作,护士需将标本采集与送检情况准确告知检验人员,确保信息对接的顺畅,保证标本在源头上的质量。

总之,微生物检验工作需要对标本采集送检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使标本不合格率有效降低,这样才能促使检测质量与效率显著提高,也能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将科室间的配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流程更加完善,从而使微生物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与可靠。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无菌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跟踪导练(三)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